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学校本研修项目设计的途径和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是一种继承和超越,但不能一概否定,矫枉过正。做好项目设计,推进项目化建设是确保校本研修不失偏颇的一个重要手段。由此,该文从校本研修概念背景下可能存在的认识误区入手,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就基于不同群体、不同模块进行校本研修项目设计的途径和策略展开论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内容。
  关键词:校本研修  项目设计  途径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b)-0144-02
  校本研修是源于学校的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旨在满足学校与教师的发展需要,主要在校内进行的学习、培训与研究活动[1]。校本研修综合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这两个概念而提出,近年普遍推行。浙江省教育厅2016年下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中也使用“校本研修”取代原先的“校本培训”名称。
  1  校本研修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推行校本研修,许多研究者多会抨击原有的校本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强调更加“师本化”,注重教师“从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开始”[2],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与自主学习。但过于强调也可能矫枉过正,容易产生几个认识误区。
  一是过于强调教研而忽略了教师的综合发展。著名学者顾泠沅就认为“把校本教研称为校本研修更合适”,但学校常规教研早已有之,却对教师综合发展缺乏引领性,因此催生了校本培训的广泛推广。从校本培训的实施环节来看,已包含了教研的内容,可见教研是校本培训的方式之一,而教师的发展需求还包括整体素养提高和对幸福教育生活的追求,因此校本研修决不能只停留在教研层面。
  二是过于注重自主而忽略了行政的主导。校本研修十分注重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强调将工作重心下移,变任务驱动为自主研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但由于职业倦怠、教师自我提升能力有限等各种原因,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有必要予以强制推动。
  三是过于注重碎片而忽略了系统的设计。校本研修是以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自主研修为基本方式的学习、研究[4]。这是一种基于“点”而开展的研修,虽利于解决现实问题,但若每位教师都立足个体的微观问题,则学校教学研究就可能碎片化,因此亟需学校层面统筹、设计和调控。
  2  校本研修项目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校本研修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载体,完全凭教师个体感觉进行,不会有好的效果。一味强调校本研修的优势,却不能保障其有效实施,那么校本研修也必然走向表面化与平庸化[5]。推动项目化实施就是一个有效的保障和载体。项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确定的参与群体、清晰的实施路径以及对成效的预期和监控,也会考虑利用哪些资源和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做好项目的前提与关健就是项目设计。
  校本培训实施效果不好的学校,往往或缺少好的项目设计,或缺乏项目的主题提炼,或缺少有效的项目抓手,将校本培训简单地等同于校本教研而流于形式。对于学校来说,每个项目的提炼和设计都是对学校工作很好的剖析梳理,将学校所需、教师短板和现有资源结合考虑,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是校本培训或校本研修的立足点和优势所在。没有可实施可操作的项目,就不会有高效的校本研修推进。
  3  校本研修项目设计的途径和策略
  精准化的校本研修项目设计,必然是针对什么人做什么事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过程。其来源途径大多自下而上,来源于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发现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日常交流等,针对某些共性问题开展研修。但有时也可自上而下地设计和推进项目,比如针对教师师德方面的问题,除了以行政命令推进,板着脸孔说教外,也可设计成研修项目,借助专家力量、团队互助、自我反思等手段实现提升和改变。此外还可以和同质学校横向联系,联动开展某个领域的共同研修,以实现更好的资源共享,这都是过分强调“自主”“自发”的校本研修思维所无法完成的。
  3.1 基于不同群体设计校本研修项目
  学校有不同的教师群体。按年龄层次分,有青年教师、中年教师或临近退休的教师;按职称情况分,有初级、中级和高级教师;按业务能力分,有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按担任的角色分,有班主任、行政干部、教研組长等。不同的群体问题不同,专业发展需求也不同,既不能一刀切搞全员培训,也不能完全基于自我需求搞“自主研修”,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发展的轻重缓急,有序设计和开展若干研修项目,既解决教师个人或团队的提升需求,也符合学校的发展需求。从玉环市的区域实践来看,许多学校因为青年教师较多,而将校本研修的重心放在青年教师这个群体之上,这也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出的现实选择。
  3.2 基于不同模块设计校本研修项目
  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同一个系统工程,为使研修有实效,应针对不同的模块加以研修,或自内而外,或借助外力提升。比如对一个教师而言,急需提升的可能是课堂教学能力,也可能是学生管理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或人文素养提升等不同模块的内容。而在每一个模块下,还可以细分很多小模块,比如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还要落实到如何解读教材、备课、组织教学、和学生沟通、评价等不同模块,这些都可成为研修的着力点。同样,对于学校的教师群体而言,需要提升的能力和素养也必然落实在各个模块上,并设计相应的研修项目,而这些模块便是研修的主题所在,否则就只能是空谈研修而流于表面。
  3.3 结合群体和模块设计校本研修项目
  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应是一种继承和超越。在校本培训实施初期,一些学校由于认识偏差,很少细化推进,这也是校本培训最被诟病的地方。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要实施“精准化”校本研修,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群体和不同模块来设计项目,才能有的放矢。如结合青年教师群体和课堂教学能力模块设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结合中级教师群体和教学研究能力模块设计“中级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专项研修”,或再细分如“青年班主任家校沟通能力专项研修”“新教师文体解读能力专题研修”等,并可以形成系列化研修主题和项目,那么根据不同的校情、“师情”和“学情”而开展校本研修就会各取所需,各有特色。
  3.4 立足研修平台设计研修项目
  对于校本研修来说,搭建合适的平台,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调动教师的研修积极性。在明确研修主题和参与群体之后,搭建并形成相的应研修项目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针对青年教师的综合成长,搭建“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而开展“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综合研修”;借助学校名师力量,搭建“学科工作室”而开展“依托学科工作室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研修”;等等。
  4  结语
  总之,校本研修不管其内容来自何处,针对什么,都必须经过学校顶层的项目设计,并由学校搭建平台、设计载体、调配资源,助推教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这才是“校本”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黄晓红.感知:校本研修的新标准[J].北京教育,2018(7):38-39.
  [2] 王祖琴.继承与超越: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0):50-53.
  [3] 李平.深化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基础教育参考,2018(16):13-15.
  [4] 柯昌平.基于校本研修的校本培训策略[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5):83-86.
  [5] 胡小勇,郑朴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项目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3):84-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55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