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管理说事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国华

  据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资料表明,2007年上半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9万起,造成3.7万人死亡、18.9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5.4亿元。
  “车祸猛于虎”,车祸成为人类最大的直接凶手。公路交通事故有无规律,这是从事交通运输和运输管理的同志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一直在探讨。根据前人的经验和笔者近30年从事汽车运输驾驶和车队管理的亲身经历,经仔细分析,认真总结,发现公路交通事故具有着一定的规律。有些已被人们发现,有些一时还没有被发现。交通事故从孕育(隐患)、葫芽(苗头)到成熟(肇事);是循着一个客观存在的规律产生的。只有掌握了它的规律才可能使大事故化小,小事故排除,在关键时刻起到化险为夷的作用。
  事故的发生是按照这样一个规律性公式循环渐进的:“安全――麻痹――事故――警惕――措施――安全……”这样周而复始、波浪式有起有伏的循环。由于长期安全,逐渐产生麻痹,最后导致事故的发生。产生了事故,警惕起来,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渐又达到了安全。这种循环周期也是不固定的,每个环节(段落或过程),要看它的对策(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如果针对性强,巩固得好,安全因素就多一些,持续的时间就长一些,反之,就短一些,事故还会有连续性,不断发生。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事故总是围绕着这个公式活动的。这里讲的是一般规律,但不排除一些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特殊规律。如地震、塌方、飓风以及太阳黑子活动等等导致的交通事故,对此也要根据预测制定防范预案,把损失降到最低。
  现在针对我国现行混合交通情况,按一般规律分析,机动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事故的原因,大体有以下12个方面:
  一、道路。从道路状况分析,事故不是多发生弯急、坡陡的复杂的道路上,反而发生在道路宽阔,视线良好的路段及交叉路口。其原因是在复杂道路上行车时,驾驶员非常小心,可用谨慎的驾驶方法加以克服;而在平坦路段,视野广阔,驾驶员思想容易麻痹,放松了警惕。常常因为行人突然横穿公路或自行车截头猛拐,使驾驶员措手不及而造成事故。因此行驶在弯道、陡坡、险桥、集镇小街等复杂路段时,驾车人要适当减速缓行。在视线良好的平坦地段,驾车人切不可高速。在运行中要时刻警惕出现突然情况,随时要有紧急措施的准备,注意会车、超车。
  二、车辆。车况、车型技术质量的好坏直接与事故有关。目前汽车生产,改装厂家很多,未定型车上市,尤其是少数拆装改装车的上路,造成事故增多。其原因是制造的原料和工艺、技术,不符合国标。因此一定要购买国家定型车和达到交通部规定的二级技术以上的车从事运输,切不可怕花钱买不合格的便宜车。已购了到期报废车辆要立即停止运输,以防发生重大事故。再则,伪劣配件充斥市场,一些车主为图便宜,购而用之,检查和维护频率跟不上,往往酿成重大事故。
  三、驾资。在驾驶队伍中流传有“一年虎,二年狼,三年象只老绵羊”的说法,形象地说明容易发生事故的驾驶员多半只有一年左右驾龄。一般刚刚开车,还小心谨慎,车速不高,例保也比较细心,事故发生率比较低。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技术比较熟练了,违章肇事面反而增加,主要是胆子大了,有点虎气。驾龄达二年以上,逐渐摸索到违章安全行车的严重威胁,开始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重视了车辆的技术状况和例保,发生事故的因素有所减少,不那么“虎”气了。三年以上的驾驶员,尝过了违章的苦头,耳闻目睹或亲自经历,血的教训历历在目;警惕性高了,车速稳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一丝不苟,并能持之以恒,违章肇事也就少了。因此,车辆单位要抓住这些特点,积极总结安全行车经验,严把进人关,严格考核、政审,堵住害群之马。同时抓好驾驶员特别是青年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训练,不断提高驾驶技能,认真做到“路好”不开“英雄车、“路阻”不开“赌气车”、“路差”不开“冒险车”、“带病”不开“凑合车”,要礼貌行车,礼让“三先”。
  四、天气。天气变化对安全行车有一定的影响,驾驶员在长途行车中经常会遇到,如果一时不能适应,就会发生事故。特别是小雨、小雪天气,在柏油路面行车很是危险。由于路面一段干一段湿,湿路面的附着系数骤减,若紧急刹车,轻者掉沟滑边,重者翻车。在大雨滂沱或冰天雪地的情况下,视线不良,根据记录其事故率比小雨、小雪天气还少些。主要是驾驶员提高了警惕,有了思想准备,提前减速,采取了相应的防滑措施。遇到这种天气还要注意自行车和行人动态,少用刹车,遇紧急情况,迅速换入低速挡,切忌紧急刹车。
  五、季节。事故发生规律与季节有关系。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它反映了季节对人体机能变化的影响。由于气候的变化,人体各部组织受到外界影响而感到疲倦。驾驶员也逃不脱这种客观自然界的干扰。由于气候的差异,容易使驾驶员疲劳或精神萎靡,容易造成事故。按季节分析,第三季度是事故的高潮;从时间上分析,下午比上午的事故发生率要高。针对这种情况,驾驶员一定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借以消除工作疲劳。特别是季节交替时,如冬春、春夏、夏秋之交,尤应注意。如果途中精神乏盹,一定要停车稍作休息,决不能冒险勉强开疲劳车。
