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西瓜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会宁县是西部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砂田西瓜为该县的特产,是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经调查研究,通过对会宁县旱地西瓜生产现状的剖析及发展西瓜产业优势的分析,针对西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4项发展对策:即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种植效益;调整种植结构,延长产品供应期;完善服务体系,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西瓜“大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关键词: 西瓜; 砂田; 产业; 扶贫
  西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有2 000多年的栽培史。砂田是地表铺盖了1层厚度12~18 cm砂砾和小石块混合物的田地,多见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兰州和白银地区,青海、宁夏和新疆也有少量分布,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干旱少雨及盐碱不毛之地的长期耕作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独特抗旱耕作形式,属土壤覆盖和免耕制度范畴[1]。砂田具有增温、蓄水、保墒的功能,使原本因干旱无法耕种的旱地成为可耕良田。成片砂田,可改善农田小环境,增大昼夜温差,利于西瓜糖分积累。压砂西瓜具有个大、汁多、瓤红、果肉甘甜、营养物质丰富等特点[2]。压砂西瓜种植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了干旱带上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3]。
  砂田西瓜因富含硒元素,又称“硒砂瓜”,以皮薄瓤沙、甘甜爽口、含糖量高,籽少汁多,耐贮存、易运输等优点而闻名,是盛夏的消暑佳品,深受客商的青睐。产品远销广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地。
  会宁县隶属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圣地,也是西北教育名县,有“西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的称号。由于干旱少雨,亦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会宁县西瓜种植在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砂田西瓜已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导产业。为了使这一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笔者通过调研,结合实际,提出西瓜产业助推当地精准扶贫的几点措施,供参考。
  1 生产现状
  会宁县旱砂田西瓜种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砂田西瓜与胡麻油、马铃薯等被列为会宁县十大特产。会宁县砂田西瓜主要种植区域是关川河流域的头寨子镇、郭城镇等。近年,会宁南部的翟家所等乡镇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晚熟西瓜。现全县西瓜种植面积近4 000 hm2。由于该区干旱少雨,种植小麦等作物产量极低,种植根深、耐旱的西瓜成为首选。平均667 m2种植成本400~500元,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正常年份667 m2产值2 000余元。
  该区域内西瓜种植模式主要有3种:即水砂田地膜覆盖种植、旱砂田地膜覆盖种植与旱地地膜覆盖种植。近年来,又试验示范小拱棚双膜种植和早春大棚种植等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和品质的新技术、新成果。在种植品种上,以中晚熟高产品种为主,如‘金花一号’‘金城五号’,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引进示范了精品无籽西瓜、特色小果早熟西瓜、秋延期大果西瓜,但种植面积较小。
  2 产业优势
  会宁县西瓜种植区海拔1 580~1 680 m,年日照时数2 526 h,土壤气候适宜西瓜生产。以自然降水为水源,生产环境无污染、无残留,具有较好的地域优势。由于海拔较低、气温高、昼夜温差大,生产的西瓜以皮薄瓤沙、甘甜爽口、含糖量高,籽少汁多,耐贮存、易运输等优点而闻名。
  近年来,会宁县依托境内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会宁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通过政策扶持、市场拉动、科技带动等有效手段,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西瓜种植基地、销售经营户给予补助扶持,着力培育壮大砂田西瓜种植基地,打造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精准扶贫策略上,会宁县依托优势产业抓扶贫,以扶贫促产业,把扶贫与产业深度融合,把产业扶贫工作摆在首位,强化技术服务,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增强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依托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特色产业精准帮扶,提升特色产业水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奠定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充分调研分析,会宁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3.1 砂田老化,病害加重
  会宁县西瓜主要以砂田种植为主,砂田是在旱地土壤上铺压1层砂石,具有增温、保墒、蓄水固土作用,在干旱少雨的旱作区,可以起到明显增产增收效果。新压砂田效果最为明显,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加上砂土混杂,压砂效果逐渐减弱,也就是常说的“砂田老化”。随着砂田老化,西瓜病害(如西瓜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立枯病等)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西瓜种植收益降低。
  3.2 品种单一,种植效益低
  会宁县西瓜生产,以大面积种植中晚熟西瓜品种为主,且品種单一,成熟较晚,成熟期集中,正赶上各地西瓜大量上市,西瓜价格低,市场滞销,农民收入无法保障,导致增产不增收,进而造成“瓜多伤农”。调整品种布局,搭配种植中早熟、中熟、晚熟西瓜比例,乃是当务之急。
  3.3 技术落后,管理水平差
  由于瓜农仍沿用传统种植技术,加上缺乏科学种瓜知识,瓜田管理水平较差,致使种植效益较低。目前迫切需要加强技术培训,转变观念,把传统种植技术与现代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即将单纯压砂栽培与设施栽培相结合,单一品种与品种多样化相结合,将集中种植期与提早及延后栽培相结合,将广种薄收与高投入高效益相结合,延长西瓜生产、供应期,做大、做强西瓜产业。
  3.4 靠天吃饭,收益低而不稳
