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辅导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提出构建“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育心和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培养师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健康的心态”。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进行疏解,并调整其不良情绪。采用访谈、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通过个别辅导、集体辅导、家校合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肯定自我,从而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协调发展。
  关键词:心理辅导 辅导内容 干预方法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112-02
  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不仅要在学业上对其进行引导,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培养健康的心态,及时化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在辅导的过程中,从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角度,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节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概念阐述
  “辅导”的英文是“guidance”,有“指导、引导、咨询”的含义。具有个长期性和延续性的特征。第一,人生中各个阶段都需要辅导,辅导具有长期历程;第二,辅导具有民主的性质,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进行辅导;第三,辅导重视因材施教,帮助受辅者自主和独立成长;第四,辅导的目标是更好地融入社会,在个体成长中,既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也有利于他人。学校的心理辅导,指的是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等多种学科为辅助手段,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身心进而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二、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辅导员心理辅导要着重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同,肯定自己的付出,学会赞美和欣赏自己。自卑的同学,往往都是消极的自我体验,会导致没有自信。自卑也通常是人际关系紧张、学业压力、家庭原因的内在心理导致自我效能感低。要正确分析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减少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自负则是自卑的另外一种状态,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最终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像依赖型人格倾向学生,更在乎别人的评价,这无形中给自身增添了很多负担。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并优化性格。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古人常说“郁郁于心”,指的是坏的情绪会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时也有助于个人身体的健康。因此,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的学习。学生很多的心理问题都与学业相关,一个好的教师,不只是教授文化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等,要帮助学生解开心结,扫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尤其需要重视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心理辅导,在和学生的交谈中,不要只是一味指责,而是要找到学生网络成瘾的根因,通过心与心的交流,用感情来化解他们心中的隔阂,转移注意力,从而消除对网络的迷恋。一个健康的人,除了身体健康,也要心理健康,只有具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筑梦成才。
  (三)敏锐观察,帮助学生解除困惑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高校辅导员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目前,互联网全面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是教育当务之急。一名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要懂得如何关注学生与重视学生。当学生遭遇父母离异、家庭变故、深感困惑之时,教师应该及时敏锐洞察并给予关爱,成为孩子的精神导师和心灵上的引路人。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干预方法
  教师在做心理辅导的时候,要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习惯和喜好,明确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之后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并制订相应的计划来实现目标,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分析性格特征
  通常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会进行新生心理普测,通过数据反馈,找学生谈话聊天,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作为心理辅导教师,要努力创造彼此信任、诚实的环境,鼓励学生宣泄自己的情绪,对自己情绪症结所在有更清晰的认知。辅导员在给学生做心理辅导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提前想好解决的方法。要从多方面切入,包括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性格特征、家庭的成长环境、宿舍同学间的处理关系、学习成绩等。要了解其家庭的背景和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从小到大是否遭遇过对其有负面影响的事件等。对于有童年创伤的学生,要持续关注该生的成长成才,帮助他们摆脱童年阴影,重新恢复自信和阳光。
  (二)分析心理问题,确立辅导目标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后,要做出相應的诊断,进一步确立辅导的目标。辅导员与学生进一步沟通后,基于自己心理学方面、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生活阅历等对学生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评估出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学生身上表现出的问题,不一定就只有一类,多类问题也有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遇到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个案,可以咨询学校的咨询师,以此寻求更好的帮助,提升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三)分类辅导,把握工作重点
  根据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严重程度。教师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目标,要将目标分解,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目标的制定要围绕学生的想法和行为,并围绕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最后目标的确定和实施的效果,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是否有效。经过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比照设立的目标用心理学专业量表进行评估,从而判断实施的效果是否有效。如果有好的效果,教师也要随时保持关注与随访,以便掌握当事人的情况,及时跟进辅导,来巩固效果。   四、心理辅导路径探索
  (一)学生层面辅导技巧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矫正不良的认知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学四年,学校要针对不同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及时去调适不良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观念,消除心理的困惑。例如,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完全否定自己的成绩。这时,心理辅导员要肯定当事人曾经的成绩,给当事人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帮助当事人恢复自信心。帮助当事人认识负性的思维,正确认识情感和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将理性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从而真正改变认知和方法。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对其进行带动,通过朋辈影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认知,获得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
  2.用发展的眼光,矫正不良的行为
  用发展的眼光,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通过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矫正不良行为。当学生出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压力的时候,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采取科学的方法,矫正不良的行为。心理辅导教师根据当事人所出现的行为偏差,确定矫正的目标。目标确定之后,可以观察几天,确立行为目标出现的次数,预估达到的效果。通过强化,以此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达到矫正程序的效果,需要对实施期间目标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按计划实施行为的矫正之后,要进行矫正效果的评估。
  3.管理不良情绪
  大学生能够有效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养成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在个别辅导的过程中,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产生的原因,当有不良情绪的时候,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并能够及时宣泄出去。宣泄之后,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及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教会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脾气,放松自己的心情。最后,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困境,增强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体验。重视心理调节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教师心理辅导工作策略
  1.心理辅导注意用情、有法和有心
  辅导员工作琐碎而繁杂,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急躁等现象。作为辅导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尽快化解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要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营造轻松的环境,帮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教师在引导帮助学生的时候,通过有针对性的语言和有方法的调节,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认知、意志等。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心理问题都要花时间进行自我调节,转换自己的想法,我们就会看到希望,看到成功,人生将会更加精彩。像语言、手势和表情都可以作为暗示的手段,经常给予学生肯定的暗示,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增强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2.团体咨询与朋辈辅导培训
  班级是学校最小的组织单位,辅导员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可以组织10个左右同学,进行团体咨询和辅导。采用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敞开心扉,进行互助互帮,从而达到提高心理健康的目的。同时,定期与班级的心理委员进行交流,讓其留意班级心理波动大或行为异常的同学,安排同龄人开导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使不良的情绪得到宣泄,重新恢复阳光和自信。
  3.给学生上好心理健康课
  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学生心理卫生,因为它既可以预防心理疾病,防止不健康的心理产生,同时也可以增强抗压能力。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运用心理教育相关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增强适应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认真备课,扎实心理学方面知识,用丰富的经验和学识来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引导学生以自信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困难,开阔他们的视野,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使其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
  五、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更加专业的方式,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要利用科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聆听与沟通,注意因材施教,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目标是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接纳自己、爱自己。
  参考文献:
  [1]马志国.拆掉心理的墙[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
  [2]卡伦·霍妮.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8.
  [3]刘克萍,叶辉.如何当好心理辅导教师[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22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