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实践育人驱使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大学生公益活动是高校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校内教育向校外教育转化的过程。因此,公益活动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公益活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關键词:公益活动;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在实践育人的大背景下,为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的成效,现代教育鼓励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作为高校社会实践中较为容易组织的大学生公益活动可以使得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得到很好的心智锻炼、能力提升。它一般活动范围不大,但目的比较明确,因此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使得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很容易得以实现,是大学生比较乐于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公益活动拥有社会实践的多样性。他们在参加活动时,从公益活动的小窗口来慢慢探知了解社会,从而思考自己在适应社会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和必要的提升,从而完善与加强,逐渐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大学生公益活动提供了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的模拟环境,学生们参加活动时,为了认真、高效的完成活动,会逐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生存法则”,并不停的思考、优化,这便是学生自我完善和价值观养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升。现在各大高校立足于“志愿汇”等软件,以各类校级团体组织为主体,开展大学生公益活动,以期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文化、心理和协作等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从而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
一、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使得自身道德素质得以提升。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他们定期开展行益课堂志愿支教活动,关注农村学生,为其辅导英语等课程。青年志愿者们不仅一切费用自理,而且还要自己主动学习、积极备课,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对知识渴望的贫困学生们。此类公益活动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日后谋生,更可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更能展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大学生公益支教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1]。大部分支教都在农村或山区,来支教不仅是开拓眼界,增强能力,增强对贫困山村的了解,更是对学生的激励,那里经济落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努力学习是大部分孩子走出现状的唯一途径。通过支教,可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表现力和公众责任心,增加大学生对农村教育的热情,推动中国教育进步,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艰苦的环境下支教,更有助于学生们体会到能学到知识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可贵,从而促进学生珍惜当前的学习资源。
二、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
公益活动的过程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运动的过程,是校内教育向校外教育转化的过程,因此公益活动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化的重要平台。在长期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大学生们会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已经不足够支撑自己完成社会公益,这就会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渴望获得知识,这是一个促进自我文化素质提升的过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公益活动中去,更是对文化素质的一种良好体现。
三、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大学生从求学以来处于校园环境中的时间居多,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比较差,而参加公益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别人各种的请求时,可以冷静不慌乱地解决问题。在各个高校开展维修类公益活动期间肯定会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维修问题,大部分问题他们都能顺畅解决,但是依旧有小部分问题是无法当场解决的,这时学生们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心理素质去面对问题,积极地去查找解决方法,处事不惊。在活动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这也需要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素质就得到了提升。大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学习环境是比较优越的,但当他们走进贫困地区支教,面对遥遥山路,可能水资源不足,到点停电,不通网络的艰苦环境,尤其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支教生活便是他们面临的考验;而逆风更适合飞翔,正是条件的艰苦,方可锻炼同学们是适应能力,使他们面临苦难而不放弃,培养出独立,坚强,无畏的心理素质,让他们以后在逆境中也能有强大的心态。
四、对大学生组织素质的提升
各个高校对于公益活动的申请有着很严格的把关,部门需要提交申请策划及活动总结等材料文件。如果是校外活动还需要安全预案和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校外活动安全指导书。这些都需要学生拥有活动组织能力,把活动过程中所需的人员、物品、资金、时间等要素统筹分配,按照计划将志愿活动做好。锻炼了大学生的组织素质。例如,在支教活动中,路途遥远,往返需要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被支教的大多数学生学习条件不充足,甚至基本生活也是问题,大学生不仅要组织自己出行和上课,还要团队协商,合作。可组织大学同学义捐爱心物资,在支教的同时一并带给有需要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公益活动中献了爱心,而且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总结
在参加公益活动时,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和新鲜事物,体验不同的环境,开拓眼界,交良师益友。渐渐的,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就会提高,他们会更愿意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公益活动,走向自我提升,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规划美好未来。公益活动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2]。它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公益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满足大学生服务社会并得到尊重的心理需要,更能够帮助大学生将自身学习的优势和个人能力得以充分展现,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凯.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对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2]张桐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2.
项目来源: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微公益的路上: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项目编号:201810375114);
2019年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微公益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及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9szjy060);
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高校志愿服务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项目编号:S201910375077)。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10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