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VI设计课的现状与应对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惠

  摘  要:VI设计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更是核心课程,在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已有文献, 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 归纳总结了我国高职VI设计课的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改革我国高职VI设计课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设计水平的提升, 进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艺术设计  VI设计  现状  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J524-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11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竞争的加剧让企业重视起企业形象识别体系——VI设计,包括基本要素系统有企业标志、标志字体、办公用品、企业环境、交通工具、服装服饰等。企业VI设计不仅要具有极高的辨识度,而且要表达出独特的个性和时代感,必须广泛地适应各种媒体、各种材料及各种用品的制作。这也对VI设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当前高职校VI设计课程的教学却没有跟随时代的脚步,存在着与市场发展脱节等一系列问题。
  1  VI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偏传统
  现阶段VI设计的教学,能够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兼顾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学流程一般是先讲授理论知识,再根据理论进行实践操作。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虽然理论和实践能够有效结合,但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VI设计离不开创意,在长期压抑的思维环境下,学生更热衷于在互联网上寻找素材“复制”与“PS”。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探索和学习的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实际教学质量,这不利于学生创意水平的提升,更难有优秀的设计作品呈现。此外,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师,除了创意水平外,还有市场的分析定位,绘制与表达,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不利于职业的发展。
  1.2 教学内容脱离市场
  由于学校缺乏校企联动机制,教师长期脱离行业发展,教学设计案例来自教材。一本教材从编写到审批再到出版,最终走进课堂是很漫长的过程。设计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而教科书里的案例严重滞后市场,学生获得的知识与市场需求形成断层,这样“闭门造车”的方式,学生只知设计,不知客户需求、材料选择、样机投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设计作品缺少应用价值,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性。
  1.3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高职学生文化积淀相对薄弱,审美素养不高,选择艺术设计专业时缺乏对专业的发展与行情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偏重软件操作的技能学习,而缺少扎实的艺术基础与必要的艺术素养,对职业现状与以后从业目标不明确,因此,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氛围不浓。批量式流水线生产出的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后也就成了简单的操作工, 无法胜任创意市场的需求。
  2  高职VI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2.1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由于专业的特性, 设计行业倡导教育要实行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 也就是素养与技能提升的统一。因此,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 培养企业欢迎的实用型、创新型的设计人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使用项目教学法。突出的是以学生为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准就业的形式完成专业设计课程。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目的是为促进课堂内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以职业岗位技能为导向,创新是设计的灵魂, 创造力是设计师的职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项目, 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强化其形象思维, 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共同发展, 大大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贴近市场需求的真实设计项目能打开学生的创新思路,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组建设计团队, 在团队中进行合作与创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促进教学模式与市场的同步化。
  2.2 借助网络平台,接轨设计市场
  VI设计是一门社会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应当多参与一些真实命题的创作,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避免“纸上谈兵”。如借助中国新兴的威客模式的创意产品买卖平台“一品威客交易网”“猪八戒”等,简单来说,就是客户在平台发布设计需求和赏金,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设计,自由投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甄选合适的任务发布给学生,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分析讨论客户需求,创意构思后画出样稿,最后规范绘制完成投标,大跨步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中标的赏金更是对学生付出的肯定,也激勵其他学生再次实践。这样的教学案例可以避免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
  2.3 下企业锻炼,提升VI设计课教师专业素养
  依据学科特点, 从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 应该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强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现今艺术设计类教师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十分缺乏,职业院校公开招聘的硕士研究生多为学校到学校的老师,即从高校毕业后立即进入职业院校任教,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对设计一线的客户沟通环节、材料选择环节等专业性知识了解不够。因此,为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深入了解VI设计行业各环节流程,掌握一线市场资讯,全面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能力,需要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到企业锻炼能为教学指导、教材开发提供指导性意见,是专业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企业实践有利于教师迅速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专业建设,为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与资源,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2.4 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提升职业认同感
  为明确今后的就业目标,增加学习动力,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平面设计展,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审美品位。近距离感受与接触未来职业最前沿最尖端作品,对行业发展方向产生深刻而清晰的认知。聘请行业设计师给学生开设讲座,讲述设计的真实工作现状与发展规划等,使学生从心里上产生认同感。另外,在教室布置和教学过程方面可以模拟工作情境如对办公环境进行相应的模拟、使用讨论式的长桌等;对VI设计工作的情景模拟如项目分析会的情景模拟、创意会的情景模拟、提案会的情景模拟等。以提案会的情景模拟为例,在学生完成设计项目的初稿后,作业汇报阶段设计成作品提案,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将自己的设计提案以PPT等演示文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同时配以设计阐述。在课堂中模拟设计流程中的多个场景,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应变能力等设计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目的就是在这些与将来的职业岗位近乎接近的场景,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在职场中的综合素质,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加强学生的职业带入感,提升职业认同感。
  2.5 强化联动机制,深化校企合作
  对职校而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做到校园与市场的良性连接,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对学生而言,他们美术基础薄弱, 加之其专业学分和学时都很紧, 学生迫切需要掌握顺应市场需求的技能, 以便能在艺术设计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对企业而言, 校企合作课题能获取鲜活的方案概念和潜力人才。对教师而言, 学生的收获、企业的认可、多重效果回馈以及创新型双师共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都是宝贵的经验, 中职类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更多此类尝试, 这也是教学相长效应下对教师的重要反哺。
  2.5.1 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和在企业内的实训相结合并交替进行的模式, 目的不仅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更侧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工学交替既可以在校内設计工作室进行, 又可以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践证明,在校企合作单位实践过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较好较快发展并且能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实施这种模式, 职业院校应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方案, 让学生开展学与工的交替,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够和企业岗位“无缝对接”,胜任岗位要求。
  2.5.2 双师共建
  职校可聘请企业行业代表作为VI设计课程导师,制定相关教学制度,保证一定量的教学指导。同时企业代表参与授课计划的制定,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企业真实项目,通过企业代表提供一线市场情报以及亲身演示制作技巧,以零距离的触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 并提高其专业技能。企业代表与教师共同制定授课计划,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主要负责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学习, 企业代表则主要把控项目流程和技能应用,与教师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参与教学评价,企业代表的认可代表着社会的认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与认同感。
  2.5.3 产教融合
  企业与职校需要形成良性的合作发展,必然要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包括校企联合共建专业、课程、实训基地等内容,双方共同派出相关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 指导专业建设, 制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 以及共同培养师资队伍。
  3  结语
  “技术可以教,而艺术不可以”。VI设计是艺术设计的分支,主要靠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因此,职校应当积极主动地深入剖析VI设计专业课程,推动课程的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达到职校、学生、企业共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玲玲,苏虹玮.地方高校VI设计教学研究——以宜春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8(18):34-35.
  [2] 周丽婷.VI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模式探讨[J].艺术教育,2012(10):48-50.
  [3] 朱逢丹.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 [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132-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65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