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及动机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创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关键,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介绍当前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否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的创业初始动机,并结合大学生创业的动机来分析,由此提出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实质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意愿 动机
  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不仅能够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在拉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增长等方面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率依然较低。有学者指出,影响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前三位关键因素是机会识别能力、政策支持和成就事业水平,其中市场机会识别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政策支持是大学生创业的外部支撑,成就事业水平是大学生创业者最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对于分析大学生创业率低的原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研究的对象、内容与方法
  本调查以F省L大学本科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共发放学生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为97.8%。本调查的主要内容是“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动机”。主要通过对L大学在校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访谈,了解有意愿创业同学的创业动机,并结合相关文献及资料,进行整合,并以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调查的研究方法包括:一是问卷法:问卷法是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本研究主要通过学生基本个人信息、创业意愿与否、创业动机以及创业动机来源为主的几个方面进行编制。在研究的前期,主要通过问卷法对本科在校大学生进行初步的调查。二是文献法:文献法是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了解教育事实,探索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参考国内硕、博论文、权威期刊论文、相关书籍及权威网站文章和国外重要期刊等,对其进行筛选、分类、整理,为论文的研究提供基础。三是访谈法:访谈法是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与被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实地沟通,通过语言交流来直接进行资料收集,访谈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研究通过对本科大学生进行的针对性访谈,为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事实依据。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的整体情况
  根据前期的问卷结果统计分析,并结合后期的个别访谈以及相关历史文献的查阅,得出如下结果:88.7%的在校大学生对于创业有一定兴趣,其中很感兴趣以大一学生居多,约占总数的40.00%。一般感兴趣以大二学生居多,约占总数的31.35%,其次为大四学生。10.5%的大学生对于自主创业表示不太感兴趣或没有兴趣。93%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持赞成态度,有57.5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实现理想的途径之一。6.32%的在校大学生并不赞同大学生自主创业。在问卷数据的回馈的基础上,对有创业意向的同学进行访谈回访,根据访谈记录分析,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大部分的主要动机为避免就业、提升自己、赚钱并获得一种相对自由的工作方式。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动机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为:个人需求型动机、寻求保障型动机、获得成就型动机和社会责任型动机。在询问其动机来源时,75.2%的同学表示,创业动机大部分来自于学校,兼职机构和前辈经验交流等方面。
  2.2 结果分析和基本的结论
  2.2.1 创业意愿分析
  根据结果显示,学校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持支持态度,感兴趣的同学也不下半数,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付出实践。根据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大一学生的创业意愿较高于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但是相比较而言,真正着手去实践开始创业的,高年级的学生意愿却高于大一的学生。由此不难看出,刚进大学的大一学生相对来说猎奇心理更强,经过更多事物的高年级学生就相对来说更加的喜欢稳妥型的工作方式,自然对于自主创业这条风险较大的方式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追求。但是,相对之下,对于创业来说,高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经历还是专业技能方面,其实都远远的超过了大一学生。
  2.2.2 创业动机分析
  根据调查的结果可以分析得出,高校学生对于创业的态度呈现较积极的一面,且创业动机多种多样。创业动机也有强弱之分,大部分同学虽然有创业动机,但是存在着不合理化,甚至是没有去考虑实际情况、社会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更像是一种兴趣爱好的方式去发展,甚至是有部分同学之所以创业,其实就是一种从众心理的驱使。創业动机是创业者愿意冒各种风险去创立新的企业的激励因素。这些因素中最普遍的是独立性,即不愿意为别人工作。
  (1)个人需求型动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当代人越来越高的物质生活标准,致使很多人会选择自主创业。一开始是不满足于毕业后对于应聘岗位的工资标准,另一方面是自我需求的促使,所谓自我需求,一方面包括经济刺激,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的话,最底层的也是最必须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方面,很多人创业其实就是简单的为了维持生活,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对于自身的锻炼方面,为了获得提升而自主创业,即使失败,也只是大学期间的一个锻炼,以此来作为毕业后简历上的“加分项”。
