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田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 超

  摘要针对玉米田化学除草中存在的问题,介绍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分析影响除草效果的因素,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玉米田化学除草;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近来年,玉米价格不断上升,加之产量较高、市场销售畅等因素,调动了我区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纷纷加大成本投入,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化学除草。然而由于不少农民不识药,不会用药,往往出现打不死草、烧苗、成本高,造成损失等问题。对此,根据实地调查,针对性地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1影响除草效果的因素
  
  1.1除草剂质量问题
  除草剂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个别厂家采取改包装规格、降价降低含量、虚假广告扩大宣传等,误导农民造成除草效果不佳。
  
  1.2气候因素
  高温干旱条件下影响药效,夏玉米播种正值高温季节,多旱少雨或降雨后形成药膜,同时也阻碍药剂在杂草植株内输导造成药效不理想。而雨水偏多,杂草在土层中深浅分布不均匀,一旦墒情好,就会萌发,农民习惯选用播后芽前除草,连续阴雨天,降雨偏多,雨量又大,后期就会长出小草,形成前期无草、后期杂草满地的状况。
  
  1.3麦茬、麦糠影响
  我区小麦主要采取机械收割,高麦茬、麦糠尚在田间,部分农民为了抢农时,在未灭茬的情况下就施用除草剂,药水大部分喷在麦秸、麦糠、土壤表面等,杂草上接触药水少,起不到封闭和除草作用。
  
  1.4错过用药适期
  由于干旱或阴雨天较多,错过最佳用药时期,致使杂草出土或草龄偏大,抗药性增强,降低治草效果。
  
  1.5田间喷药水量较少
  当地农民习惯性喷药水300kg/hm2,未根据当时气候杂草情况合理配比施药,且喷雾不均匀,加上高温蒸发快,药水未形成药膜或未渗透杂草体内已蒸发,降低药效。
  
  1.6施药方法不当和未正确选用对路除草剂
  一是悬浮剂未充分摇匀和二次稀释用药;二是对封闭除草剂未采取后退喷药法,致使脚踩部位长草;三是喷药不均匀有漏喷、重喷现象;四是在干旱、土壤墒情差的条件下应用弥雾机喷施,药水少,蒸发快,影响药效;五是芽前除草剂在出草后喷施,封闭效果不理想。
  
  2应对措施
  
  2.1准确掌握当地玉米田杂草种类和除草最佳适期
  本地玉米田主要杂草以马唐、牛筋草、灰灰菜、反苋菜、苍耳、鸭跖草、狗尾草等为主,部分山淤黄土地有沙星、香附子等杂草。芽前除草剂必须在播后杂草发芽前施用,否则药效差,芽后除草剂大部分在杂草出土后三至四叶期施用,此时草小,玉米植株矮,田间覆盖面少,杂草抗药性差,药水能够喷到杂草上,着药面大,效果好。要根据不同草种选择不同除草剂,否则影响药效。
  
  2.2严格掌握使用浓度与方法
  由于能用于玉米田的除草剂种类较多,而不同除草剂的要求使用浓度又不相同。因此,使用前必须要掌握其使用浓度和用药量,浓度太低,使用量太少,可能起不到除草作用,而浓度太高,用药量过大,往往又会对玉米起到伤害作用。一般来说,商品药均会给出一定的使用浓度和用量范围。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和土壤含水量偏低的地块,应使用安全浓度的上限值,相反,则应使用下限值。要求用药水量在750~900kg/hm2,对于干旱年份药水用量适当加大,喷药后保证地面湿润,杂草完全着药为止。
  
  2.3正确选择除草剂种类
  应选用复混型或2种以上除草剂混用来增加除草效果。
  (1)芽前除草。选用41%异丙草•莠悬乳剂3.0kg/hm2,或48%乙•阿乳剂1.5kg/hm2+42%玉草封乳剂1.5kg/hm2喷雾。
  (2)杂草出土后二至四叶期选用科奇2号750mL/hm2,或20%玉黄大地悬乳剂600~900mL/hm2喷雾。
  (3)由于阴雨天多,未及时除草,有香附子,草龄偏大,杂草种类多,密度大的田块可选用41%农达3 000mL/hm2,或20%克无踪3.0kg/hm2,或41%草甘膦6 000mL/hm2,任选一种喷施,选用灭生性除草剂的一定要定向行间带罩喷雾,以免接触玉米绿色部分。严禁大风时喷药。
  
  3参考文献
  [1] 于思勤,陈国政,乔显瑞.玉米田化学除草配套技术[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6(8):41-42.
  [2] 王兆祥,李继东,张栋栋.夏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J].农业知识,2006(13):15.
  [3] 韦建群,张勇.夏玉米和苗圃的化学除草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2006(10):26-27.
  [4] 常伟良,李彦欣,陈异纯.夏玉米田如何正确使用除草剂[J].河南农业,2006(6):46.
  [5] 邓良佐.黑龙江省农田化学除草存在问题和建议[J].世界农药,2006(3):21-22,48.
  [6] 李恩才,吴会明,王永林,等.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J].农化新世纪,2007(3):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5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