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信好友备注的构成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微信已经成为近些年来人们进行网络交际的主要工具,由于其私密性和便捷性,它的使用者的数量日益增加。不同的使用者对微信好友的备注有不同的方式,好友备注的选择受到好友来源、结交方式、社会地位差异等社会因素影响。通过访谈,收集相应备注语料,结合社会语言学维度分析,发现权势量、共聚量和交际目标影响微信好友备注的构成。
  关键词:好友备注 社会因素 社会维度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84-02
  2019年2月,由极光大数據发布的一份新的数据报告详细展示了中国目前主要社交产品的用户数据和使用情况,包括微信、微博、陌陌、百度贴吧、多闪等。报告显示,微信稳居社交软件使用第一名。该报告近一步指出,就微信而言,超过1成用户好友人数多于500人,超过2成用户微信好友人数在200人到500人之间。但是,实际上有超过6成的用户,每周交流的人数不超过20人。总的来看,微信在维系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使用者都会采取微信备注的方式来标记他们的好友,从使用者的备注中可以看出来,并不是所有人都将微信中好友视为密友,根据他们对好友的备注可以看出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和权力距离。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对5名微信使用者进行了采访,对他们的微信好友备注情况展开细致研究。
  一、微信好友备注构成及分类
  通过对5名微信使用者的采访发现,他们的好友数量在200人左右,其中日常联系的人数在20人左右。处于对受访者个人隐私的保护,此次研究用阿拉伯数字为5人编号,并进行结构式访谈(访谈问题详见附录部分),在征求对方同意的情况下获取了他们微信好友列表信息,对其好友备注进行了分类和整理。
  首先,对1—5号使用者进行了询问,获悉他们的微信好友数量、联系密切程度和好友的来源。5位受访者由于都是在校学生,其好友大部分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的同学,受访者的好友列表中有50%以上是在学校结交的朋友。其次,所有受访者的好友列表中,亲属占据30%左右,包括直系亲属,如父母、祖父母;旁系亲属,如堂、表兄弟姐妹。其余20%有老师、上司、邻居、商户和一些经他人介绍而认识的朋友。
  将好友来源划分完毕后,通过进一步询问了解到,在这三类好友当中,有亲疏远近的划分。1号和3号受访者表示他们都有关系十分亲密的同学,并且与同龄旁系亲属经常联系,情感交流频繁。2号受访者表示她除了与一些同学关系甚密之外,通过他人介绍而认识的朋友也有可以经常交心的对象,该受访者同时表示她和父母的关系十分亲密,甚至可以与父母以朋友相处。4号和5号受访者表示他们仅和同龄人联系较为紧密,这些同龄人来自不同群体,可能是同学、微商或者经过他人介绍的朋友,但是由于家庭构成简单,他们并没有旁系兄弟姐妹。
  通过对5位受访者的好友列表观察进一步发现,他们都会对关系十分亲密的人以独特的方式备注。无论这些好友的年纪如何,他们都会采用“昵称”或者“绰号”备注,1号受访者给“同学”备注均采用在学校时起的“绰号”诸如“00”(0与该同学姓名最后一个字谐音) “赵小黑”,给同龄旁系亲属也有“昵称”,比如“小胖猪”“灰灰妹”。3号受访者也表示她也采用与1号相似的方式,不过3号是一位学习英语的受访者,她表示她会用英语给好友备注,尤其是那些与她关系十分密切的人。1号和3号受访者对于自己的长辈都以较为正式的方式备注,如“爸爸”“李老师”等。2号受访者对于同学和朋友都有自己独特的昵称备注,并且表示和父母也像朋友一样,还给父母起了“昵称”。4号受访者表示,他并没有独特的备注方式,都是以姓名给好友备注,但表示这种备注方式只是为了查找方便,实际上也有亲疏远近之分;同时,他给父母和师长等长辈的备注也十分正式。5号受访者不仅会对关系亲密的人用“昵称”备注,并且这些人还有专门的好友“待遇”,在备注中还会添加花朵、爱心等微符号来凸显他们的独特关系。
  二、影响微信好友备注的社会因素
  微信好友的备注体现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使用者与好友之间社会关系的语言符号表达,换言之,倘若可以清楚地识别好友备注的类别及不同好友之间的备注差别,便可获悉影响微信备注语言构成的社会因素。徐大明(2016)将语言变项定义为语言变异表现形式的集合,语言变项与地域、说话人社会身份、语言使用场合密不可分。备注作为语言符号存在,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每一种备注都代表着独特的语言变项,并且使用者的语言变项选择受不同的社会因素影响,语言符号与社会因素这两个变项恰好附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框架,以社会语言学的维度进行分析,便可获悉两个变项的关系。