  (2)寻求保障型动机。大部分同学在除了获得自身方面的需求的同时,更注重于获得生活等方面的保障,这种保障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求得生活上的保障,其次就是事业上的保障。家庭上的保障即为减轻家庭负担,获得自身生活保障,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保证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支出。再次则是事业保障,这一点也是以家庭保障为出发点的,为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求得一个稳定持久并且高收入的工作,大部分人认为只有属于自己的事业才够稳妥。
  (3)获得成就型动机。相比于个人需求和寻求保障型动机而言,还有存在部分同学是为了获得成就,提升社会地位,该部分同学表示,有来自家庭的期待,也间接的表示自己是独生子女,希望能通过创业,来达成自己的目标,亦是完成父母的期待。另一方面是对于自身而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业成功,获得成就,得到别人的认可。在此,有同学表示,这其中可能有虚荣心的成分,但这也是部分同学之所以创业,并能够克服艰辛走向成功的主要动力之一。   (4)社会责任型动机。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越来越重视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的贯彻教育。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国家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强烈的,再加上大学学习生活中,学生志愿活动、社会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在一定的基础上,有了这种服务社会的意识认知。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很多企业家的出色表现、爱国情怀和举动,诸如此类的新闻信息铺天盖地的袭来,让很多同学觉得自己也可以通过创业,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2.2.3 基本结论
  从总体上来看,L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积极的,分析其创业动机的四大块内容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社会现状,创业动机虽有但是不够强烈,过于表面化,且大部分有意愿创业的同学,创业动机大都没有考虑到现实的社会条件因素。关于大学生自主选择创业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我国年轻的高级知识群体,相比之下有着更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但是大学生这个群体社会经验不够,实践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也导致了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初期难免就会遇到各种挫折,意志动机不够坚定者,往往就半途而废了。由于一开始的动机不坚定亦或是动机不合理化,不切实际,所以很大部分学生虽有创业动机,但是真正实践后,一遇到挫折失败,很容易放弃,这就是一开始对于自己的创业动机不够了解,不够坚定。
  3 建议和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大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体现在科学文化素养、思想素质、个性和心理品质等方面,在这基础之上,充分挖掘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优势,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促进个性的发展,提高创业的能力。此外,大学生对自己应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找准自己的位置,确定合理明确的创业目标。在创业过程中及时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遇事不呆板,灵活变通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要有积极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3.2 在兼职中培养创新意识
  大学生要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兼职是一个非常可行的途径。兼职过程之中,学生可以通过兼职提前接触社会上不一样的人、事、物,并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兼职可以给创业提供了一个先行的机会,在兼职或者是在平时的处事中,留心去发现,去发掘身边的一切事物,或者是热点、契机,从而寻找创业灵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进而发展,同时也为自己的创业之路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向。当然,兼职只是其中的一个途径而已,通过其他方式培养创新意识,留心发现身边的人事物,才有可能找准属于自己的创业方向。
  3.3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机制
  首先,在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机制中要对资源进行整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其次,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创业小组,协助大学生展开创业,供给必要的指导。最后,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将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集中在一起,能促进他们的沟通和相互学习,提高日后創业的成功率。
  3.4 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创业体系
  进一步加强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完善大学生创业机制,注重对优秀创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人才,及时总结创业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总结是为了更好的改善自身,注重对知识经验的吸收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力。形成社会帮扶、学校重视、家庭支持的良好创业氛围。
  *通讯作者:陈冬梅
  参考文献
  [1] 段利民,杜跃平.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兼对GEM模型的再检验[J].技术经济,2012(10).
  [2] 方卓,张秀娥.创业激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吗?——基于六省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7).
  [3] 陈文娟.大学生创业动机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5(9).
  [4] 高日光,孙健敏等.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模型建构与测量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1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