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材选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就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材四次历史选编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小学教材经过了四次历史选编,每一次的小学教材选编都呈现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第一次小学教材的选编特点是适应战时要求,选编“抗日化”的小學教材;第二次小学教材的选编特点是在坚持“抗日化”的基础下,注重科学化和儿童化;第三次小学教材的选编特点是与边区实际密切结合;第四次小学教材的选编特点是结合边区实际的科学化和儿童化。
  关键词: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小学教材 教材选编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200-0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材的选编对小学教学的内容、课程的深度和广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材与教学两者是密切相关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正处在尖锐的民族解放斗争与复杂的国内派别斗争环境中,斗争形势与策略经常发生变化,正确地反映斗争形势与策略,成为小学教材选编中的敏感问题之一。因此,边区政府对小学教材的选编问题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选编四套初级小学教材。
  一、1938年小学教材的第一次选编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边区政府为了促进边区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办好小学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进行教材建设,小学教育中的小学教材如何正确地反映当时的斗争形势和策略,如何围绕党的工作,成为当时小学教材选编中的核心问题。
  因此,陕甘宁边区政府针对小学教材选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边区政府在1937年9月6日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教育厅,设立了关于教材课本选编的编审科。在1938年年初颁布的《边区国防教育的方针与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小学教育“课程内容都以抗战为中心材料”,并明确规定由教育厅一编制发给,1937年之前的教材废除使用,要选编出新的教材。为了使教材尽快出版,边区教育厅编审科组织7位教材选编人员进行小学教材的选编工作,主要有董纯才、辛安亭、刘瑞芬、刘御、沃渣、沈九昌等同志。从1938年2月到8月,边区教育厅编审科选编出版了第一套小学教材,有初级小学教材6种,高级小学教材5种。这次教材的选编基本上满足了边区各抗日小学的需要。
  1938年年初,边区教育厅选编的第一套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为了把这套小学教材推广到全边区,边区政府要求各县区都使用教育厅统一选编的教材。1938年8月边区教育厅制定公布了《陕甘宁边区小学法》,把小学教育正式纳入“正轨”,并要求小学教材须一律采用教育厅编辑或审定的课本及补充材料。但小学教材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有些学校“仍保留《三字经》《百家姓》一类的旧教材”的现象,边区政府要求立即更换教材。经过边区教育厅一年以来对小学教材的推行,边区群众开始认识到新教材的好处,迷信古书的传统习俗已逐渐改变。
  二、1942年小学教材的第二次选编
  从1938年开始到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对如何发展小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小学教材的选编问题上,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陕甘宁边区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1938年选编的小学教材,缺点如下:一是教材不地方化,与群众生活脱离;二是教材一般化,内容是通篇抗日;三是不儿童化,内容太抽象。因此,1940年秋边区教育厅决定对1938年出版的小学教材重新进行了选编,选编人员主要有董纯才、辛安亭、魏东明、温济泽、张养吾、何楠若等人。这次选编教材的方法是在贯彻抗战教育政策,坚持抗日化的前提下,加强课本内容的知识性,重视常识知识。同时注意教材的科学化和儿童化、长期性和全国性。第二次选编的小学教材在1941年大部分编写完成,并于1942年陆续出版发行使用,包括《初级新课本——国语常识合编》。
  1942年边区政府规定出版的第二套选编的小学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教材“抗日化”的前提下,注重科学化和儿童化,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套小学教材吸取和修正了第一部小学教材的缺点。首先,内容上,不再是通篇抗日的内容,减少了单纯进行政治宣传的内容,增加了科学知识。比如小学历史教材对于政治、经济、文化各各方面都有涉及,而且历史事件叙述简明扼要,具体生动。其次,形式上,实行了儿童化和故事化。比如初小国语教材内容是常识,在体裁方面力求多样化,在语言方面也要尽量做到儿童化。这套小学教材在1942年出版之后,受到不少好评。
  三、1944年小学教材的第三次选编
  经过大生产运动和延安整风学习之后,1942年选编的第二套小学教材内容被认定有些不完全切合实际需要,认为教材里有“洋教条”。从内容上看,1942年小学教材的科学化没有从边区群众的实际生活出发,儿童化没有从边区农村儿童的出发。如初级国语教材中“爱干净的娃娃,天天都洗澡”,被认为反映的是都市生活。从形式上看,过于儿童”化”。有些教材不合理,而且比较荒唐。因此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停止使用,重新编选一部临时课本。
  1944年2月,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再次组织人力,修改了这套小学教材。边区教育厅重新选编了《初级新课本》和高级国语,并注明是供给陕甘宁边区小学临时使用。这套小学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与边区实际联系密切。教材中不仅反映了生产知识、生产劳动及劳动英雄,而且还有反映游击战争、防奸自卫、战斗英雄、锄奸英雄等问题。
  边区教育厅根据边区政府一些支援抗战和发展生产的政策规定,在小学教材的选编上认为既要贯彻边区政策观点,为政治服务,同时也要结合边区群众生活实际。因此,教材选编紧跟实际,宣传新人新事、真人真事。1944年选编的小学教材没有考虑教材的长期性,许多形势和人事都发生了变化。教材中存在取材太狭隘,生产材料太多,教材写法太生硬,不够生动活泼,教材选编没有计划性,教学不方便等缺点。
  四、1945年小学教材的第四次选编
  1944年边区教育厅选编的教材编写时间上很紧促,内容取材不够周密。这套小学教材是作为临时课本来使用的。因此,边区教育厅决定重新编写小学教材。1945年3月,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组织了董纯才、辛安亭、魏东明、温济泽、张养吾、何楠若、余森、朱光、张思俊、刘御等人进行教材的选编工作。历时一年半,到1946年6月为止,全部的小学教材选编完成。
  在教材选编之前,边区教育厅做了一系列关于教材的调查工作。首先是抽调有经验的同志,对边区小学和农村儿童做了调查,依据他们的具体需要选编小学教材。如三边分区就成立了编审委员会,调查并征求家长、教员的意见,搜集其教学经验。其次是对选编的教材进行认真的讨论与研究。如三边分区的编辑同志亲自到各学校听课,收集教学的具体材料,再拿新编的课文亲自授课,亲自体验课本的分量轻重、深浅、进度、学生的喜恶和接受的程度等,研究新编课本是否合适,再吸收家长、学生、教员对新编课本的意见予以修正,再交给编审委员会编后,交教育厅审核。
  1945年选编的小学教材吸取了前三套小学教材的经验和教训,教材最大的特点是结合实际的科学化与儿童化。首先是小学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分配,注重教材内容精简集中,突出重点。其次是小学教材的选编形式,结合了前三次选编教材的经验教训,也注意教材与实际相结合、教材内容的科学化和儿童化、教材内容合理分配、教材的排列顺序、教材中体现思想,以及教材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儿童教学。
  五、结语
  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材的四次选编可以看出,当时的小学教育立足于抗战的时代背景,教材的四次选编都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政策,就如何服务于儿童、服务于战时教育和边区生产而进行的。
  参考文献:
  [1]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教育方针政策部分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方晓东.董纯才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小学教育资料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19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