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场景下摄影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埃文斯拍摄纽约地铁中的乘客之后,许多知名摄影师的作品中都出现了在地铁中拍摄的作品,而从他们的访谈以及相关的个案研究中可以看出,除了埃文斯的影响外,地铁场景下拍摄的意义的解释各有不同。因此,本章将通过对地铁场景下摄影的动机及意义进行研究,对拍摄对象的生存状态、公共空间、个人隐私及尊严的关系再次探讨,并对摄影风格在埃文斯之后摄影对地铁题材的纵向比较得到延续是如何发展,又有哪些新变化。
〔关键词〕地铁摄影;生存状态;公共空间;个人隐私
虽然在地铁中进行拍摄的摄影师已经有很多,但是目前专门以地铁中的摄影为专题的系统性研究在国内还没有。目前关于地铁中的摄影的研究主要是个案式的,也就是以某一摄影师的创作为本的研究。摄影史学者顾铮的《纽约地铁中的埃文斯》一文对沃克·埃文斯在纽约地铁中的拍摄行为和作品内涵做了介绍,并探讨了埃文斯的摄影理论。在《地铁偷拍传统》一文中,作者姚瑶第一次提出了“地铁偷拍传统”这一概念,意指沃克·埃文斯的地铁拍摄行为确立了一种在地铁中进行拍摄的摄影,对为何在地铁拍摄,及拍摄方式和意义有一定的启发性。徐景艳的《纪实摄影作品的艺术性研究——以<火车上的中国人><地铁里的中国人>为例》对中国著名摄影师王福春的两个系列的作品进行了研究,从纪实摄影的艺术性角度分析了王福春作品中呈现出的艺术特点。《地铁时空:管道内的人们》这篇文章则对地铁在城市中的独特性以及地铁中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行了探讨,肯定了地铁拍摄的艺术价值。除了由埃文斯确立的地铁车厢内的拍摄之外,另一些个案研究则对地铁内的现代建筑产生了兴趣。《“形形摄摄”地下铁》一文中,德国摄影师尼克·弗兰克的表现地铁站现代科技感的照片被作为研究对象。安一然的《地下博物馆》同样是介绍了以表现地铁站现代建筑之美为目的的摄影作品。虽然目前还没有系统性的以地铁中的摄影为专题的研究,但这些个案式的研究成果中也不乏许多真知灼见,对以后建构地铁中的摄影相关专题的研究是有所帮助的。
地铁作为都市中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身处其中的人们通常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行为和表现,这也是摄影师们喜欢在地铁中拍摄的一个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沃克·埃文斯之后的地铁摄影也不再循着埃文斯的拍摄方式前进,如今的地铁摄影在主题和形式上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对当下地铁摄影的状态做出一个理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地铁摄影在当下的意义做出正反两面的分析。
1.摄影作品关注现代人生存状态
在“地球村”的世界中,人们在追求“高品质”服务和享受“高品质”生活质量的同时,不免会被种种外界干扰,将矛头指向大家的业余闲暇时间——消费时间。地铁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产物,其构成的景观,是现代都市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反映。由于地铁的介入,城市发展的维度纵深化,城市的面积越来越大。而地铁成了最快捷的交通工具,成为城市动脉血管。而在地铁场景下的人却有着不同的状态。
对人本真存在状态的思索自古至今都存在。古希腊时,苏格拉底的著名言论:认识你自己,将哲学思考转向“人类学”,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逐步系统化。摄影师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了地铁族,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处处激发消费欲的时代,获取劳动所得的价值才是“时代的要求”。地铁也作为社会景观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而身处在地铁的人及他们的行为方式,从侧面反映了社会文化。摄影用自己独特的特质去关注人,去观看。通过表象去关注当下人的生活状态,这个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2.拓展了摄影的题材和语言
摄影师在“沉浸式”拍摄时,通过与本地人交流沟通、在周边生活感受风土人情等方式,让自己对拍摄地和拍摄的主人公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更加能够体会主人公和环境的情感和人文地理,与大环境完全的融合在一起,这是拍摄需要的过程,画面才是最有代入感的。张星海的《北京北京》这一系列作品,张星海拿起相机就将镜头对准了北京地铁车站和车厢里的人们。在地铁上,大家是一个小社会,在地铁中上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情;有裸露纹身的壮汉;情绪崩溃的乘客,有卖艺乞讨的体操冠军,等等;这各色的情景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件小细节。从10年时间,用镜头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地铁自身的科技发展和民生素质的进步变化,让整个车厢内外的进步发展成为一段独特的历史。 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就会融入摄影师的机体里,成为摄影师语言的一部分,伴随着去认识世界、发现世界、诠释自然、人文情怀。用摄影的视觉语言去感染你,给观者带入或哀伤、或苦涩、或神秘、或现实、或浪漫的情境中,走进每个人的心境,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这是摄影追求的真谛所在。
摄影师一旦开始带着求知求真的目的去拍摄和记录影像时,一步步地寻找、接近和反映事件真相。对于现实世界的记录和传播能够带来他们对现实世界细节保留下来的最真实直观的画面,这样拍摄的摄影作品才具艺术感染力和情境代入感。这是地铁场景下摄影的积极意义
3.直面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和核心价值,
在于使公众能够真正按照他们的意愿充分使用空间,并通过空间媒介,获得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化连接。 徐千里十分赞同美国著名人文学者和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观点———城市的一项最重要功能就是能够有利于人的交往和交流。“城市是文化传播中仅次于语言的一项最宝贵的人类发明。”因为城市为人类带来了广泛的接触和伟大的交流,从而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城市“文化场”中的交流、切磋、纷争,造就了代代人才。 城市的这种伟大的功能以一言概之,就是“对话”。“对话是城市生活的最高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地铁作为城市的动脉,包容了人物的多样性使对话成为可能。 而摄影作品就是这样语境最好的表达形式。由于摄影天然场景客观的特性,摄影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及不同的视角去探索公共空间的本质及核心价值。从沃埃·文斯克开始所有的地铁摄影都离不开地铁场景。人的行为作为表象,公共空间的价值文化在表象后突现。这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探索有积极的意义。
4.漠视个人隐私和尊严
这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尊严的时代,物质文明的进步让人们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私人空间的安宁和不被打扰,私人生活的自主和不被干预,私人信息的自我掌控不被外界传播,是保障个人尊严和生活自由的基本要求。这又是一个技术进步带来窥私便利的时代,这样说来沃埃·文斯克确实“带了不好的头”与此同时,传统媒体面对公众在网络上前所未有的“人肉搜索”和“隐私暴露”,地铁场景下的摄影在这样的情况下确实漠视了个人的隐私和尊严。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被拍摄对象往往没有提前告知,而关于社会热点的摄影作品也往往有较高的关注度,被侵害己成为客观现实。
地铁场景摄影作为摄影的一个题材,贯穿摄影史。其带来的意义是无可估量的。从小见大关注当下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社会公共空间价值的讨论意义都是积极巨大的,但漠视个人隐私还是需要加以规避。
(责任编辑:牧鑫)
参考文献:
[1]顾铮:《都市摄影大师列传之九——纽约地铁中的埃文斯》,《中国摄影家》1997年第4期,第67-70页。
[2]姚瑶:《地铁偷拍传统》,《数码摄影》2017年第9期,第16頁。
[3]杨皓:《地铁时空:管道内的人们》,《检察风云》2017年第23期,第74-76页。
[4](德)尼克·弗兰克,谢作标:《“形形摄摄”地下铁》,《现代装饰》2013年第9期,第142-145页。
[5]【美】约纳森·罗森诺著张皋彤译网络法关于因特网的法律中国政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33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