  新西兰社会语言学家Janet Holmes (2008)曾提出在任何的场景下,语言选择会反映一些社会因素,即参与者、场景/社会情境、话题和功能。这四个要素中至少有一个会影响语言选择。微信好友备注的选择也同样会受以上因素的影响。从1至5号受访者的微信好友备注可以看出,对于同龄和关系亲密的人,他们都会选择“昵称”或者“绰号”这种非正式却体现亲密程度的备注,参与者(与受访者在微信互动的好友)不同,选择也不同,面对年长或者较自己地位高的人,受访者更容易采取较为正式的备注,如敬称,或者“姓+头衔”的备注方式。在以上四个因素中,参与者因素是重中之重,与口头交际不同,微信备注很少会因时间或者地点的改变而变化,因为人际关系相对稳定。但是由于受访者与好友的结交方式不同,地点也有所不同,在学校认识的好友和在商铺认识的店主属于受访者社交的不同群体,这两种社会情境决定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同学之间很少有利益联系,出于情感需求同学之间才会相互联系。然而店铺经营者和受访者之间基本都是因利益而结交,他们互为微信好友,更多地是为了下次的交易更为便捷。当然,也不排除通过商贸来往结识一些志同道和的朋友,比如5号受访者就因购买服饰与一位店家结下了友谊。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所有的受访者都有自己的好友分类,尽管在微信列表里不能看出专门的分类区,但是从他们对微信好友的备注就可以看出其好友所属的群体:关系亲密、情感交流密切、学业工作或者贸易往来频繁。   三、微信好友备注的社会维度因素分析及解释
  通过对微信好友备注的研究,结合Janet Holmes的社会四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语言符号表达与社会因素的背后主要有三大社会维度在起作用:人际关系亲密程度、社会地位的差异和交际目标。
  社会心理学家Roger Brown(1960)将两个概念引入了社会语言学:权势量和共聚量。前者指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地位差别的大小,地位高的人权势量较大。共聚量指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差距大小,但是侧重于双方的共同点,即双方在各种社会条件方面有多少共同点。社会地位差异体现着权势量的差异,正如1至5号受访者都会对老师、上司等社会地位比自己高,拥有较大权势量的人采用敬称或者正式的备注。对于自己的同龄和关系亲密,尤其是拥有共同学习生活背景的好友采取“昵称”或“绰号”备注方式,说明双方的地位差别小,社会差距小,共聚量高,人际关系更为亲密。同时,对于关系较远、仅仅可以称为“熟人”的微信好友,由于受访者与其交往频率低,对对方生活背景了解甚少,或者双方教育、家庭和生活现状差异较大,受访者会因共聚量低,社会亲密程度低,对他们不予以特殊备注或者保持好友原微信名称。
  通过访谈可以看出,受访者的交际目标分为两大类,情感目标或者工具目标。情感目标多体现在与同学畅谈过去的学生生涯,维系情谊,宣泄自己的近期烦恼以寻求安慰或与父母联系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绪,他们抒发情感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人际关系紧密,共聚量高的对象,从他们的备注便可知道他们之间经常交谈的话题。工具目标多体现在商讨学业工作事宜,与商家进行沟通协商达成某个具体交易目标等,涉及这些话题的交谈对象通常与受访者权势量差异较大,社会地位悬殊,或者共聚量低,人际关系较远。
  四、研究结论
  语言变项(微信好友备注)与社会变项目(参与者,话题等)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作用。语言变项体现了不同社会变项的影响,社会变项以语言变项的形式显现出来。人们的社会地位差异小,权势量差别小,人际关系紧密,共聚量高,受访者的微信好友备注多采用“昵称”“绰号”等非正式但又体现情感联系频繁的语言变项;由于好友的来源不同,交际目的各异,受访者又会选用正式或无备注的方式来标记那些权势量差异大,共聚量低的好友。
  微信好友备注没有绝对的标尺规定某一个群体都应该采取某种备注方式,因为受访者和微信好友的亲密程度不同,社会地位差异,交流目的不同,备注也各异。不同的受访者对于相同来源的微信好友有不同的备注方式,某些受访者更注重情感联系因而会忽略权势量或者共聚量差异。不同的受访者也有他们独特的备注方式,或采用不同的语言备注或在备注中采用微符号。但是通过此次访谈发现,不能以微信好友备注作为衡量人际关系的绝对标准,有些受访者不太注重备注,但是他们内心会对各种好友有亲疏远近的划分。
  语言变项的研究也可以拓展到同一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而不再局限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研究。研究微信好友备注仅仅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小小的方面,微信的流行是大势所趋,今后会继续对微信中使用的语言变体和语言变项进行研究,扩大受试群体,丰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Holmes J.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
  [2]Spolsky B.Sociolinguis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侯旭.社会语言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5]朱剑虹,张敏.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研究[J].视听,2016(4):153-154.
  [6]皇甫铮.模糊的边界:微信隐私與社交媒体倦怠[J].出版广角,2018(4):75-77.
  责任编辑:孙瑶
  [作者简介]杨雪琪,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2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