  会宁县是有名的干旱区,干旱少雨,十年九旱,降雨分布不均。降雨集中在8—9月份,在西瓜生长期,降雨稀少,特别在西瓜膨大的需水最关键期,水分供应不足,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虽说采用雨水集流,人工补水,效果很好,但目前雨水集流窖较少,不能满足大面积补灌所需;异地拉水补灌措施,成本高,只能作为补救措施。   3.5 缺乏供产销有机产业链,农民卖瓜难
  在种子供应上,没有专门的西瓜种子经营单位统一供种,农户分散购种,品种混杂,种子质量差,造成种子损失,难以追偿;生产销售上,仍以农户为主体,农户自产自销占90%以上,在销售渠道上缺乏专门的销售队伍和销售大户,农户卖瓜难问题突出。目前,压砂西瓜的初加工、分级、包装、保鲜、贮运等方面技术能力不足,上市的产品大部分尚属于初级产品,且运输成本受限,原料供应期货源不稳定,加工转化程度不高,深加工产品类型有待拓展,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4]。
  4 大力发展西瓜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对策
  经过调查分析,在总结优势,分析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现就进一步做大做强西瓜产业,提出4项发展对策。
  4.1 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通過积极引进西瓜种植新技术,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应用新技术,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把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一是大力发展设施西瓜种植,提早西瓜供应期。试验示范证明,小拱棚(大棚)砂田双膜栽培是旱砂田西瓜生产中一项最适宜最有效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早熟栽培技术,不仅调整了西瓜种植结构,延长了西瓜供应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单位面积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推广应用西瓜育苗移栽新技术,实现旱砂田西瓜标准化生产。育苗移栽种植的西瓜,尤其是嫁接苗,西瓜病虫害少,生长期短,比传统技术栽培的西瓜早上市15 d左右。通过育苗移栽,可以统一品种布局、规格种植,再加上配方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实现西瓜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三是大力推广注水补灌等新技术,提高西瓜抵御干旱的能力,实现稳产增效。四是大力推广砂田全覆膜栽培方式。研究表明:砂田全覆膜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率和糖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比半覆膜处理提高了32%和45%[5]。
  4.2 调整种植结构,延长产品供应期
  要想使瓜农避免集中上市,造成市场滞销,就要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农业部门要按照市场需求,引进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合理配置早熟、中熟、晚熟西瓜品种种植比例,使早熟、中熟、晚熟西瓜品种的种植比例调整到1∶2∶1。在品种上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早熟品种推广‘郑杂5号’‘金宝1号’,晚熟品种推广‘新红宝’‘金花宝’。也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引种示范,适当种植无籽西瓜等特色品种。通过调整早熟、中熟、晚熟西瓜种植结构,延长西瓜上市期,将会宁县西瓜种植区打造成旱砂田优质无公害为主体的西瓜供应基地。
  4.3 完善服务体系,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使产前、产中、产后形成完整的链条。要建立科学的服务体系,以政府为引导,社会各相关部门协调努力,把服务农民生产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农业技术部门与西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对接,为种植户发放技术服务联系卡,建立信息共享网络, 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建立“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推广机制,与农业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聘请技术专家长期进行专业指导;利用“12316”农业服务热线、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传递农业信息,提高农技服务实效。
  4.4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西瓜“大产业”
  树立高效优质、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利用会宁县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品种更新、技术创新,提高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将西瓜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借助农超对接、电商助推等现代销售模式,把会宁县西瓜销往全国乃至国外市场。近年来,会宁县把旱砂西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支柱产业来抓,按照“围绕特色建基地、打造品牌创市场”的思路,大力推动旱砂西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将“大西瓜”做成“大产业”。
  笔者相信,通过政府推动,科技引领,会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种植硒砂瓜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参考文献
  [1] 陈年来,刘东顺,王晓巍,等.甘肃砂田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瓜菜,2008,21(2): 29-31.
  [2] 吴宏亮.宁夏中部干旱区砂石覆盖对土壤水热特性及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D].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13.
  [3] 吴敬学,赵姜,张琳.中国西甜瓜优势产区布局及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13(17): 1-5.
  [4] 杜慧莹,刘声峰,郭松,等.宁夏西甜瓜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北方园艺,2013(19): 177-179.
  [5]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不同覆膜方式对旱砂田西瓜土壤温度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1(4): 325-3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45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