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更好就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探讨研究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学校和研究生自身3个方面给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专业学院  研究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b)-020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指出要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硕士研究生中的新兴群体,各培养单位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还在起步摸索阶段,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比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差异化培养,招生规模和数量连年增长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因此,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质量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对缓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良好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现状
  关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但是专门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较少。黄林楠等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的“蝴蝶模式”,强调多方主体协调努力、全程指导,为就业提供帮助[1]。吉红等提出高校应重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导师应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研究生就业;研究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明确就业目标,提高就业率[2]。陈卉等以南京5所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和研究该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提出了高校应加强对该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完善培养体系、引导形成正确就业价值观[3]。段又菁等提出要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情况动态管理和后期跟踪调查分析;加强全日制专硕教育宣传,促进社会认可度提升;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促进毕业生综合能力提高;提出了有效的就业指导策略[4]。张东海基于对36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研究生在就业时出现教育程度、专业、能力等不匹配现象,总体而言,就读院校和专业的影响强于学业产出因素[5]。范先佐等提出研究生就业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研究生的供给超过了社会的需求,政府、企业、研究生自身需要协调发展,尽可能降低我国过度教育的发生程度从而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6]。陈艳慧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期是研究生就业创业的大好机遇,价值观转型是就业观念转型的突破口,并对研究生社会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参考[7]。
  2  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2.1 社会因素
  供求关系失衡。在我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背景下,研究生稀缺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就业总量压力过大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存在矛盾。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生约为51万,硕士研究生就业市场仍然是供过于求。
  研究生就业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存在年龄、性别、学校品牌、学历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约束了研究生的正常就业。用人单位存在承诺待遇不能兑现导致人才流失,就业中介机构存在发布不实信息,导致研究生求职受阻[1]。
  用人单位选用人才趋于理性。社会处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阶段,用人单位不再以高学历人才装门面,而是更注重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研究生处在本科生与博士研究生的中间层次,本科生用工成本较低,而博士的创新能力和独当一面的能力更强,硕士研究生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
  2.2 培养因素
  学科专业设置不科学。一些高校没有从长远规划出发,也没有从本身的优势和基础出发,设置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虽然解决了生源的问题,但是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都不能满足需要。专业的热度是根据时间和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的,不顾教学规律本身盲目设置专业,尤其是研究生扩展以后,对研究生就业是不利的。
  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理论部分比重偏高,实践环节比重偏低,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专业知识和社会需求脱節。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后还需要一个适应岗位的过程。高校针对研究生这种情况要反复调研、合理安排、制定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起科学的课程体系。
  就业教育和指导缺位。许多高校对研究生就业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研究生就业不会存在问题,在就业教育和指导方面没有做到位。就业创业课程教育、就业技能的培训、就业思想教育等都没有落到实处。就业指导停留在传达就业政策,帮助办理就业手续等层面,服务方式单一[8]。
  2.3 自身因素
  重理论,轻实践,综合素质缺乏。一是研究生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在知识的转化、成果转化等方面有所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在具体求职过程中,部分硕士研究生缺乏求职面试技巧,不懂求职礼仪,缺乏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缺失。职业规划对就业很重要,就业竞争力中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重要方面。研究生在读期间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仅将就业指导课程当成一门课程修得学分,只关注修满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分,修完所有培养环节。从校园到社会、从学习到就业没有衔接好,很多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只能盲目地参加各种招聘会。
  就业心态有待调整。研究生要改变“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加强对就业环境的了解,如果还保留精英教育的思想和心态,一味地认为必须从事高知识、高经济回报、高社会地位的职业,消极被动地等工作找上门,那么最终就业心态失衡,就业情况更是不理想。   3  提高就业质量的方法
  3.1 制度保障
  教育部门要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引导和对就业市场进行预测,根据社会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引导高校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学科专业建设,调整人才培养计划;要加大对相对不发达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扶持,吸引全日制专硕毕业生对这些地区和行业的流动,逐步改变就业市场中地区和行业失衡现象;要建立健全就业相关制度,完善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使就业服务、创业扶持政策和配套政策系统化,促进政策落地;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明确高校、用人单位和就业主体三方的责、权、利,维护各自的权益;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企业和学校提供合作的途径,企业可以谋求到更高质量的人才,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企业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9]。
  3.2 培养规范
  积极推行和深化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科学论证、长远规划,既要照顾基础学科的研究,也要考虑社会需求进行适当增设和淘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要进行改革,紧跟学科研究前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出社会适用、学生欢迎的示范课程。保持开发办学的理念,大力倡导政产学研用培养模式,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
  转变思想观念,将就业能力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应加强对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建立并完善指导体系。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专业化培训,把专业课导师也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来,提升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打造好就业指导课程,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學质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研究生构建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念,宣讲最新的政策法规、社会需求、择业技巧等[9]。
  3.3 提升自我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研究生要从知识储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三方面下功夫,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或专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储备,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规划好职业生涯,结合职业发展前景,以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修改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辅修等方式,发展自身的软实力。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在科研上刻苦钻研,团队活动中积极向上,生活上严格自律,把自己打造成为思想进步、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善于沟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最终实现适应市场需求高质量就业的目的[1]。
  4  结语
  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分析了社会、学校和研究生自身3个方面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别对三者因素提出了提高就业质量的方法,为提升研究生就业竟争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林楠,曹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61-65.
  [2] 吉红,郭耿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浅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4(5):98-102.
  [3] 陈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研究——基于南京五所高校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3(4):101-104.
  [4] 段又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7(5):103-105.
  [5] 张东海.人力资本抑或身份符号:研究生就业匹配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1):68-75.
  [6] 范先佐,闫敏,邢泽宇.“双一流”建设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演化博弈研究——过度教育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8(3):98-103.
  [7] 陈艳慧.价值观转型:关于研究生就业困境的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7(5):106-107.
  [8] 王彬,郭尚武.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及政策出路[J].现代大学教育,2015(1):85-87.
  [9] 杨翠屏,苏继来.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5(10):88-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03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