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0大非遗扶贫支持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彭一

  “非遗扶贫”是近年来传统手工艺行业里出现的高频词。自2018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拟定了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这些地区一直培养着传统技艺的“课代表”,它们不仅盘活了当地的地域与人文资源,更在促进群众增收,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文化底蕴深厚的贫困地区来说,通过非遗助力扶贫,不管从非遗传承的角度还是扶贫效益的角度,都是可以优先选择的脱贫新路径。为此,我们列举了由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公布的10个地区的12项非遗技艺,在多方力量的聚合下,它们成为脱贫工作的助推力,促进着非遗贫困地区人口增产增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墨玉县:地毯织造技艺
  地毯织造技艺包括设计、织造、平活、剪片、洗毯、整理等环节。织毯的羊毛线有的仍采用古代植物染料加以印染。地毯不仅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用品,而且大量出口到海外。地毯的图案吸收了古代青铜器、刺绣、织锦、瓷器等图案的特点,特别是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等地少数民族的地毯更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尼木县:藏香制作技艺
  藏香相传是公元7世纪时由松赞干布的大臣吞米·桑布扎所创,距今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藏香制作技艺采用柏树干、麝香、白檀香等几十种香料为原材料,制作时先把柏树干锯成若干小段,去皮,再用水车磨成柏树木泥,和各种香料一起搓揉,然后把混合各种香料的柏树木泥放入牛角内压挤成型,再经过两到三天的晾晒,制成藏香。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昭觉县: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它先将羊毛、骆驼毛等用热水浸湿,然后加以挤压,用棍棒碾轧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绒黏合在一起,形成名为“毡”的无纺织型毛织品。彝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以羊毛和羊皮制作袈什、瓦拉、毛裙、毡帽、毡袜等服饰的习俗。
  喜德县: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彝族漆器选用优质杜鹃木、酸枝木、樟木等为原料,经过干燥、打坯、打磨、补灰、水磨、打底、髹饰等40多道工序制成。从制造远古简陋的木质生活用具,到以黑漆髹饰生活用品,再到使用生漆、银朱和石黄等天然原料制作精美的彩绘漆器,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县:临夏砖雕制作技艺
  临夏砖雕是临夏县传统的建筑装饰雕刻。砖雕成品主要用来装饰寺、庙、观、庵及民居中的深宅大院,雕刻題材可分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等类型。临夏砖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的手法,同时注意将传统国画、书法、印章等艺术表达形式与砖雕手法融会贯通,形成多元性的艺术特征。
  积石山县:保安族腰刀锻炼技艺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一直是维系整个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经济文化的命脉。传统的保安腰刀制作工序多达40至80道,其中制坯时的加钢、炼烧后的淬水至关重要,恰到好处的处理能保证刀具刚韧相济。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同仁县: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发端于13世纪,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地区,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壁画、堆绣、雕塑、建筑彩画、酥油花等多种造型艺术形式和传统手工艺。热贡艺术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为主要题材,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河北省承德市
  丰宁满族自治县:丰宁剪纸技艺
  丰宁满族剪纸形成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等,从表现形式看,它包括单色剪纸、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品种。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花垣县:苗族赶秋
  苗族赶秋是苗族欢庆丰收的节日,随着时代发展,苗族一些传统文体活动,如武术、玩龙、舞狮和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等融入其间,形成“喜满秋场、情满秋场”的盛大场面。赶秋的时间通常设立在立秋之时,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卸下肩上的担,穿着华丽、鲜艳的苗族服装,来来往往于秋场之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
  龙州县:壮族织锦技艺
  壮族织锦技艺形成于唐宋时代,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 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适合制作被面、褥面、背包、挂包、围裙和台布等。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银饰是苗族最喜爱的传统饰物,品种多样,分为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等,银饰间彼此配合,体现出完美的装饰效果。银饰锻制是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所有饰件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成。银饰的样式及构造经过了手艺人的精心设计,制作过程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30道工序。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泸水县:傈僳族刀杆节
  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它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及攀藤负葛的刻苦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49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