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人们对教育越发重视,教育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利用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资源,而且使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创新,提供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教育形式,使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为了将高校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全国高等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逐渐增多。基于此,为了使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效果逐步提高,相关人员需要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9-014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9.069
  1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的效果
  第一,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中国,使中国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使教学手段、教学理念逐步优化,从而使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办学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中外合作办学使先进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不断涌入我国,教育人员越发重视先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应用,从而使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推进。
  第三,将“走出去”与“请进来”有效融合,不仅使农林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而且使农林教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2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研究生层次的机构以及项目相对较少,具有农林特色的专业仍然有待填补。虽然高等农林院校逐渐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但是在研究生层次方面的项目相对较少,现阶段仅有3个,而研究生层次的结构尚未建立。相关人员对现阶段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结构进行了调查,发现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200多个,办学机构也有40多个,而高等农林院校在研究生层次方面开设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相对较少。于专业设置方面,虽然教育部门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办学项目进行了政策方面的调控,但是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设置方面仍然存在趋同或者重复的问题,而动物科学、植物保护等具有农林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项目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第二,生源质量相对较少。现阶段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逐渐增多,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进一步发展,高等院校在优质生源的竞争方面日益激烈。于高等农林院校而言,其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特点,因此在竞争优质生源方面处于劣势。于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而言,为了将引进国外教育资源的成本进行弥补,学费会比普通专业要高,从而使部分报考考生望而生畏。此外,大部分省份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代码处于单列的状态,即使该专业并未招满,也难以从其他专业进行调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源的来源。在现实当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于教学要求而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的部分课程是利用双语进行授课的,因此学习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以及语言基础,生源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该问题限制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部分高校学者在中外合作办学本质方面缺乏相应的认知。我国国务院曾经发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该条例中明确指出了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性,阐明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教育对外开放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积极的引入国外的教学资源,在管理、教育教学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实现更好的合作。但是在实际当中,部分高等院校将中外合作办学看成留学预科、校际交流等性质的学科,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收费,通过高收费将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进行弥补。此外,高等院校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方面,仍然主要引进国外大学中的课程,而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科学性,并未针对不出国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只有部分学生达到外国大学录取标准,才能前往外国进修,而不出国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利益并未得到满足。
  3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明确办学定位
  高等农林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第一,必须与学生的发展、成长相符;第二,必须服务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改革。现阶段我国十分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期培养出专业的农林人才队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等农林院校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积极引进国外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资源,通过先进教学资源的引进,培养出多个层次的农林专业技术人才,从而使科教兴农战略得到进一步推进,使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高等院校需要将各个学科的建设有效结合,围绕农业产业链科学的设置合作办学专业,不同的院校具备不同的优势,并且逐步形成差别发展,从而使同质化竞争逐渐减少。此外,高等院校需要对国内外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之上制定有效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各方面优势得以突显,例如,语言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优势。
  3.2 做好科学的规划
  高等农林院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把控好创新的质量,使办学效果逐步提高。为了使中外合作办学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将效益、质量以及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第一,科学的选择外方合作伙伴。高等农林院校在选择外方合作伙伴的过程中,需要确保选择的外方院校具备相应的教学科研水平、正规的办学资质等,对国外大学的优势专业以及与高等农林院校的匹配度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高等农林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过中拥有相应的话语权;第二,开展可行性论证,做好相应的市场调研、成本核算,将中外方办学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从而使中外方办学主体在成本分担、利益分配方面更加合理,避免高等农林院校盲目的追求相应的热门专业,防止部分高等农林院校开办过于冷门的专业。
  3.3 加强内涵建设
  高等农林院校在开办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需要将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同时将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这样才能使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得到进一步推进。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促进发展、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的方针,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中外双方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从而使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科学、合理,为农林行业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高等农林院校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评价体系,同时需要制定外部质量认证评估机制,通过这两项机制将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高等农林院校可以将招生宣传力度不断加强,使专业政策改革不断推进,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同时,需要根据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创设良好的浓厚国际化人才培养环境,使不出国学生的发展需求得以满足。
  4 结束语
  通过教育可以逐步推进我国的发展,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因此我國越发重视教育,并且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基于此十分有必要创建一流的大学,实现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应该紧跟国际高等农林教育的脚步,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推动农林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使农林教育的科学研究水平、办学水平逐步提高,从而使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得以满足。
  【参考文献】
  [1]陈昕,罗志雄.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1):19-23.
  [2]李斌,翟雪峰,李德才,刘莉,马翔宇.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03):28-30+59.
  [3]李桥,李明堂,洪波.地方农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214-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84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