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编钟造型的美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纵观拥有数千年璀璨文明的中华民族历史,虽然朝代更迭、战乱不断,但礼乐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直到现在仍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今天的中华民族仍然推崇以礼待人、以和为贵。在古代,青铜礼器和青铜乐器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它反映出中国古老的文化现象,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海昏侯墓;编钟;造型;美学研究
  海昏侯墓自发掘以来,已出土文物1万余件,数量庞大,品种繁多。这些出土文物按照用途可分为家居用器、食器、明器、丧葬用器、盥洗用器、梳洗用器、娱乐用器等类型,反映出当时汉代的艺术文化、日常生活、政治思想和经济状况等方方面面。这些文物色彩鮮艳、制作精巧、纹饰华丽、造型精致,是反映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和汉代审美的瑰宝,也是中国民族的瑰宝,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海昏侯墓出土编钟分为编钮钟、编甬钟两大类。海昏侯墓出土编钮钟14件,编钮钟是垂挂于钟架上的青铜钟。根据其他汉墓出土的编钟来看,编钮钟的编制是14件为1套,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钮钟为1套。14件编钮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最大的编钮钟约为50厘米,最小的编钮钟约为20厘米,造型纹样统一,在编钮钟正面的右侧鼓部有标记测鼓音的纹饰标志。编钮钟整体进行错金处理,光彩照人,极其绚丽。
  海昏侯墓出土的编甬钟共计10件,其中有3件破损严重。编甬钟为斜挂在钟架上的钟。同样根据其他汉墓出土的编甬钟来看,编甬钟的编制是5件为1套。按理来讲海昏侯墓出土编甬钟为2套,但经专家考察后发现,这10件编甬钟的装饰纹样有几件不同,说明这10件编甬钟不是一整套的编甬钟,应是墓主按照编钟的乐悬制度拼凑出来的。编甬钟大小与编钮钟相仿,造型上大体统一,编甬钟上刻有宫、商、角、徵、羽五音。专家也对编甬钟中保存完好的编甬钟进行测音采样和实际演奏,将编甬钟和编钮钟进行对比,发现编甬钟的音色和音质均不如编钮钟,虽然编甬钟通过敲击钟体不同的部分也可以发出双音,但双音的隔离度不明确、不清晰。
  1 海昏侯墓出土编甬钟的造型
  海昏侯墓中出土编甬钟共计10件,甬钟主要分成以下几部分:舞部(甬钟最上端的平面)、钲部(甬钟立面中部狭长条状区域)、篆部(钲部两侧)、鼓部(篆部下方)、枚(钟面上的乳丁状突起)、铣(钟下两角)。
  甬钟的排列顺序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的,大甬钟发出的声音洪亮深沉,小甬钟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甬钟的正鼓音和侧鼓音都具有良好的音阶准度,甬钟的大钟钟身较为宽大,可以不设置敲击点,但是小甬钟因为体积小并且对发出的音色要求比较高,所以专门为小甬钟设置了敲击点,以便于保持音色的准确。甬钟应是由古代乐器中用于祭祀和军旅中的铙发展而来的,因此甬钟与铙在造型上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海昏侯墓出土的编甬钟(图1)在造型上延续了西汉早期编钟的鲜明特征。编甬钟的上面部分是一条圆柱形的青铜柱,这是编甬钟与编钮钟最明显的区别,青铜柱上有一个半圆形挂纽,易于斜挂在钟簴上。编钟钟部的造型整体从正面看似一个上下两端向内凹、左右两端向外鼓的梯形,中部比左右两端要稍微凸出,便于敲击。相较于同时出土的编钮钟,编甬钟更加棱角分明,不如编钮钟圆润。海昏侯墓出土的甬钟有36枚乳钉纹,每个钟面18枚。整个编甬钟十分朴素简单,没有过多的装饰性物件,实用性比较强,纹饰上也只有简单的几何纹。
  2 海昏侯墓出土编钮钟的造型
  钮钟是先秦时期考古发现的一种敲击型乐器,“钮钟”一名并不见于古代文献和出土钮钟的自名,它是现在人们为了与角钟和钹相区别才这样称呼的,钮钟的自名大多与钹和雨钟一样叫作“和钟”,也有一些称为“铃钟”“永(咏)命(铃)”“行钟”“游钟”“歌钟”等。“铃钟”“行钟”“歌钟”也见于钹或角钟的自名,“游钟”与“行钟”的意思相当,“永命”与“歌钟”意思相当,钮钟的主要部位名称基本上借用甬钟,只是舞部顶上的悬挂装置称为“钮”。
  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钮钟(图2)造型为平顶、凹口的合瓦形钟体,钮钟上端用一个呈倒U形长方形纽与钟的主体相连接,便于悬挂在钟簴上。钟体装饰有36枚乳钉,每个钟面18枚,中腰微微弧突,腔体矮胖、浑圆,在纹样装饰上采用了错金工艺,使整个钟面光彩夺目,充满华贵气息。
  汉代受当时政治、思想的影响,青铜素器占据主流,但王室贵族仍然喜爱具有错金工艺装饰的青铜器。汉代的工艺技法极为发达,不仅承袭了先秦时期的工艺技术,并在原有的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最富有代表性的工艺便是错金工艺。错金工艺是先在青铜器表面上用硬度较大的物体凿出或刻出需要错金处理的纹样凹槽,再把熔化后的金水倒入刻出的凹槽中,最后进行抛光处理,使整个错金部位金光闪闪。这些金光闪闪的器物从视觉上极大地满足了皇室贵族的需求,在功能上突出了皇室贵族的显赫地位,深受当时皇室贵族的喜爱。
  3 总结
  汉代是一个既充满了浪漫和阳刚之气,又古朴而自然的时代,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全方位的世界。这个时代的精神也体现在汉代的青铜器的装饰图案上,其装饰风格以儒教的和谐、道教的聪明、楚文化的神奇浪漫为特征。汉代青铜器上伸展的动态曲线流露出激情,庄严而平衡的直线表现出纪律性,图案的变化反映出质地和纹理的美,体现出极大的独创性和崇敬的思想,并且整体形式是伸展的、庄严的。对神和仙界的尊重成为图案的主要素材,反映出汉代人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展示出不同文化思想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潘云鹤.文化构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刘元亮.汉乐器赋显示的汉代器乐文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72-75.
  [3]徐长青.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撼世价值[N].江西日报.2016-01-22(C02).
  [4]黄亚南.马王堆汉墓漆器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5]王丽芬.汉代乐器器类浅探[J].华夏考古,2006(11):62-65.
  [6]马亚杰.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研究与实践——以河南博物院为例[D].郑州:郑州大学,2014.
  [7]熊子莹.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分析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0.
  [8]朱上上,罗仕鉴.产品设计中基于设计符号学的文物元素再造[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11):2065-2072.
  [9]戴宁.中国打击乐研究(上)——古代小型铜制打击乐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1):3-5.
  [10]秦序,李宏锋,曹贞华.《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乐器》[J].中国音乐学,2015(3):146.
  [11]闪秀桂.汉代装饰纹样的意象设计[J].南都学坛,2007(4):26-27.
  [12]林崇华,梁栋,逯欢欢,等.汉代云气纹样的形成因素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11):140-142.
  [13]韦勇军.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制横吹乐管器名三考[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14]方成军.简论淮河流域西汉王侯墓随葬礼俗[C]//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合肥: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
  [15]张静.浅议汉代古琴的历史地位及影响[J].艺术科技,2014(6):210.
  [16]陈殿.汉代礼乐中的钟磬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3):46-5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15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