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浅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国家就业政策为研究背景,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对学院校毕业生需求情况,现阶段存在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供求不平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对高校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对策建议,以建立医学生长效基层就业的有力机制。
  【关键词】医学院校;基层就业;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38;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9-024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9.11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公立三甲医院,导致广大基层医疗单位人才匮乏,基层人民群众的健康也难以保障。随着国家新医改和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大力发展,面向基层就业已成为时代和市场的要求。通过对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现状分析,构建相应对策以解决基层医疗人才短缺问题。
  1 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
  1.1 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低
  近年来我国在基层就业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就业岗位上逐年加大对大学生的扶持力度,在考研、公务员招录及事业单位人员录用等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措施,但多方调查数据显示,医学生对基层就业缺乏正确认识,基层就业观念淡薄,就业意向较低。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对在校生进行基层就业意向随机抽样调查发现,仅有4.0%的学生表示愿意到基层就业。
  1.2 重点医疗机构毕业生饱和,基层医疗机构断层严重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对重点医疗机构的人才进行了不断补充和培养,其人才状况得到了改善。但当前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多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重点医疗机构人员趋于饱和,基层医疗人员匮乏。据统计,每年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人数在10%以下[1]。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2017年毕业生2653人,其中基层就业仅有97人,占3.85%;2018年毕业生中二级以上医院就业人数1064人,占比39.42%,一级医院仅有95人,占比3.52%。
  1.3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晋升机制不完善
  二甲以上医院注重个人专业能力培养,定期组织培训交流以提升业务水平,且晋升机制成熟完善。相比而言,基基层医疗人才任务较重,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少,知识更新较慢能力有所不足,且晋升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80.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每年约有90.0%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于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基层医疗卫生呈现出资源缺、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等特点[2]。
  2 影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因素
  2.1 学生自身择业观存在偏差,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当前医学院校毕业生的择业视野较窄,缺乏务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味将就业目标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三级医院是大多数医学生就业的目标,而个人发展机会、学医所用、经济收入是医学毕业生就业时最看重的因素。其次,毕业生对基层就业的定位不够准确,不了解基层单位的工作,加之受到从众心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取向上常表现为“非大城市不去”,从而造成基层单位就业人员匮乏。
  2.2 基层单位政策吸引力不足
  随着医药院校的不断发展,培养的毕业生数量和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基层就业单位的职业环境劣势,不能直接吸引到高校毕业生。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在择业时,无论是在薪金福利、工作生活环境、还是职业发展前景、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方面,基层就业较之发达地区都明显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2.3 基层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基层单位缺乏长期的人才培养战略规划,没有将人才培养放在戰略高度。毕业生到单位后,两三年内都需要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上工作,毕业生感觉不到自己和知识的价值,所以两年内的跳槽率偏高。
  3 对策研究
  3.1 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完善和保障基层就业
  基层医疗单位就业环境差,保障制度不完善是致使医学类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主要因素。政府应统筹规划,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和设备配置,为医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改善基层医务工作者职业发展机制,畅通发展道路,加大技能培训及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得优秀人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大医院之间有所转换,满足基层就业的医学生进步和提升的渴望。
  3.2 高校办学方向倾向于为基层服务
  高校应根据当下情况,合理改进办学方针及方向,修改适合基层卫生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形成比较成熟的特色应用型医药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适宜基层工作的高质量人才,为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3.3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
  国家和高校对基层就业的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表现在,在中部及其他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毕业生和家长仍保持着等陈旧择业观,缺乏扎根基层的意识和激情。这造成了经济发达地区和重要城市人才密度过大,就业困难,而基层人才匮乏的局面[3]。通过学校宣传栏、微博、微信等媒体大力进行基层就业宣传,树立基层就业模范典型,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使其了解基层,热爱基层、奉献基层的思想逐渐成熟,从而坚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
  3.4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助力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以《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两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多数高校是辅导员进行授课,缺乏专职的教师。辅导员本身工作任务繁重,且多数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导致授课偏重于理论引导,授课效果不是很明显。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完善就业课程体系,真正做好就业指导规划以及基层就业引导工作。
  4 总结
  促进医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基层单位和毕业生个人等多方行成合力。切实从基层单位的需求出发,从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实际利益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创造条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使更多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走向基层,缓解基层医疗人才匮乏的现实。
  【参考文献】
  [1]涂延包,忠荣.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与问题[J].南昌高等专科学报,2008(6):80-82.
  [2]王云鹏,靳媛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35-36.
  [3]李培敬.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52-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84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