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讨式教学的《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该文将研讨式教学应用于《VB程序设计》课程中,并从课程计划时间安排、研讨主题设计、评价细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研讨式教学环节的设计,把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最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VB程序;研讨式教学;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1-0156-02
  1 前言
  19世纪的柏林大学的博物学家洪堡最先提出大学的理念是“为科学而生活”,他认为大学首要的任务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大学要把科学研究是放在第一位,并且贯穿到整个学校的教育中,使之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教授职责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研究’的兴趣,大学生必须主动地自己去‘研究’”。“研讨式”教学模式或“研讨会”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专题研究小组,定期集中讨论,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共同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或研究方向。本论文就尝试以研讨式教学应用于《VB程序设计》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能力。
  2 基于研讨式教学的《VB程序设计》实施方案
  2.1 研讨式教学课程计划安排
  研讨式教学课堂不是完全抛弃传统课堂,而是有机融入研讨式教学,整个研讨式教学的时间太短则达不到实际效果,但是若用时间太长,学生的任务太重,既流于形式,又难以完成全部教学任务。所以建议占学时的70%左右 ,比如前两章的课程内容主要是VB语言的基本概念和数据类型和表达式,这些都是程序语言最基础的语法知识,在没有程序背景基础下的学生还是必须得到老师的基础讲解,从而完成到课堂研讨的过渡,根据VB程序设计课程的大纲和教学计划安排,确定需要开展研讨式教学的章节主要有:常用基本控件、三大结构(顺序,选择,循环),数组,过程与函数等。整个研讨式教学课题实施过程就是要小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吃透教材,应用知识,创新思维的能力。
  2.2 学生自由选择合适地研讨课题
  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向学生发布每次课堂需要讨论的程序案例研讨课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研讨的案例课题,自由地选择合适的案例课题,通过网络搜索,或者文献查找等方式领会课题,温习教材,准备上台演讲的内容。建议以5-6个学生为一组,并推选出学生组长一名。组长负责把工作任务分配到个人,组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讨论。研讨的课题可以在理论课堂上用作业形式布置 ,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下的网络平台(微信群、QQ群)发布。
  根据VB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目标和课题挑选的原则,表1 大致列出一些该课程的研讨课题涉及的核心知识点。
  2.3 教师组织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研讨式课堂
  课堂讨论是研讨式教学的核心阶段,由于时间的问题,不能保证所有的组都能上来讲解本组研讨的内容,可以采取一次课(90分钟左右)上随机抽取3到4组的方法,每一组发言大概10分钟左右,包括展示源案例程序的设计思路,源代码的運行结果。在研讨课堂上,教师可以做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案例课程,讲述用到的知识点和程序设计完后的心得。每个小组发言完,其他的人可进行提问、讨论交流,时间控制在5-8分钟以内,在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支持学生阐述独特观点和见解。对发言时间过长、频率过高的学生进行限制,对不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启发和诱导。当然没有参与讲解的组的作业老师也会收集好,以备查验。余下的时间,教师可以做总结整理,鼓励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4 制定合适的考核评价机制
  研讨式教学能否成功,还必须制定合适的考核评价机制。由于学生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对学生的工作量及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包含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期末考试多个方面。本课程满分100 分,平时成绩20分,课堂研讨40分,期末成绩40分,课堂研讨分教师评分和学生自评分,如表2为研讨式教学评分细则建议表。
  3 结束语
  研讨式教学不是减轻教师的工作,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但要求教师传授知识,更要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必须对本学科的课程体系有高屋建瓴的把握,有统观全局的思想。只有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研讨的能力,才能对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有所预见,能对研讨的内容进行准确精炼的归纳和引导。
  参考文献:
  [1] 毛新宇.王志军.实验课研讨式教学实际问题探讨——以北京大学电子线路实验课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32-35.
  [2] 王新峰.研讨式教学在编译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2016(2):71-73.
  【通联编辑:代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72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