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合唱是初中新音乐课程中歌唱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课堂合唱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时间有限,学生音乐专业合唱训练方法的基础可能不适用于大多数学生,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从情感转移、技巧训练、技巧训练、审美等方面,更有效地实现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训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这进一步说明了合唱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合唱教学练习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大胆表达自己,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探索的。在教学练习中,笔者试图通过培养兴趣、提高演唱技巧、坚持基本功训练、拓展合唱能力来提高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效率。
  一、学习合唱指挥,了解手势意图
  合唱练习与合唱指挥是密不可分的,指挥是合唱的灵魂,所有的歌唱者都要遵循指挥的手势指示,了解指挥的思想内涵,才能在合唱中自由歌唱。因此,合唱训练应注重教学活动的开展,从对指挥符号的理解到指挥手势的运用,以提高合唱队伍的演唱水平。例如,在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时,在歌曲的合唱练习中结合了合唱指挥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合唱指挥的手勢意图。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歌曲的指挥方法,将《大海啊,故乡》的3/4指挥图示用课件展示出来,并结合图示给学生做现场的动作示范。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并掌握相关的细节,对于合唱指挥的基本内容,教师应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引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体验合唱与指挥之间的密切关系,真正倾听指挥。为了更好的练习合唱,必须理解指挥手势的意图,因为在合唱中指挥与演唱者之间的交流是通过手势来进行的,而在演唱过程中没有语言的交流只能通过指挥的手势来传达指挥的思想。
  二、关注技能、技巧训练,准确演唱歌曲
  (一)演唱姿势:好的姿势是唱好歌曲的第一步,初中生在音乐课上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端坐在座位上,尤其是音乐教室的座位给他们更多的摆姿势的条件,比如跷二郎腿、驼背等许多不良的姿势都会在音乐课上经常出现,对于这些错误的姿势老师应该经常提醒学生,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及时纠正,要纠正学生内心的行为要领,形成深刻的印象,最终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
  (二)声部协调:在学生演唱过程中,音量不均衡、低旋律演唱不准确是影响声音协调的主要因素。首先,初中生合唱,他们往往是一种独奏的状态,完全遵循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忽略其他部分的存在,对彼此的音量不够,以免他们被其他部分带走,让声音从个人出来,所以它破坏了音乐的整体效果,结果是混乱的,各部分之间不清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控制音量,尽量多唱假声,尤其是在音质基本条件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声部之间的混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统一音色。初中音乐教材上的合唱大多是两部分的合唱,合唱的响亮旋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比较容易掌握,低音部往往不那么容易流畅,唱功比较难,所以是学唱练低音合唱的作品再练出声来,让学生在加强低音训练的同时更加主观地学习低音,同时,通过分析旋律作品的特点,找出加强练习的难点。
  (三)音乐要素
  语调、速度和节奏都是音乐中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初中音乐课上,不能用专业合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相反,应该因材施教,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提出要求。在音准方面,每个人的音乐天赋天生不同,初中生一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因此在演唱中音准的问题有太多可能的原因,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在常规的教学中,可以用柯达的手势来引导学生去唱音阶,让学生了解每个音符的方向,在音高上的位置来形成记忆。
  三、纠正发声方法,强调音色和谐
  合唱要强调音色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演唱者的演唱方法要科学。只有科学的歌唱,才能实现音色的和谐统一。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缺乏唱歌的方法,尤其是在唱高音的时候出现声音嘶哑的现象,这不利于创造一个和谐统一的音调。和谐统一的音色并不强调个人的声音。它以柔声唱法为基础,采用三腔共振唱法产生声音。例如,在练习合唱曲《天路》时,着重对学生的歌唱方法进行了科学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发声练习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体会唱高音时轻松的歌唱方法。要想找到高音歌唱时的轻松感觉,就要学会歌唱中的三腔共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三腔共鸣,即头腔、口腔、胸腔,这三腔共同运作进行歌唱。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现场的示范演唱来让学生体会三腔的声音,体会三腔分开时与三腔共鸣时音色的不同。歌唱方法的练习需要一个过程,切忌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在教学练习中,单纯的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马上掌握,为了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可以找学生单独练习,这样一对一的辅导更有利于学生获得科学的方法。
  四、利用现有条件,发展合唱才能
  目前,教材中的合唱歌曲大多选择或安排两部分合唱,这也考虑到了班级教学体系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减少教学难度,以保证教师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当然,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应局限于此,而应善于利用现有条件,不断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例如,开设了器乐等级课,教师可以在实践中运用乐器教学辅助训练合唱的音准、节奏等,通过对器乐练习中耳、手、口、眼进行综合训练,降低学生合唱音乐文化的难度,更容易掌握好的音准、语调,或在训练学生两部分合奏时,培养学生的和谐听觉,让学生学习合唱的各个部分处于平衡与和谐之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提高合唱技能和艺术表现力,丰富情感,拓展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音乐教师,应重视课堂合唱教学,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合理安排课堂合唱教学内容,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合唱教学水平,使学生逐步掌握合唱技能,提高合唱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素梅.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训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17.
  [4]佟喜迎.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375(27):161-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44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