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饥饿”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饥饿”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其有效解决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饥饿”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协同发力,才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饥饿”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情感饥饿 情感需求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6.067
  Analysis of "Emotional Hunger"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HE Yongxiao[1], GUO Chuigen[2]
  ([1]Huakou School of Qinqiao Town, Wugang, Hunan 422408;
  [2] 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Emotional hunger"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is an inevitabl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nd its effective solution is related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next gener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nifestation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motional hunger"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undamental way to solve "emotional hunger"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is to make concerted efforts from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Keywords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emotional hunger; emotional needs
  0 绪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到城市打工,他们在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同时,他们的子女往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被迫留在了农村。这使得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进而形成了“情感饥饿”的现象。根据 2014 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推算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 6100 万,占农村儿童的 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1,2]如此大规模的群体,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其“情感饥饿”问题有哪些表现、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是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1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饥饿”的表现
  “情感饥饿”是指人们的内心有某种强烈的欲望想得到某种情感而又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饥饿”是指父母离开了农村而自己仍然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强烈地想要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支持和爱护的情感需求,但由于客观存在的巨大空间距离及其他原因,使得这些儿童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及时的满足,呈现出某种“饥饿”状态。“情感饥饿”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1.1 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
  第一,抗议父母外出打工的决定。父母的教育和陪伴是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的最重要保障,但这一保障无法自动实现时,孩子就会主动寻求实现的条件。每当过年后,当父母想要离开农村到城市里打工的时候,都会受到留守儿童的强烈反对。不让父母离开家、当父母离开时紧紧地跟随父母、哭闹等。这些行为是其情感的宣泄及其“情感饑饿”的重要表现。
  第二,形成“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留守儿童的父母无法顾及孩子的情感需求,离开孩子到城市里去打工,会给孩子一种金钱非常重要感觉。同时,父母因为外出务工感觉到对孩子情感上亏欠,便试图“利用物质上满足来弥补日常照顾和情感关怀的缺失”,但这种处理方式后果可能是让一些留守儿童形成“金钱至上”的价值观。[3]因此,“金钱至上”的观念既是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饥饿”的结果,又是其表现。
  1.2 在学校生活中的表现
  第一,成绩差。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后情感陪伴的缺乏,导致心理孤单、进而形成“情感饥饿”,致使其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滑、变差。另外,部分儿童自身有“等待外出”、随父母进城的想法,都使得儿童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导致成绩变差, [4]这充分说明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绩差是其“情感饥饿”的重要表现。
  第二,孤僻的性格。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农村的联系沟通方式不便,而且父母在城市打工很忙且累,往往和父母的沟通不多,缺乏情感的交流和情感交流的能力,进而形成孤僻的性格。
  1.3 在社会中的表现
  第一,攻击性行为。在中国农村,由于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缺乏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他们的社会行为往往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留守儿童的攻击性是其基本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必然反应,同时他们“也是通过攻击性来宣泄怨恨和解脱自身的无能感与精神折磨”。农村留守儿童的攻击性表现为言语上的攻击性和身体上的攻击性,后者往往会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二,青少年犯罪。2004年公安部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5]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和他们缺乏来自父母、社会的情感支持、关注与呵护,和他们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攻击性有直接的关系。
  2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饥饿”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饥饿”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2.1 家庭方面
  第一,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情感需求,绝大部分是由父母来供给的。然而,在农村,由于父母的外出,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供需关系被迫中断。而且由于外出的父母在城市里往往做的多是非常劳累的体力劳动,他们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和孩子过多地沟通。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饥饿”的最大根源。
  第二,祖辈。和农村留守儿童住在一起并照顾他们生活的往往是他们的祖辈。当农村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被迫中断了以后,在家庭中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饥饿”的重任似乎落到了其祖辈身上。但事实上,年纪已大的祖辈在这方面是有心无力,听力和表达能力差,对新事物的接受和了解程度较低,无法和孩子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饥饿”问题无法通过其祖辈得到有效解决。
  2.2 学校方面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第二个主要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农村留守儿童可以获得来自于老师和同学两个方面的情感支持。第一,老师是学生人生路上最主要的领路人之一,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智力和情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农村,教师资源不足,而且工资不高,偶尔还得不到保障;而且有些“候鸟式”的乡村教师工作在农村,家在城市,每天上完课就回家。[6]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给予所有在校的留守儿童以情感上的关心、呵护,解决他们的“情感饥饿”问题。
  第二,同学是农村留守儿童经常交往的对象。同学能够在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无助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安慰和帮助。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同学也没有成年,其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关怀、呵护,他们给予农村留守儿童的帮助无法代替来自于父母和家庭的情感呵护。
  2.3 社会方面
  除了家庭和学校以外,社会中的相关主体也能够给予农村留守儿童以情感父母的关怀,缓解其“情感饥饿”问题,这些社会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和社会工作组织,但目前这二者还没有充分发挥其能力。
  第一,政府的政策不到位。超过1/5的全国儿童的心理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理应受到政府的强烈关注。但是,直到目前,国务院也只是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作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的工作方案,缺乏法律法规支持,缺乏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而且在这个原则性的规定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问题重视不够。[7]我国政府目前的政策是无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饥饿”问题。
  第二,社工组织不发达。当一个领域中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同时发生时,社会组织及时进入是必然的要求。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饥饿”问题的解决方面,政府的政策不到位、市场机制又无法发挥作用,发挥社会工作组织的作用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组织还不发达,其作用的发挥还很有限,专门服务于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需求的社会工作组织更是少之又少,远远无法满足我国61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
  3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饥饿”的解决路径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饥饿”对其心理和行为影响极大,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具体措施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协同发力。
  第一,家庭方面。必须坚持家庭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饥饿”问题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坚持父母在满足留守儿童情感需求、解决“情感饥饿”问题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创造条件发挥父母在关心、关怀、呵护其在农村留守的子女中的作用,如通过网络、微信、QQ等方式,强化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降低交通成本,建立农民工强制性休假制度,让父母可以随时回家看望子女,子女可以随时去看望父母。
  第二,学校方面。要创造条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关心、关怀学生,缓解学生的“情感饥饿”症状,要让真正关心、关怀学生的教师在奖金发放、职称评定给予优先的权利。另外,要鼓励建立以同学间团结友爱为特征的优良学风班级,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來自同学的情感支持,缓解其“情感饥饿”状态。
  第三,社会方面。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具体的工作方案来给予农村留守儿童以情感上的关心和关怀,并将其中成熟的、原则性的部分以法律化,给实践中的工作者以法律保障;同时政府要加大力度以培养致力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组织,以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真空”,缓解其“情感饥饿”状态。
  *通讯作者:郭垂根
  资助项目:华南农业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及新工科项目:木材科学与工程。项目编号zlgc17035
  参考文献
  [1] 曹云鹤,张雪.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10-212.
  [2] 卢昌文,石红春.依附理论视野下的留守儿童边缘化危机与健康成长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98-104.
  [3] 陆继霞.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之痛[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97-103.
  [4] 邵艳,张云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以湖南长沙市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44-47.
  [5] 见《解放日报》 2004年8月31日报道.
  [6] 李涛.乡村教育的出路不是简单“回归乡土”[N].中国教育报,2014-07-24.
  [7] 卫甜甜.被忽视的群体:单亲留守儿童成长困境及其社会支持[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8(01):28-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1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