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气象灾害社会防御和政府提升灾害治理能力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巨大进步。然而,极端天气事件依然存在着高发情况,破坏影响较大,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稳步推进和人们生活的安全幸福,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气象灾害社会防御工作,提升灾害治理能力,为保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打下坚实基础。文章针对气象现代化监测预报和灾害治理工作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气象灾害;社会防御;灾害治理;政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4-0166-02
  近些年极端天气出现不断增多,再加上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气象灾害对于社会发展、产业进步和生态环境影响越来越大。良好的气象灾害社会防御体系构建,对于降低经济损失,保持地区社会稳定和谐有着积极意义。目前,我国对于气象灾害社会防御工作十分重视,并且对政府灾害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国内外灾害防御现状分析
  1.1 國外气象灾害防御情况
  国外对于气象灾害防御比较重视,尤其是美、日、英、法等经济发达国家,气象灾害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影响更加深远。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防灾减灾体制,从法律上规范防灾工作,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气象灾害防御模式。
  一是完善的灾害管理和防灾体系。国外关于气象灾害防治工作,有专门机构负责,并且政府内部职能部门参与应急管理,领导作为直接负责人。这种体制能够有效提升资源的调配能力,提升防灾效果。
  二是防御规划和资金支持。气象灾害防御中,有效的规划十分重要。国外一些气象灾害防治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在防御规划上实行精细化管理,形成环环相扣的防治体系。同时,在防灾资金上有法律法规滚翻,明确投入额度,保障日常应急准备的有效性。
  三是社区防灾和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是国外比较重视的防灾力量,各国都比较重视社区投入和志愿者资源支持,保障政府防灾能力的稳步提升。
  四是防灾教育和培训工作。面对气象灾害,国外比较重视灾害教育和防灾培训工作,在强化政府人员的危机意识和防御能力时,还会投入不少资金到气象灾害防治宣传和民众教育中,依托新型设备,加强全体民众的气象灾害认识和防灾能力提升。
  1.2 国内气象灾害防御情况
  近些年,我国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并且成立专门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我国对于基层气象灾害防治体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建立起气象协管、信息员队伍、乡镇气象防灾标准化建设工作。经过不断的努力发展,气象灾害防灾体系已形成网格化,对发生的气象灾害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开展治理救灾工作,有效降低社会损失。近些年我国对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气象灾害防御法律和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包括《气象法》《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等相关预案制定和执行工作,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气象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预测技术不断提升。我国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城市环境气象、沙尘暴、地质灾害、流域雨量、火险和海洋天气等等信息,对于气象防灾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辅助,为农业、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是多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对于出现的气象灾害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建立起相应的气象和衍生处理机制,区域内、上下部门进行高效联合防范,保障气象灾害防治体系的有效性发挥。
  四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社会效益日益提升。我国气象频道24小时播放预报预警信息,在各省市、区县设置了1 000多个气象服务站点和15 000多个乡镇服务站,通过加强人工治理、防雷措施等多项气象维护工程,来提升减灾效益。
  五是对气象灾害防治和救援避险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普及,气象灾害防治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气象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面临气象灾害时的避险和自救能力。
  2 当前我国气象灾害社会防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气象灾害社会防御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近战,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气象灾害社会防御还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近些年的极端气象灾害事件的发生,还是暴露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 气象灾害监测精度
  当前我国气象监测网络还存在着精度上不足,尤其是各项气象灾害情况监测针对性较差,极端天气预警能力不高,灾害天气持续性监测工作存在缺陷。由于监测精度存在各种问题,对交通、电力行业的影响可控性依旧比较低,气象灾害防治工作在预防、治理和灾后评估上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2.2 气象灾害应急机制不完善
  当前气象灾情相关情况的信息收集工作不完善,上报不够及时,反应不够灵敏的问题在某些区域依旧存在。不少地区由于缺乏经验,在指定预案时的操作性不高,与之配套的事件类别的流程不够明确,在社会联动、部门协调和防范效果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气象灾害防治部门应当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合作,达到信息共享的目标。
  2.3 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薄弱
  不少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将大量的资源倾斜到经济产业上,对于气象灾害防治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建设和规划。除基础设施薄弱外,也没有重视对气象灾害应急方案制定,很多情况下在面对气象灾害时,缺乏有效的行动。虽然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但是重视救灾,轻视防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不少地区没有防灾意识,资金投入不足,相关措施也落实不到位,最终导致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下降。
  2.4 基层防灾减灾意识不足
  当前,气象预警信息在发布上虽然基本满足了当前公众需求,覆盖面积逐步扩大,但存在着一些机构、组织、社区对气象预警信息不够重视的现象。同时,预警信息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能力不强,很多时候都是灾害发生了,媒体才会去报道,这样已经丧失了预防意义。   3 关于政府提升灾害治理能力的几个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政府领导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关系到民生大计,也影响着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党委政府推动。一方面,要将气象防灾工作作为政府的考核要点工作,推动各地区不断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加强预警信息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由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完善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制度,每年以专题形式召开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会议,解决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2 建立以預警为主导的社会响应机制
  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要建立起分灾种分等级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尤其是针对学校、企业、交通运输、旅游等重点行业单位,进行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的防御细则制定,实现在气象灾害发生前,及时停课、停工、县域交通管制和游客安全疏导等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3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到基层干部培训体系中,不断加强防灾宣传工作,提高基层干部在灾害防御工作中的指挥能力和决策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政府的灾害治理能力。除此外,还要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使普通民众也能够养成良好的防灾自觉性,促进群众自身防御主体责任的落实。加强对各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应急监督工作,提升各机构对防灾减灾能力。
  3.4 加强社会组织培育
  政府要重视社会组织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工作,鼓励引导志愿者、专家协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气象灾害防灾行动中,引发成熟社会专业层面力量提升防灾减灾宣传和防御能力的提升。
  3.5 加强公共信息资源整合
  必要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信息整合,是提升防灾减灾有效性的基础。政府要依托气象防灾减灾平台,加强与防灾减灾平台和社会公众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尤其是基层信息资源整合,要加强基层人员的职责落实,提升数据上传的准确率,更加明确的将防灾信息传递出去,使预防信息的传播效率更高。
  4 结论
  总而言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是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在极端天气频发情况下,一定要全面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升政府的灾害治理能力。同时,政府主导下,各部门要加强联动,鼓励群众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借助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提升抗灾救灾能力,完善政府气象防灾减灾体制,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妍文.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试点探索与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5,35(9):144-146.
  [2]周奇.气象灾害风险防御的社会管理模式思考[C].//中国气象学会.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3第三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公众、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应用.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699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