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国风体验馆应用开发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国家的建设重心也越来越侧重于民族文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是成为大势所趋。而少年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基于此,针对学龄前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结合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性及当前传统文化的教育产业现状,对开展幼儿传统文化体验馆分析探索,能够对弘扬传统文化带来可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 幼儿 学龄前儿童 传统文化体验馆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37-02
上下五千年的传承与积淀,五十六个民族的心血与汗水,一同铸就了积厚流光、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深厚的历史积聚了丰富而又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也大有不同。而体验馆作为一个能够身临其境体会传统文化的场所,可以更好地帮助学龄前儿童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龄前儿童对传统文明的兴趣。加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促进中华文明发扬光大,还能够提高学龄前儿童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的水平,促进其审美教育的发展。
华夏文明积厚流光,传统文化博采众长。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厚的文化资源,幼儿传统文化这一项目可以将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变为生产力,把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现实的文化影响力,能够充分把握自身文化特色,传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使传统文化于21世纪的文化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拥有核心优势、充满强大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幼儿传统文化项目。
一、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我国的很多传统文化项目,如传统糕点、手工玩具、风筝等,都对儿童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有一定的意义。林华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既是碎片化的,又是虚拟的和泛化的,且尚未实现创造性转化和现代化转型。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历史遗忘。尽管当前国家在不断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但受国民传统文化素养过低和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仍然是功利性的,对于传统文化采取漠视、不关心的态度。因此,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教育空缺,也是新的市场发展点。
文化的传播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想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先引起学齡前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基于此,国风体验馆的落成对幼儿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播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国风体验馆实际应用开发策略
1.线下实体运营方式
“小小少年国风体验馆”集文化体验、文化教学和文化传播于一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体验馆内设置不同的文化体验和教学场景,配备图书音像资料等。体验基地设置琴棋书画、民间工艺、孔子与儒家文化、技艺等主题体验与亲子娱乐。整个基地分为一个中心区和六个功能区。以炎黄文化中心区为枢纽,在周围规划建“诗”主题体验区、“书”主题体验区、“礼” 主题体验区、“义”主题体验区、“乐” 主题体验区、“孝” 主题体验区六大功能区。
文化作为一种抽象而又模糊的概念,若只是通过幼儿园的讲解途径很难引起幼儿的兴趣,更不能使幼儿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激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国风体验馆不仅转变了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还融入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性地建设了能够一个连接古与今的“时空体验基地”,使幼儿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地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线上开发运营模式
“国风体验馆”不仅进行线下实体经营,还致力于同步开发传统文化体验App,使儿童在虚拟世界中也能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基于当前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现状,结合中外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特点,该APP同时兼备了中英双语的阅读模式,使中外儿童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能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使我国幼儿在认识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接触英语、体验英语,提高我国幼儿的英语水平。此外,通过中英文模式还可以吸引海外华侨或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了解、认识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悠远历史下的文化魅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网络推广模式
林佳瑜指出,网络和移动传媒的结合开启了新一代的媒介传播模式。新形势下,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不拘一格地将之与流行文化时尚元素和新技术新媒体融合,成为当下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资源优势,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在线上进行多平台推广,扩大平台合作面,与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进行互惠合作,利用其影响力,使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在微博、B站、小红书等社交网络平台得到宣传推广,增加社会关注度。
三、结语
培育和发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三方面协同合作、相互配合,共同营造一个具有良好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的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不得替代的作用。张晓辉提出,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育和发展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家长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进行熏陶教育,使幼儿于无形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传统文化审美能力。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传承幼儿传统文化应该引导幼儿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保教活动中,比如进行以传统文化主题的环境创设,进行区间活动,等等,这些都能对学龄前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会作为人与人形成的关系总和,在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方面具有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力度,比如进行社区宣传演讲活动,出台相关政策,增设传统文化主题宣传墙等措施,以此增强其影响力。
历史的车轮缓缓驶向前方,从不回头望。但我们应当对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一颗真诚敬畏的赤子之心,不惧弘扬传统文化的长路艰辛,始终如一,奋力向前。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与现代中国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林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现状、定位与发展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9(5):227-230.
[3]林佳瑜.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校园文化的传播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9):51-53.
[4]陈鹤琴.陈鹤琴“活教育”幼儿园教师实用手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马卡连柯.教育诗[M].磊然,译.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6]张晓辉.浅谈幼儿传统文化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4):164.
责任编辑:张正吉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的小小国风体验馆”(s201913324031x)。
[作者简介]万传菲,山东协和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艺术教育;陶雨婷,山东协和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学前艺术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0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