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播媒介视角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韡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与当时流行音乐界开展的签约制与经纪人制等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多种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也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传播媒介;签约制;经纪人制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社会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更加快了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开始确立。90年代中后期,中国成功度过了国际金融危机。1997年、1999年香港与澳门分别回到祖国的怀抱,使人们越来越有国富民强的体验感与幸福感。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关系也进一步发展,这使得两岸三地的音乐文化更加开放与融合。此时的非政治性歌曲逐渐多了起来,音乐创作基本摆脱了极“左”思潮的政治化影响。有记载称:“1993年至2000年可称为中国音乐艺术思潮的‘拓新时期’,总体上呈现出了回归常态和开拓发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新旧磨合之探索’与‘多元繁荣之争鸣’。”[1]205经过改革开放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到来,有些人适应能力差,缺乏独立自主、大胆开创的精神和勇气;由于社会产业化的调整,企业纷纷改制,很多职工出现下岗问题,开始自谋生路;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不再是国家统一分配,使他们毕业就要面临自己找工作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当时的人们开始怀念之前的计划经济年代。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与社会心理,20世纪90年代,中國大陆流行歌坛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创作人与歌手。此时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加多元,签约制、造星运动开始广泛实行;歌手的演唱风格也更加趋于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这其中,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签约制与经纪人制的推广及其他
  歌手签约制的全面推广,使流行音乐的制作方式开始向模式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与之配套的经纪人制的实施,也使得流行音乐市场相对更加有序。另外,《著作权法》的实施等,都对此时期的流行音乐发展有一定影响。
  (一)歌手签约制的推广
  所谓签约制,就是唱片公司或者制作公司(很多唱片公司和制作公司为一体)发现有潜力的歌手,认为经过公司的打造、运作能“红”,就会与歌手签订制作合约。接下来,公司会根据歌手的嗓音条件、形象气质等特点,找音乐人对其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创作与制作歌曲,之后对制作好的歌曲进行一系列地市场宣传营销,以出卖歌手的专辑唱片或代理演艺活动来获取经济利益。这种签约制模式是中国大陆效仿国外和港台地区的结果,这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制作走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商业化的必然趋势。签约制模式下制作推出的歌手往往进入市场“火”的机遇率较大,因为此模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歌手制作链条。每个环节上的人员都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与优势,集所有优势于一体而用于一位歌手的制作,自然歌手“火”的几率要高。因此,在当时基本上唱片公司签一个,火一个。1993年,签约制达到了高潮,此年也号称为“签约年”(图表1)。
  签约制推广之后,直接导致了造星运动的全面爆发,1991年至1995年成为了中国大陆流行歌坛的造星时代(图表2)。唱片公司为签约歌手制作了大量的专辑或单曲,无形之中刺激了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原创力量,也历练了歌手的演唱能力。另外,各个唱片公司为了寻求与众不同,以期在市场上先发制人,促使了流行音乐的作品风格与演唱风格求新求变。
  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推出的歌手毛宁、杨钰莹就是签约制最为成功的范例。从歌手的定位、音乐的创意、音乐的创作制作、唱片的营销等环节,新时代唱片公司都用心去做,同时,他们的制作也符合了艺术创作、艺术产业运行的规律,因此,制作的歌手一进入市场后即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和商业价值。有一段文字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打造歌手杨钰莹的过程:“早在1990年底,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便把一脸清纯的江西妹子杨钰莹领进了录音室,当时杨钰莹的歌艺只属一般,……陈珞是杨钰莹的总策划,他和其他几位音乐人,根据杨钰莹的嗓子、气质、风格特点,为她制订了一条甜歌路线。……专为杨钰莹度身订作写歌的音乐人颂今和韩乘光,所写甜歌基本上10首歌中选1首,精益求精,没有半点马虎。……公司让她去音乐学院深造,由曾带出许多红歌星的陈肖容对她悉心辅导,以全面提高她的文化素养和演唱水平。宣传攻势同期铺开,中央电视台的旋转歌厅播放杨钰莹的甜歌,一首定价1万元,公司出。……‘新时代’出品的每盒录像带,都在前面30秒展示杨钰莹的青春形象,到1992年就达10万盒的惊人数字。”[2]197-200
  对于签约制的推广,歌手们也有自己的看法与体会。签约歌手艾敬说:“作为一名歌手,最主要的是能树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公司根据我的条件,量体裁衣给我写歌的一个词曲创作群专门为我运转,公司还投入了大量资金为我制作个人专辑,并拍了几首创作的MTV。这样全面的制作若没有‘大地’唱片公司的帮助,在以前我自己是绝对无法做到的。”[2]201签约歌手毛阿敏说:“我之所以选择签约这种方式,是为了能与更多的音乐同仁交流,更好地提高自己,尽快使自己的演唱技艺与世界前卫流行音乐的发展相吻合,加盟香港‘无线’将有助于这种改变。”[2]201
  另外,既然有签约的,那必然还会有解约的情况出现,流行歌坛就曾出现过一波解约风潮。为了制止歌手有意的跳槽、解约,影响整个音乐市场的秩序,1995年2月21日,广州太平洋音像公司和浙江文艺广播电台联合向全国音乐制作单位发出邀请,在杭州签订了《中国音像演艺制作业杭州公约》,使签约制的实施更有保障性。
  (二)歌手经纪人制的出现
