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亮 白云霞 王卫东

  黑龙江省龙江县玉米顶腐病于2005年首次发生,而且部分乡镇玉米田发生顶腐病非常严重,主要得病品种是龙单26,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减产减收。之后几年虽然危害较轻,但每年都有不同成度的发生,危害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造成全县玉米顶腐病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2010年,全县玉米顶腐病再次大发生,主要以龙单24品种发病面积最大,危害最重,还涉及10多个玉米品种发病,发病地块平均发病株率为20%~23.5%,严重地块发病株率高达90%以上。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发生玉米顶腐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春季持续低温,玉米播种后出苗延迟,苗小,苗弱,不整齐,而抗病性差,加之后期突然高温天气,导致玉米顶腐病在我县这个玉米产区发生较为严重和普遍,农民朋友应该密切注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一、玉米顶腐病的症状
  
  1、苗期表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玉米苗茎基部变褐、变黑,有虫道状斑,茎基部组织局部或全部坏死,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植株矮小,生长缓慢,重病苗枯萎死亡。
  2、成株表现症状成株期病株多矮小,但也有矮化不明显的,其它症状更呈多样化:①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叶缘和顶部褪绿呈黄亮色,严重时1个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只留下叶片中脉以及中脉上残留的少量叶肉组织。②叶片基部边缘褐色腐烂,叶片有时呈"撕裂状"或"断叶状",严重时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③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长鞭状",有的在形成鞭状时被其它叶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弓状",有的顶部几个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缠结的叶片常呈"撕裂状"、"皱缩状"。④穗位节的叶片基部变褐色腐烂的病株,常常在叶鞘和茎秆髓部也出现腐烂,叶鞘内侧和紧靠的茎秆皮层呈"铁锈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内部维管束和茎节出现褐色病点或短条状变色,有的出现空洞,内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刮风时容易折倒。⑤穗位节叶基和茎部发病发黄,叶鞘茎秆组织软化,植株顶端向一侧倾斜。⑥有的品种感病后顶端叶片丛生、直立。⑦感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结籽少;严重的雌、雄穗败育、畸形而不能抽穗或形成空秆。
  一般田间“发病率”即为“损失率”。目前,我国对玉米顶腐病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也没有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方法。
  
  二、发生特点与发生规律
  
  与玉米其它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危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较大。该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但以抽穗前后表现最为明显,在低洼地块、土壤粘重地块相对发病严重。因其症状复杂多样,某些症状特点与玉米生理病害、虫害及玉米丝黑穗病的苗期症状有相似之处,易于混淆,因此在诊断识别和防治中应特别注意。有一些症状与玉米的其它病虫害、缺素症有相似之处,易于混淆,因此在诊断识别和防治上应仔细对照、提早防治。
  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调查中发现,不同玉米品种的感病程度不同。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发病程度存在差异:田间调查可见,不同田块间发病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低洼地块、土壤粘重地块发病重,特别是水田改旱田的地块发病更重;而山坡地和高岗地块发病轻。种子在土壤中滞留时间长,幼苗长势弱;顶腐病具有系统侵染及再侵染的特性。
  
  三、防治方法
  
  1、加快铲趟进度,促进玉米秧苗的提质升级,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加快铲趟进度,排湿提温,消灭杂草,以提高秧苗质量,增强抗病能力。
  2、由于玉米顶腐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田间发病株率在60%以下的地块,建议立即补种克单8、克单9、克单11、克单12、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等早熟玉米品种。对于田间发病株率达60%以上的地块,建议立即毁种或补种生育期较短的克单8、克单9、克单11、克单12、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等早熟玉米品种,未使用化学除草剂的地块可选择毁种其它作物品种。
  3、科学合理使用药剂,对于发病地块,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硫酸锌肥,或2%菌克毒克500倍液加硫酸锌肥,或58%甲霜灵•锰锌300倍液加硫酸锌肥,锌肥用量可根据不同商品含量,按说明用量的四分之三使用,每株玉米喷施50~100ml药液,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次,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扩展,并可补充作物养分,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62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