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形媚道——士人园林与古代书画家的精神世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士人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 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深受书画艺术影响的士人园林园林,通过对大自然的概括、抽象从而获得“本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成果。本文通过对两者之间精神世界详细阐述中国士人园林与古代书画家这两大门类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中国画;士人园林;精神世界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山水画就附属于人物画逐渐发展,隋唐时期的山水画开始独立于人物画,成为一种绘画主题。到了宋代,山水画大兴达到高峰,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课。文人热衷通过绘画再现自然风景,传达对自然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榮,士大夫阶层漫游,走访著名的山川河流,欣赏自然山水成了普遍现象。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欣赏和喜爱促使士人园林的出现,将自然环境与居住地相结合,用人力去模仿自然,从而创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居住环境,满足了无须长途跋涉也能观赏优美自然风景的感官享受。到了宋朝,园林创造达到鼎盛,大量文人画家参与园林设计,在园林中融入当时书画家描摹山水、绘画山水风光时的艺术精神,园林在表现方式和传达意境等方面受到山水画的影响。
  一、士人园林建造的精神背景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古代独特的知识阶层,是处于皇家贵族和平民百姓之间的中间阶层。他们来自民间,通过官学一体的科举之路走上仕途,在不同的社会层次上形成一个松散不定而又内在统一的文化人群。园林为士人提供精神的庇护所,使他们在进退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园林中,士人可以雅集聚会、修道习禅、避暑纳凉、疗疾养病,还可以治学读书。士人园林崇尚自然山水,追求“芥子纳须弥”的艺术境界,与士人隐逸文化精神气质息息相关。
  二、以形媚道——古代书画家的精神世界分析
  宋代是山水画和古典园林发展都较为兴盛的时代,无论是从绘画技巧、设计技巧还是受文人的欢迎程度来说,都呈现出与过往朝代相比更为繁荣的情况。文人参与到园林设计,将自己在山水画中的绘画设计也体现在其中,使原本包含着画家思想与精神但只停留在平面中的对自然的摹仿,在空间内真实再现。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绘画风格因朝代的更迭和文化氛围的差异,不同时期所体现的绘画风格存在着许多不同,也经历了一些变革。总体而言,绘画的技巧逐渐成熟,对于空间布局的处理形式也就更为多样化。
  北宋时期,工笔山水画已渐趋成熟,较之历代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绘画主要是对自然的探索,以幽径之美,同行游乐山水,集会谈诗论道等为主,北宋山水画更多的是对山水风光的整体把握与描绘,注重对景色的客观呈现,追求真实再现自然风景。在整体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又注重对自然景色所包含的内在神韵的把握,力求通过画笔将其内在神韵有所展现。
  南宋工笔山水画较之北宋拥有不同的风格和气质,二者存在的美的方面不同,各有各的优势。南宋受到宫廷画风的影响,山水画更加追求细节上的处理与山水描绘中体现出来的诗意,与北宋对自然风光在整体上的宏观描绘不同。南宋的山水画更倾向于对山水景色一隅的描摹,精心选择某一角度,对某一局部或某一对象进行细致刻画,惨淡经营,对局部风景进行细致的特写,所以创造出来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来的是精巧的自然图景,具有秀丽、工致的优美。南宋时期的士人园林较北宋以皇家园林不同,主要是私家园林、建筑规模相对有限,与皇家园林庄重严肃的风格不同,显得更加精巧秀气。在有限的空间里却包含丰富的内容,层次分明、设计精致。
  宋代的私家园林以精致、富含层次闻名于世,直到今天这些私家园林仍为人所称道,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过程中耀耀生辉的璀璨明星、文化瑰宝。北方园林雄伟壮观、工整严谨,南方园林细节突出、一步一景、设计精妙。南北方所体现的不同特点与所属环境密切相关。南方气候湿润、植物茂密、河流遍布,自身的自然环境就为其园林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加之经济和文化水平发展繁荣,文人如雨后春笋不断涌出,园林发展自然也是生生不息。
  三、外师造化——士人山水园林的意境营造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游玩山川名景,有所体悟,赋诗吟歌或挥笔临摹自然,其中当然就不乏对于山水创作的思考与感悟。黄宾虹在《富春江图》中就曾提道:“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出青蓝。”山水画的创作都是以自然风光为创作描摹对象,它是画作的客体,山水画的创作是以自然为师,观察自然,体悟自然,将存在于自然中的客观与创作者观察自然得出的主观感悟融为一体,从而在没有主观感受和精神的自然事物中揭示出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富含生命哲学的精神与超出自然,符合人的审美的艺术体验。
  儒家思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主导思想,许多文人的思想都是受儒家思想所指导。儒家的思想引导着中国古代历代诸多文人行事做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强调主观个人与客观自然之间如何并存相处,探寻个体与万物的关系。个体要有一种浩然正气,即孟子曾说过的:“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是一种“不畏天地”,却又“有所畏”,对自然凛然的正义与敬畏,自然与人类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统一的共存整体。没有自然的话,显然人类无法继续生存在这片土地上。山水画作品就能看到其具体体现,如画作对文人集会与自然山水中,感悟道、谈道、论道的描绘。这种于自然中体悟道就是通过虚静而达到物我两忘,心灵净化澄澈,不包含私欲杂念,从而体悟真理。
  山水画的精髓就是在描摹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将自然的意境与人的主观情感通过绘画这一过程完成交合,使无情感的自然与有精神的人之思想经过艺术加工展现在平面的具体画作中,是创作者情感的升华。在形式上,看似只是具体山水风景的再现描摹,不具动态形象,不含动态声音,但观者却能于创作者对自然的主观展现中感受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得到感染和震撼,感受到创作主体的感受。对自然的艺术描摹过程,是个体与自然的交流,也是个体与自身的内心进行对话。作者的情感通过景色得以展现,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饱含创作者的情感,满载创作者的精神。宋代工笔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就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将人类个体融入广袤的自然世界中,创作主体感受着自然的感受,心灵澄澈如镜,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极尽自然之美,饱含个人感情。
  园林所承载的精神境界与园林所占空间并不成正比,往往在有限的小空间内包含无限的意境和内涵,于方寸之地尽展宏大世界,是园林设计建造者们情感的寄托和具体表现形式,一步一景,以小窥大,于弯弯流水和假山间展现山水风光的巨大魅力。士人园林风格与官僚贵族所见园林存在不同,文人大多崇尚幽静的自然,更爱朴素与雅静,更多是优美和恬淡,而非华美和近乎奢侈的装饰,不追求宏大的规模更偏于一隅的精巧,在有限的小空间里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
  结 语
  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士人园林就是一幅立体的中国山水画,这就是士人园林最基本的特点。中国画的传统以线造型,注重白描、散点透视、虚实相映,在对瞬时形象的描绘中创造绘画的美,造园手法讲究讲究虚实、透漏、因借和景移,士人园林建筑的布局安排疏密有致,虚虚实实,颇有章法。凉亭、水榭、小桥、回廊、扶栏等注意主从、显隐、争让、润枯,和画理相通,从而形成中国士人园林独特的风格。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五代)荆浩.画山水赋[M],四库全书本,1792.
  [2](宋)郭熙.林泉高致[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宋)杜绾.云林石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4](明)计成.园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5] 陈从周.园林清议[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
  [6] 陈从周.说园[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7]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9] 童寓.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40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