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文化教学在医学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吕雪平

  摘  要: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中明确指出,“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鉴于此,该文从医学院校及医学类专业学生前期教育的视角,简要分析了现代医学专业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需性及可循路径。重点围绕传统文化教学与医学专业学生思想教育的融合发展现状和实践,浅谈一些看法,总结归纳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251-02
  新时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医学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像临床诊断治疗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和技术保障,均明显增强。然而,由于医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医疗服务观念转变的滞后性,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创新发展。正因如此,纵观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各地各大小医院总是频繁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关系紧张、意外医疗事故等现象。故此,完全可以说,现代化医疗技术保障性建设的同时,今后我国更需要加强对医学从业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教育。
  1  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关联分析
  1.1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在新型医学人才培育中具有高度统一性
  具体而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常态化,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作为培育新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学府,人才的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为“才”,而人才则是建立在为人的基础之上。简言之,无论是各专业领域的学生,均是未来国家、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但是,无论是何种职业,职业操守、道德水平都是首要的,否则将不能称之为“人才”。故此,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更多的当代青年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医学专业学生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提前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礎,方可逐层推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因为对于医学类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医学行业的某种特殊性,所以也就决定了医学生早期教育培养的特殊意义。即要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所以必须强化医学生的大局意识,提升医学生的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精神。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生职业培育教育中的核心内容
  结合近几年该校医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实际来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专业人才。医学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实践活动,理应始终围绕着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展开。只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从专业学科发展的源头认知层面,尽可能让更多的医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目标、人生价值取向。此情形下,最终才能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医学生为谁服务的问题。即虽然不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但一定要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职业发展观。不仅是为自己负责,更是为整个医学事业建设负责。
  2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助推医学生能力、素质全方位培育
  2.1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中的医学医德育人价值
  我国古代有句话,“仁善立业,赤诚济世”。正因如此,千百年来,我国传统医学一直倡导“无德不成医”和“万善德为先”的职业信条。由此可见,医德一直以来都是公认的从医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还是夏良心的《本草纲目·序》;无论是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还是龚廷贤的《论医家十要》,纵观中国古代成百成册的医学典籍与中草药论著,关于济世救人,医德一直都是被首推的一项为医准则。总体来看,重义轻利,清廉正直。
  一般来说,医学科专业从业人员,本质也是一种社会职业,所以对于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个体发展、职业发展而言,追求经济、生活、物质等层面的提升,无可厚非。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理,从医者爱财无可厚非,其本身与医德并不冲突。但是,如果因从医者个人的价值观问题,重利轻义,将利重于救死扶伤,那么也就丧失了为医的准则。
  2.2 借鉴传统医学优秀文化,加强当代医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中,围绕着医学专业学科课程实际,适当融合。譬如,可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此同时,也可以鼓励专业教师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与社会医学岗位的关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们创造出能力提升、训练的平台环境。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展开,尽可能拓展医学生接触多元优秀文化、接受医学素养熏陶的渠道和平台。
  其次,专业内的各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出榜样和示范作用。相比较于学生们的医德培育,教师的师德往往更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教师的品格与文化素养,尽管无法决定学生们的文化认知和思想转变,但至少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和正面导向。关于这一点,传统优秀文化中有很多经典时刻。总体来讲,师承传统医德中的核心在于责任感精髓。我国最早、最传统的医德教育手段就是父子相传,后期演变成为师徒相传。古代医学家要求道德认知和行为相互统一。对此,清代著名医生程国彭在他的《医学心悟》中这样讲,“盖以上,奉君亲,中及僚友,下逮卑幼,性命攸关。其操术不可不工,其处心不可不慈,其读书明理,不至于豁然大悟不止。”目前,医学生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多元文化思潮冲击,可以让青年学生们通过网络资料收集、案件整理与分析,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
  3  结语
  挖掘传统医德中的德育资源,并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系统梳理我国传统医学道德的发展史与演变脉络,最终可为当代青年医学生的医学理论、高尚的职业操守养成,提供一个更具文化氛围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田蕾.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7(5):144-145.
  [2] 汪金辉.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创新[J].山西青年,2017(6):28.
  [3] 张超.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67.
  [4] 詹古丽.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3):22-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65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