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即将走上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专职教育者,笔者认为,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借鉴“实战”经验。进而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为其注入“活力”,为其弱化问题,进而优化学前教育大环境。我们要注意掌握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技能,保持“闯劲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专业素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在学校中就积极地进行“审视”,明了自己拥有什么“天赋”,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内容,我们即将进入的平台有什么不足,我们需要查找“老路”,不断地解决“旧问题”,拓宽“新路”,进而促使幼教市场拥有一个良性的发展氛围。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对于当前学前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作为学前教育方面的学习者,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在离开校园之前对于自己的即将进入的职业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实战平台”。进而在进入工作岗位的过程中,为其注入活力。毕竟我们是“新生力量”。尤其是作为学前教育者,我们在为无数个孩子营造童年,我们是无数孩子的启蒙者,我们需要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更为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更为有实效的教育方法,参与相关的实训活动,进而让自己的知识体系、认知体系与实践平台进行对接。由此可见,我们要想在未来的工作中快速的发挥自己的个人效能,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我们就需要在学校中做好准备。一个是在知识、技能、理念方面进行准备,另一个查找现存问题,避免“走老路”、“耗时耗力”。本文中笔者就对当前学前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问题分析
1、定位有缺失。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理念的转变,幼儿教育成为一个家庭中最主要的议题,而幼儿教育市场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但是,人们看上去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心目中却对学前教育缺少准确的定位。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读书识字,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还有很多家长的认知又是另一个角度,认为学前教育者能够让孩子开开心心的玩儿,就是最好的学前教育。但事实上,这两种认知是从这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前教育不能小学化,学前教育有极高的“科技含量”。我们既需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道德情感、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
2、内容有缺失。通过观察当前的学前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其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小学化。很多人认为孩子会背诵儿歌、会识字、会简单的计算,自己的孩子就是接受了良好的学前教育。再加上很多的小学要进行相关的面试,就更加重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色彩。这种社会氛围必然会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事实上,在笔者看来,这种问题的出现来源于应试教育,来源于“外行指挥内行”。在这种氛围中,所引发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前教育内容出现缺失,学生接受不到适宜的启蒙教育。会导致幼儿智力开发、艺术启蒙失衡。
3、配备有缺失。在落实学前教育目标的过程中,专业人员的配备可以提供“第一生产力”,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想让学前教育发挥出最大的实效,我们就需要做两手准备。如幼儿的岁数小,自我意识较强但是自我认知能力不足,模仿能力强但是辨析能力不足。因此他们参与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得到引导,都需要得到支持。而当前的学前教育中软件、硬件的配备都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还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安全隐患。
4、教师有缺失。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笔者认为,我们已经在某些方面暴露出不足。那就是“实战”能力不足。我们参与的理论学习活动较多,我们即使参与了相关的实践活动,往往也是隔岸看花。在我们的高职学校中,实训实践的基地过少,实践条件也比较简陋,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用的往往还是“灌输式”教学法,他们自身就缺乏“双师型”的教育素养,这些问题累加之后,必然会使得还没有走上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教师“未老先衰”。当然,由这样的“新老师、老教师”组成的教育平台必然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二、解决方法分析
1、加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习。笔者认为,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成为“育心专家”。在一次次反思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后,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给学生留下的印记都在“心里”。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者,笔者建议,我们要注意将心比心,对比二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了解幼儿和成年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对于幼儿的心理问题能够有一个准确的测定,进而让我们的书本知识与孩子的现实问题进行整合,展现出学前教育的价值,为学生身心成长与道德培养提供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大孩子”的我们也能拥有一个优化的心境。
2、关注智力教育、艺术教育。幼儿教育中,我们在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进行启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见识”增长比“知识”增长更为重要。或者说,对于幼儿来说“见识”即“知识”。基于此,笔者建议,我们在学校中要注意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能够积极地调动“后天元素”来改善学生的“先天不足”。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要将艺术启蒙融入其中,释放孩子的天性,学会设计游戏进而实现“寓教于乐”目标。
3、生成沟通能力。在与“幼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其实是在和一个家庭沟通。我们需要同时具备和“小孩子”、“成年人”都能沟通的能力。进而为幼儿的成长奠定一个优化的大氛围,让孩子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能够始终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在我们离开高职学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积累,进而积蓄下走上工作岗位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技能”的磨炼重要,“见识、认知”的生成同样重要。因此,笔者建议,我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需要以“在职”的心态来观察、探究、反思。进而促使自己能够“顺利入职”。
参考文献:
[1]瓦韵青;刘启艳;2000—2013年国内学前(幼儿)教师教育研究综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2]刘银珍;浅析幼儿教育的特点及其保障机制建设[J];学理论;2012年07期.
[3]杨帆;陜西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年08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43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