  在签约制推行不久,1993年北京成立了首家经纪人公司——北京蓝月明星经纪公司,该公司的法人是王雪宁(音乐人付林之女)。此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大陆歌手经纪人制度的出现。蓝月公司主要进行四个方面的服务:“一是建立以电脑为中心的文字和音响资料库,为歌手、词曲作者提供专项咨询服务;二是发现、培养、包装新一代歌星,并邀请著名词曲作家和著名歌星为签约歌手指导;三是为海内外音像界代理推荐人才;四是为企业文化市场提供服务。”[3]107   经纪人制的出现使流行音乐的产业化发展更加有序且规范化。对于流行歌手来讲,其自身的权益也更会有保障,同时,歌手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演唱中去。
  (三)《著作权法》的颁布和实施
  1990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审议通过,并于1991年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1992年12月17日,由中国国家版权局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发起,国家民政部批準的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宣告成立。对于流行音乐方面来讲,相关法律的颁布、实施以及协会的成立,对于促进流行音乐的原创力有很大作用,同时也保护了音乐创作人的合法权益。
  (四)中外唱片公司开始合作
  1997年,上海声像出版社与索尼音乐公司达成合作,开始联合制作中国大陆的流行歌手,刘欢、毛宁、韩磊成为首批签约的歌手。1998年,刘欢录制了《记住刘欢》专辑、毛宁录制了《等待毛宁》专辑,并且这些专辑也同步在美国的HTV、TOWER超级唱片连锁店发售。这种中外唱片公司联合制作歌手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专辑制作、歌手的演唱风格更加国际化、时尚化;二是有助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对外传播;三是在与国外唱片公司合作的时候,也历练、培养了我国流行音乐相关环节的人才。
  二、MTV等新型音乐传播媒介的出现
  (一)电视剧与MTV
  20世纪90年代,电视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传播的重要视频媒介。随着诸多电视连续剧的热播,其中的流行音乐主题曲、插曲也在社会中广泛流行开来,此种情景与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较为相似。如,1990年电视剧《渴望》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其中由李娜演唱的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毛阿敏演唱的片尾曲《渴望》迅速在百姓中传唱。有记载称:“长篇电视剧增多,承载主题歌成为一种时尚。流行音乐独立传播管道形成,虽然是影视艺术的辅助性艺术,但有着比电视晚会更自由的空间。电视剧与唱片人结合,推出不少电视剧歌曲,出现了代表歌手和作家群体。”[4]55
  另外,一种在电视台播放的新型音乐载体——MTV出现了。MTV,亦称MV,是英文“Music Television”的缩写,中文译为音乐电视。MTV是一种将音乐与视频画面相结合制作而成的音乐作品,大多是通过电视平台来进行传播。MTV的拍摄画面以及剧情都是根据歌曲的表现主题来进行,歌手往往参与其中拍摄。MTV源于国外,有记载称:“1981年8月1日,华纳阿梅克斯卫星娱乐公司出资2000万美元,‘音乐电视’即MTV正式登场亮相,一种新的流行音乐手段伴随科技和时代的进步诞生了。”1989年,广州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MTV中心,并制作了程琳的MTV。随后不久,中央电视台与上海电视台又制作并播出了“潮——来自台湾的歌声”“欧美歌星录”“雀巢金曲精选”等MTV节目。MTV真正在大陆广泛流行起来,还是在签约制之后,即1992年后半年。因为唱片公司为了旗下的签约歌手能红,一般都会利用当时最先进、时尚的流行音乐载体MTV来宣传制作他们的作品。所以,从1993年开始基本上一个歌手出一张专辑,就要配合专辑中的一至两首主打歌进行MTV的制作,并通过各大电视媒体播放。同时,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节目针对MTV的风潮还举办了“93中国音乐电视(MTV)作品大赛”,参赛的作品不仅仅来自大陆,港台地区很多歌手的音乐作品也参加其中。1994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还现场直播了此次大赛的颁奖晚会。MTV的出现使流行音乐的欣赏环境从单效的听觉模式,进入到了更加立体化的视听双效模式当中。视听双效模式更能营造歌曲的意境、深化音乐的主题,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广播电台排行榜
  广播电台学习港台的模式,开展了流行音乐排行榜的活动。排行榜带动了观众的参与性,也刺激了唱片公司精良化制作的热情,同时,对演唱风格的引领也有很大意义。当时较有影响力的排行榜有:1987年,广东电台主办的“广东创作歌手排行榜”;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广播电台主办的“音乐万花筒流行歌曲排行榜”;1993年4月,北京音乐台、上海电台音乐台、广东珠江经济电台等多家地方电台联合举办的“中国原创音乐联合榜”;1996年,由中国轻音乐学会、《音乐生活报》以及全国近160家电台、56个排行榜参与的“中国原创音乐总评榜”等。
  (三)纸质媒介与新型唱片
  各种刊载流行音乐专题的报纸、期刊大量发行,如《流行歌曲》《通俗歌曲》《歌迷大世界》《当代歌坛》《音像世界》《演艺圈》《音乐生活报》等。纸质媒介对20世纪90年代流行音乐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歌手的唱片宣传方面。另外,在唱片方面,20世纪90年代,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盒带以外,还出现了新的唱片载体,如CD、VCD、DVD、录像带等形式。CD的音质远远强于盒带,VCD、DVD、录像带等,带给人们视听立体化的音乐传播效果。
  (四)互联网
  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开始进入我国,音乐界也开始利用此媒介进行音乐的传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1996年,音乐人陈哲与北京东方网景数据通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立了一个名为“陈哲音乐杂志”的音乐站点。1997年,音乐人吴颂今与江西省联合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中国唱片广州公司颂今音乐工作室”的音乐站点。音乐站点的建立,标志着流行音乐的网络传播开始出现,但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音乐传播影响力还较弱,最为强势是还属电视台。
  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繁荣发展,与签约制、经纪人制的出现,以及多种传播媒介的助力有很大的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5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