  六、带“病”。车辆带“病”行驶,也属于违章的范畴。但对驾驶员来说违章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带“病”是客观存在。产生事故往往就在这个“病”上,最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不是毁坏车辆,便是造成人员伤亡。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出车前或回场后以及在途中,一定要坚持“三勤”检查制度。特别要注意转向和制动系统,一旦发现隐患,要及时排除,决不能带“病”行驶或侥幸行车。平时,要按期进行各级保养,坚持不漏项,保证修理质量。
  七、违章。根据历年来机动车辆交通肇事分析,由于驾驶员违章操作造成事故者,约占事故总数的80%左右。因此说,违章是肇事的先兆。一旦路上的违章减少了,事故也会相应地下降。违章重要的表现是:无证驾驶,盲目超速,客货严重超限超载,争班抢客,酒后开车,违反操作规程和不礼貌行车等行为。其症结在:驾驶员培训学习时间太短,更有甚者的是有的培训单位一切向钱看,偷工减料,培训的时间不足,学员跟车的时间不足,理论知识不足,这样培训出来的驾驶员只能算是“半成品”。再加上拿证后有的驾驶员又不注重自学自悟,夜郎自大,肚中无货,一瓶不动半瓶摇,这也是违章多的重要原因。为此,要注意教育驾驶人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平时就要养成好习惯。
  八、超速。所谓“超速”应当依据“交通法规”有关“车辆行驶速度的规定和限速标志牌”来加以衡量,超越了这个限度谓之“超速”。
  “超速”的原因:一是求收入、二

是赶任务、三是抢时间。为此要合理按排驾驶员的作息时间,有劳有逸,保证他们的精力充沛。要掌握合理的经济安全速度,不同车型有不同经济速度,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路上不出事、不抛锚,相对的讲是快,不是慢。一个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为了效益高、任务完成好,决不单纯靠开快车去抢时司,而是抓紧“两头”,即抓紧出车时司和装卸时间,不让时间浪费。
  九、情绪。驾驶员出车前,情绪是否正常,对安全有很大影响。如意外灾害或同人吵架斗殴、家庭琐事纠缠、休息不好以致精神不振而造成事故者屡见不鲜。车队长、车站站长以及车辆调度在派车时,必须注意观察驾驶员精神是否饱满,情绪有否波动反常。发现驾驶员情绪有重大变化,领导要积极做好思想工作,摸清问题所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驾驶员得以安心开车。如果问题复杂,思想工作不能奏效,要暂时停开,待情绪安定后再上车。
  十、动态。驾驶员在行车中,密切注意观察公路上车辆行人动态,是保证安全行车的关键。公路上有人与车、畜与车、车与车几者的相互关系,有时会同时存在。若不能周密观察这些动态,稍有疏忽,便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驾驶员对这些动态要很快作出正确判断,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如遇行人,“鸣号不让,非聋即哑”,在街道上,发现大人横穿公路,要注意儿童尾随。在土石路面或雨天行车,要观察风向,警惕行人躲避尘土或雨水会突然横穿公路。见到牲畜提前鸣号,“驴乍耳、羊抬头、牛摆尾”这是受惊的信号,要立即减速,靠近时严禁鸣喇叭,以免牲畜受惊。遇自行车要观察他的骑车技术是否老练,人员年龄,新旧车况等。与机动车会车时,提前鸣号减速。超车时,待前车避让后,再鸣号加速超越。万不可见避就超,当心前车左转弯,造成事故。
  十一、“私车”。在交通事故分析中,因办私事开车发生事故占有很大比重。一般是驾驶员违反车辆使用规定,未经领导批准(包括借车)私自出车办事的,一起步就感觉心亏理短,开上路提心吊胆,不走大路走小路,不走捷径绕道走,躲领导、避同志、抢时间,一遇紧急情况就手忙脚乱,结果是越怕出事越出事。要教育驾驶员,自觉按车辆管理规定办事,遇有特殊情况,需经领导批准,做起来名正言顺、心安理得,没有后顾之忧,就可集中精力开好车。
  十二、法纪(制度)。法纪(制度)是保证安全运行的一种强制手段,是必要的。同时还有责任制,有奖有惩,真正对违章者轻者教育,重者重罚,有功者奖,对一再违章肇事,要果断采取组织措施,取消他们的驾驶岗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想象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没有纪律,能带好一班人和一个车队。凡事故多的单位,多半是纪律松弛,规章制度束之高阁,有章不循。一定要加强法制教育,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产生交通事故的因素很多,只要驾驶员有牢固的安全意识,有真正对人民生命财产和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掌握它的活动规律,才能可能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起到抑制,延缓和最终排除事故的目的。为了你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为了你和他人的家庭幸福,为了你和他人及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司机朋友,请遵章守纪,安全行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49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