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范院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在企业接纳工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的体量有限的条件下,师范院校需要同时加强校内实践课程建设来完成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阐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总体目标、主要特色,结合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改革实例,探讨了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课程体系的各项措施。
  关键词 师范 全日制工程硕士 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2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of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Take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OU Hong[1], FU Deli[2], ZHONG Jingqing[3]
  ([1]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2]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3]College of Music,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is the core issue in the training of full-time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enterprises accept the limited amount of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normal universitie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courses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verall objective and main feat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courses for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and discusses various measures for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e course system for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by combining the reform of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Keywords normal university; full-time master of engineering; practical courses
  1 工程实践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式采取全日制脱产培养方式。以课程教学、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并重,结合教学、工程项目、工厂实践、学术交流等环节,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全面培养符合要求的工程硕士人才。专业实习作为工程硕士的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不仅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具体工程实践中,还需要他们适应和了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人员、工程的管理模式,因此最为理想的专业实习方式是采取到企业亲身实践的方式。虽然目前学校已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4研究所和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但由于多面原因,企业接纳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实习的体量有限,且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化现象。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以校内工程实践课程为主+校外实践基地参观、实习为辅的二元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更符合现实需要。学院多方整合资源,在校内实践课程开发上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2 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课程的内涵
  2.1 课程建设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定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旨,注重培养实践创新精神,如高水平的专业技能、高度的职业道德精神。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课程内容突出技术性与应用型,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致力于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相关领域高级工程人才,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性、应用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在总目标的引领下,课程依照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工程创新能力三个层次的逻辑关系,[1]设定了层次递进式循序渐进的阶段培养目标。第一阶段目标,让学生入门。开设基于认知性、 检验性的实践课程。指导老师给出一个简单的相近案例,采用手把手的教學方式,教会学生从硬件的搭建调试、软件的编写调试,工程文档的规范化编写归档以及项目进展管理等方面。第二阶段目标,独立完成整个项目的操作。模拟企业真实的场景,开展应用型工程实践。第三阶段目标:创新。激发学生内在创造活力,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   2.2 课程主要特色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首先具有鲜明的工程化特色。模拟真实的企业现场工作情境,采用具体工程项目对学生进行引导入门和实践创新。其次,产、教、研融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学辅助作用,形成了以企业项目为中心,系统的产学研实践教学平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教学任务与科研工作双肩挑,通过科研工作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开阔学术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将教学过程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满足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再次,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工程实践经验的综合化教学队伍。课程师资拥有一支在各类企业从事过技术开发的年轻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专業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现代化水平较高,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研究的积极性。教学工作中注重融入工程实践和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采用研究性合作教学方式为 主,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切实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导师和高级技术人员加入校内实践教学队伍。
  2.3 课程架构
  2.3.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产业界关联紧密
  加强学术前沿讲座和文献综述课程,使学生熟悉相关学科领域的热点及最新的科研成果,拓宽视野和思路;重视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宽口径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加强方法论的传授,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课程以经典分类项目如嵌入式、EDA、软件设计、网络应用、移动互联网等工程应用为主题。各经典分类项目下分别设置3到5个成熟的子项目,依托富有企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具体的教学引导、能力培养和实践训练。以经典项目为主题形成固定的培养模式,可以确保指导教师的更新不会影响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经典项目下设置的子项目与当前行业应用的需求接轨,以满足就业的需求。
  2.3.2 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的混合型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电子类工程硕士的专业实践课程有别于传统的理论课程,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和应用性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课程主要采用基于工程问题的探究式方法,基于工程案例的讨论式学习方法、基于工程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承担着引导和启发的作用,给研究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研究生科研认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专业实习课程教学成为训练研究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舞台。
