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课程与中职烹饪课堂教学的应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随之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了,当然在教学中也不例外。从最初的幻灯片放映机,到今天的网络微课、网络直播等无不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中职烹饪教学是一门技术含量非常高的科目,在理论课上如果单纯地通过板书和口头进行讲解,教师将会浪费很多在理论课上面,从而缩短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同时学生也会对密密麻麻的板书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网络课程与中职烹饪课堂结合起来一起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网络课程  中职  烹饪课堂
  中图分类号:TS97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a)-0163-02
  网络课程是指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信息技术为支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更加直观化、数字化,从而优化教学环境,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网络课程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而教师也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信息的协助者。因此信息化教学可以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笔者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将网路课程与中职烹饪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新时期的中职烹饪课堂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1  网络课程与中职烹饪教学结合的理论依据
  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学家认为:学习实际上反映的就是神经系统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他们认为学习中的学习材料和教师所讲的知识就是刺激,而学生对知识的应答就是反应,两者相联系就构成了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行为主义学家认为,教师最主要的就是应该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当今教学领域很多知识的学习都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展开,如计算机软件教学、体育动作的习得等。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应该是存在联系的,新的知识是以旧知识作为基础,同时理论层次深的知识,是以简单直观的知识作为基础。学生的学习也是有规律的,他们都是以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通过将新的知识纳入到现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使得知识结构得到重组与改造,最终习得新知识。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精选适合学生发展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2  网络课程在中职烹饪教育中的优势
  2.1 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网络资源有着资源丰富、资源共享,并且可以随时提取资源等特点,因此学生在运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网络来提取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子链,从而将提取的学习资料加以整合成相互连贯的学习资料,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后利用这些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1]。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仍然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例如,笔者在为学生讲授马铃薯与芋头在分类上的区别时,在课前笔者就要求同学们在课后通过多媒体技术搜集一些关于马铃薯和芋头的资料,上课的时候笔者将通过筛选出优秀的资料通过网络课程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候笔者就发现了有一位同学,他将网上的一段关于对马铃薯和芋头的讲解动画下载下来了,整个动画非常有趣,笔者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同学们看完后都感觉十分有趣,认识到原来网络上有这么多让人感兴趣的素材,因此大大激发了学生们通过整合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2.2 通过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中职课我们会发现班上一大半的学生都是低着头在桌子底下玩手机,这是最影响教学效率的缺陷,也是最让教师感到头疼的事情[2]。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否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玩手机的形式进行学习呢?要知道我们现在的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从最早的电话到QQ和微信,以及现在的网络直播平台,比如抖音和快手,这意味着信息的传播早已经实现了通过网络的传播,网络传播信息也从最初的文字传播到现在的直播。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直播这种社交形式带入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通过在直播平台进行教学直播,而学生在座位上通过手机进入直播平台,可以观看教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直播。在直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屏幕抖动、背景音乐等形式向学生提醒重点知识内容,同时当学生认为教师讲得好的时候,可以通过点赞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肯定,教师还可以通过直播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也可以把想知道的学习内容,通过对话框传送给教师看。当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将课程下载好储存在自己的手机里,方便课后温习。通过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教学成功地避免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让手机顺利地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同时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升了学习兴趣。在网络课程中丰富的色彩鲜艳的图片以及相应的教学视频也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3  网络课程教学在中职烹饪专业中的实践应用
  3.1 慕课在中职烹饪专业中的实践应用
  慕课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流行的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它主要是教师通过远程来对教室中的学生进行教学,很多乡村学校、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都将慕课这种先进的网络教学方式带入了课堂之中。慕课可以让坐在教室的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享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乃至世界各地的名师讲课资源,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不但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名师的课程,我们也可以将自己所制作的教学视频发布于慕课平台上去,因为只有本班级的老师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最了解,通过制作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慕课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将慕课引入课堂,进行了如下教学实践:笔者在讲授关于中餐制作方法这门课程的时候,将课程的内容分为两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是关于中餐制作的理论知识,笔者通过网上搜集大量的素材,并根据班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素材进行有效的整合,然后将所录制好的慕课发至平台上,让学生通过慕课平台对课程进行学习,学习完后学生还能够通过对课程评论的方式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第二大板块就是,中餐制作的操作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笔者主要是通过将自己在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全部录制下来,并且搭配相应的讲解然后上传至慕课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反复地对视频的观看逐步熟悉每一步的操作,这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地观看视频最终达到对整个操作过程掌控的目的,而在传统的面对面演示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和空间有限,会让很多学生都无法掌握老师的操作过程[3]。   3.2 微课在中职烹饪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网络课程形式,目前全国各大中小学院校都将微课带入了课堂教学。微课主要就是以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知识点为主题,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的过程。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的主题,然后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注意课堂的生动有趣性,以及有效性,最后录制微课。微课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知识零散化。由于中职学生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具有好动的特征,他们很难一节课45min都集中精力地听课,有时候外面的一个风吹草动就会将他们带出课堂,很容易导致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没有听清楚、听明白,大大降低了课程效率。而通过微课的形式,将重点知识制作成一个优美生动的微课,让学生通过观看简短的微课即可顺利地掌握重点知识,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例如,笔者在讲解中餐制作方法这门课的时候,其中的“上浆”是一个非常难的知识点,很多学生都无法掌握这个知识点,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设计了一个关于“上浆”的微课上传至微课平台上,通过微课对学生指导学习,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了重难点。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制作的微课进行点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点评,对自己的微课进行改进,课后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操作过程通过拍照的形式上传至微课平台,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操作图片进行观察,从而明白学生还有哪些缺陷与不足,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指导。
  4  结语
  中职教学与高中教学不同,中职院校所面临的学生更为复杂,学生的身心发展与高中生相比更不成熟,在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一如既往地通过灌输式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会导致他们的抵触情绪越来越严重,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我们可以与时俱进,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网络课程带入中职烹饪课堂,让课堂更加数字化,更加形象化,从而更近一步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同时通过运用网络课程,我们可以帮助中职生在重难点知识方面进行有效的突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还能够通过直播的形式有效地避免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不良行为。但是如何将网络课程更好地融入到中职烹饪教学中来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程小华.高职营养配餐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研究——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烹饪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4):93-95.
  [2] 佚名.立德樹人有道  春风化雨无声——天津职业大学“精心烹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道“菜”[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1):2,101.
  [3] 李彤.中国餐饮市场菌菇类食材的应用——联合利华饮食策划首席行政总厨李彤在第十二届中国蘑菇节的演讲节录[J].食药用菌,2019,27(1):17-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55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