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感化在公共空间光影艺术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收入逐步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公共空间光影艺术产品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从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提出的情感化设计理论角度出发,以用户心理及体验作为切入点,对公共空间光影艺术产品设计的应用研究,为更有效地设计这类产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 光影艺术产品 公共空间 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TU23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105-02
  如今,众多光影艺术产品悄然出现在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如灯光秀、光影隧道、楼体投影、相关艺术展览等。因此,在有关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本因素,发挥情感化设计理论的作用显得越发重要。对现有相关产品进行归纳分析,探寻实际策略,实现情感化设计理论和公共空间光影艺术产品设计的联结互通。
  一、情感化的必然趋势
  1.情感化设计的理念
  情感化设计,是在抓住用户注意,诱发情绪反应(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以提高执行特定行为的可能性的设计。诺曼先生在情感化设计理论中提出了以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设计层面为基础,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的功能体验和情感互动;论述了在现代设计中,情感所处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深入分析了如何将情感效果融入产品的设计中。
  2.情感需求
  公共空间光影艺术,从字面意义来理解,是通过某种手段让光影在特定空间中变换所营造的艺术效果。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公共空间光影艺术产品除了运用普通照明营造出的视觉效果,更多的是以艺术装置作为本体,以公共空间为载体,以声、光、电等为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创作媒介,这类光影艺术作品满足的不只是基本的照明需求,其功能更与照明大相径庭,更多的是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促进人与空间的交互,给予消费者别样的感官体验。
  如今,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更多地关注产品带来的精神层面的体验。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求在产品的视觉感受、产品功能上有所建树,对使用者的心理关注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光影艺术产品由其本身的特质,更决定了它与“人心”更加贴近。未来的设计必定是以用户为中心,脱离人的目的而产生的产品,必定没有适合的产品语境。经过对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分析,增进改善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一切以用户为出发点,让人们在光影公共空间中的体验更舒适、更有趣、更有益。
  3.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
  21世纪,科技发展、信息革命使电子产品更新迭代,光影艺术产品也应运而生,同很多当代科技产品一样,也存在冰冷机械的距离感,使人们在光影空间中容易产生不适。但新技术的出现对光影艺术设计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也促使当下的光影创意设计师更主动地去使用心理行为相关法则,使之有效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能更好地形成自然的沟通交互。大众对产品的期望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改变,不单是要求好用、实用,其需求慢慢上升为有情感色彩、提供情感价值,使人融入其中的一种联系介质。
  二、国内光影艺术产品的现状
  现代光影艺术产品设计源自欧美国家,国外的产品设计比国内发展得更早,也更为先进。目前,我国这类产品处于发展阶段,新产品的研发相对缺乏。如果这类产品设计不具备创新能力,容易导致消费者的审美疲劳。比如国内商家都纷纷将自己和teamLab对标,《未来游乐园》被国内各地商业空间纷纷效仿,导致越来越多的受众产生了审美疲劳。teamLab在从事多媒体创作中,更似在借用一套电子语言,述说人与自然、社会、历史、艺术的关系,欣赏过后带给人的是深切反思。部分商家在技术上麻木跟风,内容上生搬硬套,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消费者是行不通的。只有在产品服务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情感纽带,才能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只有品牌成为消费者情感的代表或载体,产品才会深入人心。
  此外,随着粉丝经济的发展,而光影艺术产品从产品性质上来说又是体验式产品,大多以单次消费为主。商家在推销这类产品时,麻木地打着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旗号,想赋予产品更多的“噱头”,来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以达到商业目的。而这种所谓的“噱头”营销做法,反而会拉大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距离,让产品缺少了亲和力。
  三、实际应用中的原则
  1.协调性原则
  城市的公共空间被各种边界因素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公园、商城、广场、博物馆等,每一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功能。人们在不同空间中穿梭,空间中交织的光影艺术产品会与人的体验产生联动。光影艺术产品与不同空间的关系是对立又统一的,产品在呈现其艺术性的同时,应尽量避免过度设计的痕迹,融入各自的公共空间设定。空间与空间的关系亦然,种种功能相互交织,最终会形成有机的整体。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光影艺术应用,既要有不同功能之间的层次感,又要充分考虑其空间与空间之间不可割裂的连接性,体现其和谐的一面。
  2.交互性原则
  交互体验感的增强,有赖于传感技术的发展。传感技术一般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如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测量距离的红外線、超声波传感器等感)知外部变化,再通过执行装置反馈产品的形态、状态,加以改变,并赋予意义。设计师设计时,应从人机交互的互动触发、互动方式、互动实时性设置等多方面考虑。除了技术上做到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现实上的互动,更多的是要与消费者思维或情感上的交互,包括产品所带来的心理治愈、功能使用感,以及体验的反馈等。交互性使消费者在光影空间中更具有融入感与趣味感,这也会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
  3.沉浸性原则
  沉浸性是指用户通过光影艺术产品的表达呈现,获得了置身于另一空间的感觉。适度的沉浸性有利于让用户由被动的观察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沉浸于虚拟世界中。沉浸性来源于对所营造的空间氛围带来的多种感知,除了我们常见的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外,还有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味觉感知、嗅觉感知、身体感觉等。合理利用沉浸性原则,可以增强光影艺术效果,从而在无形中引导人们情感,并体现出产品价值,让光影艺术公共空间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   4.通用性原则
  罗恩·梅斯(Ron Mace)提出,“让所有人,不论年龄、体型、身体状况是否良好,都能最大限度地接受、理解以及使用的环境的设计组合”。公共空间体验型产品也是面向全体大众的,应当在使用功能上把“平等、直观、易于理解”的语义附加在产品上,打破年龄、种族等壁垒,使不同用户都能在艺术的参与中轻松自然,乐在其中,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5.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公共空间光影艺术产品设计的核心。在公共空間光影艺术产品设计注重情感化设计过程中,要同时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以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为例,它展示了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其悠久的文化历史并没有成为与先进技术融合的障碍,在公共空间光影艺术的支持下,其独特的神韵让观者得以领略。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光影艺术产品设计要抓住不同环境、不同地方本身的特点,深挖各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元素,去呈现出不同地域自身的特色,满足大众差异化的情感需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好的设计应当注重产品的视觉体验、使用功能和使用者的心理活动等。公共空间光影艺术产品会应用到城市的各个空间,在其中融入情感化设计是大势所趋。运用理性的科技要素与感性的情感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光影艺术产品在大众中的好感度是当务之急。科技只是人类实现更好生活的手段,以人为本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公共空间光影艺术产品设计的发展,情感化设计下的产品创新,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李文嘉,李紫薇.品牌提升:新媒体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运用[J].创意与设计,2017(6).
  [3]刘光辉.基于情感化设计下的未来产品设计发展趋势[J].山东工业技术,2019,285(7):238-240.
  [4]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等.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理论、方法及研究趋势[J].工程设计学报,2010,17(1):12-18.
  [5]李枝秀.关于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探讨[D].南昌:南昌大学,2005.
  [6]戚洪瑞,张安震.论消费文化背景下产品设计师的责任[J].工业设计,2019,151(2):81-82.
  [7]庞春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公共艺术的特点[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7.
  [8]尹欣.互动装置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探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8.
  责任编辑:杨国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7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