  2.3.3 采用先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确保课程实施效果
  (1)严格参照企业管理与培养模式。专业实践参考企业对人员的培养方式、项目的组织管理形式,由多位在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指导教师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和训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负责指导3至4人。指导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个在该领域使用且成熟的具体项目,按照企业培养人才的方式培养。同时,两个或多个指导教师组成团队,形成 综合化的 指导模式。依据课程三阶段目标,学院将整个实践课程模式分为三个递进层次:认知阶段、应用阶段、创新阶段。三年来,学院积极组织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参与国家、区级各类电子设计竞赛和数学建模大赛,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双语教学环境。电子与通信工程实践课程属于信息学科,信息学科的一手文献资料往往是英文资料,课程教学中应用到的参考文献、参考书籍,教学资料、如应用手册、数据手册、开发环境等不少都采用英文编写。因此双语教学对于本学科和本课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学院要求实践指导教师平时注重加强英语语言学习,提高外语素养,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双语教学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扩大专业词汇量,对于学生提高文献阅读能力、拓宽视野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3)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随着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等形成热潮,网络教学手段和网上大量优质教学资源也逐渐被引入高校工科课程教学当中。[2]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课程虽然偏向应用型,但学院一直努力建设信息化和网络的教学环境,根据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建设研究生教学数字化课程中心等信息系统,为研究生课程学习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通过建立FTP服务器,将实践教学中使用的优质资源共享;利用课程中心、QQ 、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实现在线答疑、学生和校内老师以及校外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4 完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
  项目式实践课程考核分为阶段检查和终期答辩验收两大部分,依据平时表现、项目展示与答辩结果制定实践课程成绩评价标准,综合评价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第一部分:在此实践课程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按照项目进度表定时检查学生学习进度和表现并给予相应的评分,这样既可以对学生起到监督作用,保证项目成果的真实性。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新方法,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将这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申请相关知识产权。第二部分:终期展示与答辩。在实践课程结束后,学院召开实践课程项目展示与答辩会议,由校内专家和企业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成果评分。项目展示环节中,研究生与评委现场互动并进行实物展示,答辩环节,研究生介绍成果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项目优势等内容并进行现场答辩。通过该机制,搭建起教师、学生、企业专家沟通的桥梁和平台,使工程硕士研究生不仅关注技术的实施,还能全面提升对工程问题的认识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一些创新性实践成果对市场可行性进行进一步验证,研究完善项目,力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   2.3.5 着力培养“工程应用型”师资队伍
  从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以及发展角度看,加强应用型师资建设,改善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能仅仅依靠企业或基地兼职师资队伍来“稀释”,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校自身内涵建设,促进校内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3]几年来,学院依托社会企业力量,逐步突破“工程应用型”师资瓶颈。针对我校工科专业起步晚、工程型教师队伍单薄这一问题,建立了中青年教师企业实习机制,3年间先后派出6名中青年教師到广东深圳沃特沃德公司、优创亿公司、菊水皇家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绿航恰果果农产品有限公司等中小型企业挂职锻炼,期间还定期回校指导实践教学和做报告。积极引进各类工程项目作为开展实践教学的载体。此外,学院还制定了 “企业导师指导” 计划,积极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4研究所、桂林高新区信息产业园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等重点企业,请企业选派资深工程师于定期到学校开讲座,讲授行业最新动态,解读企业实际应用和创新需求,实现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与市场发展紧密衔接,拓宽了研究生的工程视野。
  3 实践课程建设的实践效果
  (1)建立了一套规范的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实践课程体系逐渐成熟并初见成效。自2014年以来课程运行至今,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项目式实践课程已形成了完善的教学大纲、实践平台和教学师资队伍,有规范化教学课件和实践教学文档。实践课程校内教学团队负责人 6 人均具备丰富的企业工程实践经验,和学科导师、校外企业导师、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强大的实践课程师资队伍。课程总修课人数逐年扩大,研究生对课程的开展反应热烈,认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工程认知和设计能力、团队管理和协作能力、工程沟通和应用能力、信息处理和学习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近3年来,依托校内实践课程,研究生科研成果丰硕多样,设计开发了微信智能硬件、STM32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基于STM32的无人机控制系统等100多项课程成果,研究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29项。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课程项目成果得到了市场和社会的认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课程有效锻炼了学生系统解决产品设计与开发问题的工程实践、创新创业能力,为研究生在全国省级系列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年来,本专业研究生先后获得国家级、省市校级等各类创新创业奖励 100 余人次,参与竞赛人数占工程硕士研究生总数的 85%。其中 2015 级研究生任俊杰的作品“基于ZigBee的智能药箱在冷链运输中的监控系统设计”获第十二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华南赛区二等奖; 2013 级研究生陈锦荣获“华为杯”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2016 级研究生赵腾腾荣获校级第十八届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2014级研究生李高宇成功创建“桂林鹏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等。
  (3)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满足特定行业企业需求程度高。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连续三年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对口率高达 62.1%,较好的满足了启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初衷。毕业的工程硕士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一些特殊领域年薪高达30万。学院加强毕业研究生质量跟踪调查,连续三年对近三届毕业研究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着重从对毕业研究生就业质量、职业吻合度、就业满意度、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调查,形成就业质量报告。受访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校毕业研究生整体素质较高,综合评价为良好,并根据反馈结果指导我校电子类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专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GY2013024)
  参考文献
  [1] 郑世良.抵及核心: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2):17-21.
  [2] 贾国瑞.网络教学融入高校工科专业基础课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3):96-100.
  [3] 陈立章.工程硕士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5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2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