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医疗类纪录片的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几年,医疗类题材纪录片因其特殊的选题内容,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欢迎,但随之产生的圈层困境也逐渐显露,包括受众主观心理因素的排斥、制作难度大以及市场发育的不完善,都给此类纪录片的长足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基于这几点所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旨在为医疗类纪录片探寻更好的发展路径,更好地发挥医疗类纪录片的社会功能。
  關键词:医疗类纪录片;圈层困境;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8-0111-03
  随着我国纪录片摄制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题材的纪录片创作都获得了更多拍摄的可能性,过去难以展现的专业领域被挖掘出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与之相关的热点话题频出。医疗类纪录片将镜头对准这一特殊领域,通过为我们展示人间医事的现实状况,引发我们对于生命及相关社会话题的重新思考。
  一、我国医疗类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伴随我国纪录片整体创作水平的攀升,出现了一系列现象级的优秀纪录片,其中不乏医疗类纪录片的身影,如《急诊室故事》《紧急救护120》《生门》等。其中备受好评的纪录片《人间世》继2016年第一季以豆瓣9.6分的评分完美收官之后,第二季于2019年1月1日在东方卫视播出,一开播在豆瓣网上此片的评分就高达9.5。
   医疗类纪录片用纪录片的形式向观众展现出普通人知之甚少的一系列疾病,从骨肿瘤、尘肺病到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病等,涉及儿科、妇产科等领域。片中的每个人或许经历不同,但是面对疾病与痛苦,他们表现出巨大的勇气,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关于医生与患者、医院与社会等更深层问题的思考。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疗类纪录片,在用纪实镜头语言述说人间医事的同时,试图展示中国人面对疾病时的态度,展示医生这一职业群体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抉择,展示我国医疗的整体现状,而片中呈现的社会进步力量与闪烁的人性之光,在给予人们希冀的同时,引发观众的思考。
  二、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的创作实践
   《人间世》第二季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制作,从2017年开始筹划拍摄,最终由11位导演,9个摄制组,历时一年半,完成了对医院里二百多个拍摄对象所发生的医疗故事的记录,该片的成功无疑成了我国医疗类纪录片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助推器。
  1.题材的普遍性引发对人性的思考
   纪录片要想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实现自身的价值功能,所涉选题的普遍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尽管每年我国的医疗改革举措不断推进,但改革力度仍远远不够,如何在社会论的层面,在展现现状的同时促成问题的讨论与解决,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医疗类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在展现生老病死相关医疗事件的同时,为我们透过事件本身看到医者与患者、医院与社会,与我们每个人之间的更深层和更复杂的关系打开了另一种途径,同时带领我们试着去理解生死的真谛,引发受众对命运、对人性观念的重新思考。
  2.面对生命尊重而克制的记录手法
   虽然客观记录与完整呈现真实状况是纪录片的基本要求,但是因为医疗类纪录片涉及事件的特殊性,在进行此类事件的拍摄时必须考虑现实中不能对被拍摄主体产生干扰。为此,该片摄制组在具体拍摄过程中,克制且对待每一个生命,保持尊重的创作态度,让这种因为拍摄行为而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如《人间世》第二季中,虽然记录了诸多生死之间的挣扎与艰难抉择的画面,但每当患者离世,家属在旁边情绪失控时,摄制人员没有选择继续将这些画面记录下来,而是自动远离。再如,聚焦精神病患的第六集《笼中鸟》中,“马赛克”是这类群体出现在片中最常见的方式,而且《笼中鸟》中大部分镜头都是拍摄于患者没有发作的时候,似乎看起来如此“岁月静好”的状态与我们日常影视剧中见到的场景不一致,但是对于主创人员来讲,他们认为“对精神病患来说,他们面对的‘笼子’更多是社会,不是医院,他们需要得到更多尊重”。而且很多精神病患者在回答人生问题时,有时甚至会有独到深刻的见解。如有些患者在片中表达,“自我价值得到满足的时候,人是幸福的”。同样地,那些在手术台上切除病灶的镜头也全部以“马赛克”方式呈现。
   虽然拍摄角度的隐匿性并非最佳的记录角度,然而正是这种在展现真实的同时,尊重且克制的记录手法,让主创团队与患者、家属间达成了微妙的和谐,让受众看到片子的时候感觉到对待这些疾病患者,还可以有更多的理解方式与呈现可能。
  三、我国医疗类纪录片面临的圈层困境
  1.受众情怯心理的主观抵触
   医疗类纪录片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揭开伤疤直面伤口的冷静,在于生死命运转变的无法预估。对人类来说,生老病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当真正面对的时候,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抗拒的,因此可能会对医疗类纪录片产生情怯心理。
   观众的“不敢看”,更多的是源于内容的真实,医疗类纪录片不像其他艺术片种,可以采用特有的方式讲述故事,而是奋力去还原出最真实的人和事。当看到真实的人遭遇困境而无可奈何,身患急症而束手无策时,这种观看之后的压抑情绪是很长时间挥之不去的。因此,医疗类纪录片选题的特殊性就成了它在纪录片领域占有无法取代的一席之地的主要缘由,同时也成为对部分受众来讲难以承受之重心理的必然抗拒。
  2.拍摄过程历时久、难度高
   首先,对于医疗类纪录片的拍摄活动来讲,过程的漫长与实施的难度之大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要想拍摄一部高质量的医疗类纪录片,必须经年累月的驻守在医院,不仅要亲临无数的痛苦、无望,承受高压环境下的工作,更需要强大的纪录片理想作为后盾。很多创作团队的成员因为这样的集中拍摄,导致在拍摄结束后仍旧无法脱离沉重的心情。    其次,为了保证拍摄过程的顺利进行,不干扰医生的正常治疗,摄制组人员必须提前涉猎专业知识。第一季拍摄时,摄制组就曾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前往教学医院、特殊病种研究基地,严格按照执照医生的标准进行培训。其中包括手术过程中,为了不干扰手术摄制人员应该在哪个地方拍摄,设备如何进行严格消毒,严格按照手术室器材堆放的标准进行设置等。第二季拍摄中,摄制組在医院呆的一年半的时间里,前半年几乎拍不到有效素材,大部分时间都要像实习医生一样,跟着主治医生查房、诊疗,提前熟悉他们的工作习惯并学习专业医疗知识。
