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小麦是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文分析了马鞍街道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当家品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广适用新型机械等对策,以期为丘陵地区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对策;江苏南京;六合区马鞍街道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5739(2019)09-0043-02
  马鞍街道地处六合区中北部,属丘陵地区,作物种植以稻麦茬口模式为主。全街道小麦种植面积达0.32万hm2,其中稻麦轮作0.29万hm2、旱作物与小麦轮作0.03万hm2。小麦是该街道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农户种植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得到长足的发展,该街道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小麦单产也逐年得到提高,但小麦生产方面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不容忽视。如何建立应对机制、破解生产难点和痛点、确保小麦丰产又丰收值得农技人员探讨和思考。
  1    生产现状
  1.1    规模种植面积逐年加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在新形势下,马鞍街道的小麦适度规模化经营得到长足的发展。2016年,全街道规模化种植小麦面积达0.22万hm2,占小麦面积68.7%;2017年,全街道规模化种植小麦面积达0.25万hm2,占小麦面积78.1%;目前,全街道规模化种植小麦面积达0.28万hm2,占小麦面积87.5%。
  1.2    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小麦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带动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2018年新增各种农业机械376台(套),其中小麦耕播机械183台(套),基本实现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已建成尖山、大营、河王湖和巴山优质小麦生产基地4个,泥桥小麦高产创建生产基地1个,推广小麦少耕精确定量栽培技术650 hm2,完成计划100%,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由50%提升到85%。
  1.3    粮食单产逐年提高
  小麦规模化种植,有利于生产机械化,保证小麦种植密度,精确栽培管理,克服小麦零散种植苗不壮、苗势弱的缺陷,促进小麦单产提高。据调查,规模种植田块麦苗均匀度高、苗足、苗壮、成穗率高,平均产量一般在5.25 t/hm2左右,较散户种植产量提高15%以上。
  2    小麦生产制约因素
  2.1    品种多而杂,关键措施难到位
  根据街道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全街道小麦品种约为10个,并且各品种区域适应性不同,生长差异性很大。在不确立主推品种的情况下,各个品种的生育期进程不同,导致生产上关键措施很难到位,一些常发性病虫害、低温等自然灾害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许多农户减产减收。特别是2018年5月,连续阴雨天达12 d以上,造成许多小麦田赤霉病大发生,一般田块减产达40%,严重田块达60%以上,甚至失收。具体原因是种子经营户多,全街道有12家以上,每个经营户都有不同的代理品种,造成市场上小麦品种多而杂。
  2.2    从业人员老龄化,主推技术转化慢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许多青年人去城市就业打工,从事农业的生产人员年龄趋于老年化。他们接受新型生产技术能力不强,种植小麦往往凭习惯、凭老经验,尤其在小麦生产管理方面,肥料施用多采用一次性基施,不愿意根据小麦生长规律重视拔节肥的施用。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不愿意根据街道病虫情报信息进行适期防治,而凭经验发现病害症状开始防治,往往错过防治病害的有利时机,造成小麦产量大幅度下降、品质变差。
  2.3    机械化作业有难度,劳动成本高
  马鞍街道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势高,道路条件相对薄弱,田块大小不一,农田基本设施差,严重影响着小麦机械化作业,致使生产成本增加。据了解,丘陵地区小麦机械化作业成本要比平原圩区高2倍。目前,全街道小麦种植0.32万hm2,其中有0.22万hm2地处丘陵地区,并以稻麦茬口为主。近年来,街道虽推进高标准化农田建设项目,但实施面积仅为0.1万hm2,仅占丘陵地小麦面积45%,还有55%的小麦田没有实施。农田标准化建设推进缓慢,与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相适应,不利于小麦产业化的发展。
  2.4    公共晒场不足,田头销售价格低
  近年来,小麦适度规模化经营得到长足发展,但大面积收获后,小麦晾晒成了主要问题。由于小麦成熟期相对集中,许多种植户不得不采取边收边售的方式。田头销售小麦,因含水量较高,常受到私营粮企的压级压价。目前,全街道规模化种植小麦面积在10 hm2以上的共有126户,随着小麦规模化种植的逐年扩大,在小麦收储方面,大多数种粮大户的晒场地、仓储房严重不足。具体原因是原有的集体公用晒场已逐渐消失,种植大户大批量小麦集中收割上场;农业设施用地管理严格,程序较为复杂,制约着种植大户的晒场、仓储房建设;另外,近年推广的机械化烘干成本较高,单靠农民自身投入,很难广泛应用。
  3    对策
  3.1    明确当家品种,实施良种补贴
  小麦品种多而杂,不利于栽培管理,统一品种供应才是最好的管理路径。建议通过试验示范,街道应明确1个优质高产品种为当家品种,1个储备品种。这样既确保小麦安全生产、抵御外界不利条件,又可以保证技术措施及时到位[1]。针对统一品种供应,要加大财政投入,实施良种补贴工程。具体对于确立的主推小麦品种,街道根据种子经营户的销售情况,实行统一补贴,确保良种覆盖率达100%。另外,在配套管理措施方面,要积极与区农业执法部门联合,加强区域内种子经营户的管理,力求达到统一品种供应,净化种子市场,助力良种覆盖。   3.2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实用技术及时到位
  针对生产人员老龄化的现实,在60岁以下年龄段中,遴选一批具有一定接受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种植大户,确立为稻麦科技示范户,培育留得住、接受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每到小麦生产管理时节,如小麦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病虫发生期,组织示范户、种植大户开展小麦生产管理观摩活动,使其提高直观认识,改变传统观念,主动应用拔节肥、适期开展小麦穗期“一喷三防”等实用技术。充分利用区农业广播学校平台,在50岁以下年龄段中遴选20~30名有志向服务于农业的种植户,开办成人教育班。通过系统农业知识,培养农业生产新生力量,打造农业生产高技能人才和农业致富带头人。
  3.3    推进高标准化农田建设,推广适用新型机械
  针对农田标准化建设推进缓慢、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丘陵地区,坚持“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突出重点、整村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农田改良工程和农业基本建设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丘陵地区农业减灾、抗灾和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应用,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2]。针对当前丘陵地区道路条件相对薄弱、田块大小不一、小麦机械化作业成本大的难题,应大力引进推广轻便、质量优良、性能先进、性价比高、农民认可的小型农业机械,以适应山丘地带农民小麦生产之用,让该地农民也获得高效机械化作业的便利。
  3.4    探索打造“三融合”场地,政策补助粮食烘干加工
  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的“三场合一”规划,将新建的社区休闲广场、篮球场临时用作粮食晾晒场;并动员企业、基层单位,将空闲场所提供给农民晒粮。建议通过加大财政补贴,放宽农业设施用地政策,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粮食收贮加工企业购置烘干机具,建设粮食烘干中心,解决设备投入大麦、小麦晾晒难的问题[3]。针对小麦种植规模较小的农户,政府应给予一定的粮食烘干补助,由粮食烘干中心统一烘干,烘干的粮食由合作社或粮食收贮加工企业统一销售[4]。
  4    参考文献
  [1] 朱训泳,薛世芳,金立强,等.浅析六合区小麦生产存在问题及豐产措施[J].基层农技推广,2017(9):74-75.
  [2] 马银月,阮有宏,朱训泳.沿江稻麦区秸秆机械化还田影响因素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9):258.
  [3] 庄家花,徐勇,叶如林,等.南京市六合区小麦生产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8(19):27-28.
  [4] 程玉红,刘海霞,赵志涛,等.浅谈鹤壁市小麦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8(7):22-24.
  作者简介   徐敏(1977-),女,江苏南京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4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