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产业融合视角下的财政政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从我国农村经济产业金融整合的实际背景需求出发,分析了当前农村经济产业金融整合工作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基于农村经济产业金融整合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实施策略,希望本文研究能为我国农村经济产业金融整合战略视角下的农村金融支持政策方案制定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政策借鉴。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财政;消费结构
  一、农村产业融合的背景
   1.城乡消费结构升级
   目前,我国广大城乡居民的商品消费观念已经基本实现了从“吃得饱”转变到“吃得好”的根本结构转变。农产品的食用功能营养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化。许多初级加工食品正被追求高附加值,农产品行业消费结构逐步转型升级。因此,我国现代农村机械工业的经济发展正逐步从生产型向社会消费型发展转变,从只依靠提供一种初级产品向深度化加工生产转变。在不断增强生产能力的同时,注重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走上农产业文化融合之路。
   2.城乡消费需求扩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城乡居民的旅游服务产品消费和农村文化娱乐消费不断快速增长,为促进农村旅游产业文化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人们工资水平的不断稳步提高,劳动力的基本供给也在不断增加,但随着人们工资水平的不断稳步提高,劳动者更加开始愿意选择比正常工作时期更多的时间闲暇工作时间,他们更加开始注重如何享受他的生活或照顾陪伴他的家人,劳动力的基本供给仍然呈持续下降增长趋势。
   3.农村资源优势突出
   农村企业具有突出的人力资源优势。浓厚的中华传统民族文化、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广阔的自然地理发展空间,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环境保障。然而,这些旅游资源不仅仅只是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依然可以通过借助现有农村旅游资源优势得以实现快速健康发展。乡村自然文化、生态和自然资源保护能够充分满足乡村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体验、休闲观光旅游和回归自然的各种需要,为景区休闲生态农业和特色乡村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困境
   1.地方财政收入支农经费支出的发展方向和收入结构不合理。
   首先,财政扶贫支农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不完全确定。近年来,财政用于支农的资金支持补助对象结构变化频繁,有时逐渐发展到以优势类型农業和一些经济效益好的农业生产技术经营者为主体,有时逐渐转向农业发展缓慢、市场需求差、资金支持急需的生产经营者和经济效益主体。这种新的做法自然地也会对中国农业的这种可持续发展方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其次,在农村财政支出收入总量中,公共财政支出收入比重明显大于其他财政项目,即大大减少了对农村社会各项事业投入支出。最后,在推进农业财政支出分配方面,也仍然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农业收入支出大部分主要用于农业补贴,但部分用于环境改善的农业支出收入比例相对较低,不太有利于农业整体平衡。
   2. 乡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明显不足。
   中国是一个世界资源消费大国,也是一个世界人口增长大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教学体系不健全完善,导致乡村农民综合素质普遍严重偏低。这些突出问题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系列突出问题严重直接制约了当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农业方面的政策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有可能基本实现的,也不能仅仅单单依靠对现代农业的充分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来实现改变。这仍然是一个漫长而全面的发展过程,需要国家法治、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大力帮助才有可能逐步得到完善。
  三、农村产业融合困境的成因
   目前,我国现代农村特色产业两化融合驱动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农村农业生产者和经营劳动主体的结构局限性。受此因素影响,农村现代工业建设质量低、规模小、水平低的突出问题长期存在。农村的生产管理者大多数都是普通农民。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来说较差,参与相关产业资源整合的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相对不足。他们认为发展新兴产业、新模式、新兴业态的主动能力严重不足,不利于工业生产和新技术的深度整合和渗透。科学合理的产业利益关系共同体管理是促进产业领域融合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产业融合经营管理主体不规范,各产业利益共同主体之间关系不密切,无法基本形成完善的产业风险责任分担和其他利益主体分担保障机制。在长期的农村经济社会体制发展改革过程中,农民在农村产业细分融合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话语权始终较弱,在农民利益综合分配管理过程中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这也对农民产业细分融合经济发展进程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此外,要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经济融合和农村发展,还仍然需要高效的农村公共服务和完善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但目前我国农村在这些设施方面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一线农村,道路、网络、物流等一些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与一线城市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导致城市贫困,农村基本生产性公共服务水平低,不能充分发挥目前农村公共服务业的市场主导作用。