   此外,为了完成作品,创作团队需要分别与患者家庭和医院进行不断沟通,每个环节都存在难度,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拍摄进程。最终,第一季在80多个同意拍摄的家庭中,只有40多个家庭愿意把影像公开。第二季《笼中鸟》拍摄过程中,摄制团队在三个月内走访了近200家精神病患家庭,在护士长的帮助下,最终只有30家同意拍摄。
   面对重重阻碍,支撑这些制作团队走下去的是他们对于医者的敬意,更是他们作为纪录片人的理想。因为希望在作品中还原医院的工作环境,呈现生命最真实的样子,通过故事探寻更多的人性问题,为此他们始终坚守着。
  3.市场化运作模式亟待完善
   医疗类纪录片主题意义深远,为了把承载生命力量的作品带到观众面前,从真实的故事中探寻当下的社会问题,创作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带给我们这些独一无二的故事。尽管如此,医疗类纪录片仍然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商业运营模式的不完善和市场关注度的缺乏。虽然这些作品中,有些获得了高收视与好口碑,但还有些却遭遇了市场的忽视和排斥。电影版《生门》最终获得的排片不到1%,而且大部分被安排在了最早或最晚的冷门时段。在通畅的变现渠道缺失的现实状况下,经济效益的来源会有很大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创作极易落入越做越小的窠臼之中。
   医疗类纪录片若想要制作精良,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想诞生出更多优质医疗类纪录片,扩大社会影响力,只有强大资金的投入,才能有效促进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然而医疗类纪录片因为自身选题的特殊性,在商业变现层面实现的难度极大。虽然很多片子在制作之初就进行了产品的顶层设计,试图将商业运营措施融合进去,但现实效果依旧不理想。
   随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关注医疗类纪录片,以此为契机畅通此类片子的商业化渠道,无疑会助推此类纪录片的发展,毕竟市场化才是能够使之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
  四、未来我国医疗类纪录片的发展方向
   美国学者阿兰·罗森沙尔曾在《纪录片的良心》中说,纪录片的使命是阐述抉择、解释历史,增进人类之间的了解。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纪录片的意义在于反映我们这个世界,它记录了生命世界或非生命世界真实活动的过程。其中医疗类题材的纪录片,在消解此领域神秘感的同时,发挥着监视医疗环境的重要作用,提醒我们应该用更加公正的态度去看待生命,对待自己与医生。
  1.真实的层面——一场生命的教育
   面对死亡,我们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并不多,认识它就是其中一件。死亡,不应该是讳莫如深的话题,而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接受的“生命教育”中的一课。医疗纪录片正在带我们踏入这间课堂。
   摄制组由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带给人们的伤痛,关注到骨肿瘤这一罕见的疾病。如《人间世2》第一集《烟花》看完之后,观众会更多了解到骨肿瘤疾病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减少延误治疗时机的情况发生。再如,近年来养老问题的逐年凸显,引起了片中对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关注。此外片中涉及的话题都是或能满足大家的求知,或通过患者故事由医院反观人性、社会。
   例如,从前劝说拥有先天性禁忌妊娠症状的高危产妇终止妊娠,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片中吴莹的困境,令不少态度同样坚决的患者产生动摇,使得更多人在面对此问题时,做出了更理性的思考和选择。“我们无法普及医疗,缓解病情,但希望通过《人间世》,使大家可以在生命维度上也增加更多理性的认知”。
  2.社会的层面——媒介沟通的纽带
   医疗类纪录片通过真实的内容,不断引领我们了解未知的世界,与此同时,其在社会影响力的筑建当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尽管所涉及的话题不同、呈现手法不同,但在促成相关领域不断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一致的。好的医疗类纪录片不应该只停留在认知的层面,而是透过片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引发观众对之进行思考,并形成改变现实的力量。
   在生死边缘救人的医生,他们的世界普通人很难完整看到,而这些医疗类纪录片就为我们推开了了解医患关系的一扇门。通过对医者与患者的同时记录,为观众展示最真实的人间世态,无形中搭建起医患之间互相了解与沟通的桥梁,推动医患双方回归到他们应有的关系,媒介沟通的作用故此形成。
  五、结语
   现如今,随着各类纪录片的产出逐年增多,一方面,医疗类纪录片因其话题呈现的特殊性始终有不错的关注度,创作者们对该类题材的深耕促进了摄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医疗类纪录片在社会层面带给观众的共情和共鸣,也影响着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改变。这正是医疗类纪录片的力量,因为它们不仅教会了我们怎么与医生相处,更提醒着我们怎样过好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赵曦,秦基伟.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综述[J].当代电视,2019(4).
   [2]陈丽娟,徐红,李雨洁.医疗类纪录片的健康传播价值分析——基于框架理论的视角[J].传媒观察,2019(3).
   [3]王冬冬.纪录片叙事场所建构策略分析——从《生门》和《人间世》的创作方法说起[J].上海艺术评论,2018(5).
  [责任编辑:杨楚珺]
  收稿日期:2020-03-02
  作者简介:药丹华,女,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广播电视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01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