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测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新工科发展如火如荼,新工科建设是工程教育适应以“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身具有的“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特点,对新工科背景下测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新工科;测控技术与仪器;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5-0255-003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各地高校纷纷响应,积极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1]齐鲁工业大学也在积极探索“新工科”的建设之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成立多年,目前有专职教师10人,具备比较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并且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原来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培训模式已经呈现出了一些弊端,需要我们对师资队伍建设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和思考。
1 传统师资建设模式的现状
高校是高等教育的承载者和执行人,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主战场。无论是卓越工程师计划还是“新工科”建設,其特点是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符合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这样的应用性强的工科专业,尤其需要探索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等院校尤其是齐鲁工业大学这样的省属重点院校,在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承担着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急需的具有一定复合性的专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2],主要为山东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服务。高等学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应的师资应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技能的复合型教师。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但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素质:一是知识面宽广,具有鉴别知识是否具有应用性的能力,并掌握应用型知识传授的方法;二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经验,能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去指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三是具有承担实际工程任务的能力,能通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服务社会。[3]要培养具有一定复合性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势必要求专业教师也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和专业素质的复合性,这种复合性是创新时代对应用型工科专业教师要“与时俱进”的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分工不同,高校的一般专业教师不可能同时将产业需求、科研成果和教育教学三者很好地融为一身,而产学研合作是专业教师面向社会、全方位接触实际工程、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提高自身工程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提高高校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既是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增强办学实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工程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2 测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探索
在新工科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由于资源有限,人才培养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有选择性的开展校企合作,将需要缩小为合作单位的人才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应的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师资队伍也提出了要求,为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教师在能力提升方面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为了培养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精尖人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培训。
(1)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线教师深入企业,现场了解测控专业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教师可以进入到一个项目组,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实际的训练,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由于教师工作比较繁忙,所有教师都到企业培训不太现实。所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探索在产学研背景下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模式,受邀参加企业的教育系列培训课程,获得权威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的面授课程,同时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增加学生就业机会等方面建立有效途径。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教师可以在上课之余参加培训,这样的培训模式,既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技能,又兼顾了工作,工作、学习两不误。
通过各种渠道的培训,以此来扎实和提高本专业教师在测控方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出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并反哺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2)为了适应新工科的需要,多渠道完善教师队伍
(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是山东省“应用型人才特色名校”,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的特点与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特色是相一致的,并且学校与山东省科学院的合并为产学研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科教融合的前提下,鼓励山东省科学院有实际工程经验的老师担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的教师,特别是请科学院的教师指导测控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一定的科研课题,为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了技术保障。
(2)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企业工程师进课堂”活动。从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部分实践课程的任课教师,校内教师跟班做助教。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学计划,根据学生与企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近距离的接触企业项目,实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同步提高,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4]
(3)跨学院组建教师队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师资力量相应的分散在各个学院,比如齐鲁工业大学的光电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等。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按照课程群建立新的教学团队,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和交流模式,实现课程之间的灵活衔接,形成合作备课和合作教学模式,提高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3 小结
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探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逐渐找到一条适合新工科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企业与高校教育的深度亲密合作,有利于增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学校专业教师直接参加企业的培训,教师获得更多的工程实践的机会和经验,不仅能让教师更加直接地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在企业的实际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得教师在双师素质和复合性应用能力方面有所增强,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反哺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相应地,高校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参与企业的具体项目,为企业的产品研发也能提供积极的帮助和技术支持;邀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本校测控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和讲座,与企业技术人员探讨培养方案的改进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利于专业课程的建设,提高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通过跨学院组织教学队伍,实现了师资共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的交叉融合。
通过种种措施,加强了学校教育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企业和高校之间人力、设备、成果等资源的相互共享,有利于校外实习基地、科研工作站等的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探索和实践校企之间专业师资的联合培养,使校企双方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参考文献】
[1]陈建义.基于"新工科"的"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教学论坛.
[2]李炎锋.教学研究型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与实践,2006年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2006.
[3]柳永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期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及探索,德州学院学报,2014.
[4]李巨虎.大类招生模式下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中国林业教育,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8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