  四、农村产业融合的财政支持策略
   1.发展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体系
   面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主要矛盾的新判断,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应立足于保障人民基本权益,消除人民能力贫困和相对权利差异,促进人民自由全面发展。在金融体系建设之前,要理顺两个关系:一是各级政府的权责关系,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划分,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划分。只有各级政府财力、财力、责任分工相匹配,才能建立。二是理顺各级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权责关系,实现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首先,政府部门应当着力解决贫困农村的农业发展困难问题,加大对农村运作较为规范和发展规模较大的农业经营活动主体的各项财政政策支持投入力度,通过扶持发展农村家庭农场和乡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有效带动作用。    其次,政府部门应当着力解决参与农村的产业融资困难问题,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信贷项目担保管理体制和农村政策性产业贷款支持机制,加大对参与农村三个产业深度融合健康发展的社会资金直接支持帮助力度,通过农业合作项目担保和社会资金直接投放等多种途径积极帮助大型农民企业解决农村融资贵和融资难等突出问题,促进参与农村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健康发展。
   3.支持产业深度融合
   首先,政府部门应当继续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集群的公共财政政策支持投入力度,大力投入支持农村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现代化特色农业和高科技产业开发园区的整体建设与运营发展,并充分借助于产业园区自身完善的基础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措施设置,来有效实现促进农村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驱动发展和集群式创新发展,推动乡村农业集群价值链、供应链和农村产业链关系实现转型升级,将农村产业集群园区整体建设打造成为农村产业之间相互融合渗透的新型融合式创新发展农业示范区。
   其次,政府部门应当继续加大对支持农村发展服务型旅游产业的专项财政资金支持投入力度,大力投资支持推进农村地区现代旅游物流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综合建设,加强推进农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健康发展的全过程及其中的旅游市场营销信息和旅游质量安全检测等信息服务平台的综合建设,促进传统农村旅游服务业的信息网络化、产业化和服务市场化融合发展,进而有效带动传统农业同乡村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健康发展。
   3.完善利益连接机制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考虑通过银行担保农业贷款、贷款分期贴息、社会资本合作以及以财政奖励和代贷替补等多种方式措施来鼓励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旅游生产经营过程中,提升现代农业与观光旅游业等现代新兴产业技术融合驱动发展的研究深度和应用广度,进一步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产业附加值。
   其次,应当继续加大对各种优惠政策的改革创新引导力度,通过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出口订单、利润差额返还和农业股份合作等激励活动等来引导和支持鼓励新兴市场经济体企业参与发展到现代农业开发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一种利益协同共享、风险共同承担的农业体制治理机制。
   最后,政府部门应当大力投入支持促进农村贫困地区这些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在统筹安排其他财政资金支持重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注意不断加强贫困农户与乡村农业生产合作社之间的根本利益协调联结,完善农村龙头企业联农联社带农户的激励机制,最终能够让广大贫困农民群众分享推动农村特色产业产联融合模式发展后所带来的经济红利。
  结语
   推进业与农村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党共中央对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推进农业产业组织结构转型升级、农业经济发展劳动方式发生转变、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特色农村旅游产业资源整合改革发展推进过程中还普遍存在整合产业链短、整合规范程度低、整合服务质量低等突出問题。因此,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对促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的农业金融政策支持引导力度,通过鼓励培育新的农业经营活动主体、支持各个产业领域深度双向融合、完善不同利益各方联结协作机制等多种途径积极拓展促进农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融资空间。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03).
  [2]袁小慧,等.中国居民农产品消费变化的因素分析:基于产出角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02).
  [3]陈英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及对策――以山东省T市为例.农业经济,2018(03).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乳山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山东 威海 2645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67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