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豆新品种濉科23的选育经过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濉科23大豆是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在淮北地区种植综合表现良好。本文简单介绍了濉科23大豆品种的选育经过,结合淮北地区栽植实践,总结了其特征特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濉科23;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039-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我国栽培历史超过5 000年,种子中植物蛋白质的含量非常丰富,用途广泛,常用于各种蛋白质食品的制作,豆渣也可作为牲畜的饲料。淮北地区大豆常年的种植面积比较稳定,为了增加产量,近些年来当地积极引进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其中濉科23大豆表现出很好的高产稳产性,适合在当地大面积推广。濉科23是普通夏大豆品种,由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以郑59和徐豆9号为亲本选育而来,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的审定,编号为皖豆2016007。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品种的种植面积,现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简单总结如下。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濉科23大豆品种的母本为产量高、含油量高、抗病能力强的郑59,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05009;父本为熟期早、产量高、抗倒伏和抗病能力强的徐豆9号,审定编号为01040326(皖)。该品种是由父、母本通过多年的有性杂交、南繁、连续选择而来,为非转基因大豆新品种[1]。母本郑59为亚有限结荚习性,亲本为豫豆27×郑92091,对大豆花叶病毒表现出很强的抗性,抗倒伏能力强,熟期晚,含油量高,产量高。父本徐豆9号为1984年徐州市农业科学院以徐豆2号为母本、商640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系谱选育而来,熟期早、产量高、抗倒伏抗病能力强、品质佳。
  1.2    选育经过
  2006年以亲本开始组培杂交,收获后代杂交荚果,之后在海南经过多年的繁殖加代、株选、系选等,2010年夏季通过品系鉴定,2011年参加多点品种比较试验,2012—2015年相继参加了安徽省夏大豆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
  经过2013年、2014年2年的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比较,濉科23平均株高为72.4 cm,底荚着生的高度约为13.8 cm,有效分枝数约0.9个/株,株结荚数为45.3个、株籽粒数88.1粒、百粒重平均为15.5 g。濉科23大豆为有限结荚,花的颜色为紫色,茸毛为棕色,叶片的形状为椭圆形;籽粒为黄色,椭圆形,脐部位褐色。成熟时叶片全部脱落,荚果不裂,抗倒伏能力比较强。
  2.2    生育期
  濉科23大豆品种作为夏大豆生产的全生育期平均约107 d,与对照品种中黄13相比,熟期推迟6 d左右,属于中熟大豆新品种[1]。
  2.3    抗性
  濉科23大豆2013年经过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的抗性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表现为高抗,SC3、SC7株系的病情指数分别为5%、8%左右;2014年对大豆花叶病SC3、SC7的抗性鉴定结果分别为中抗、抗,病情指数分别达到50%、14%。在安徽省大豆的生产试验中,濉科23大豆的抗性表現为紫斑病、褐斑病发病率均为0.3%,常见的叶部病害发病率低,说明濉科23抗性较好;根系长势发达,抗倒伏能力较好[2]。
  2.4    品质
  濉科23大豆区域试验田的样品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2013年粗蛋白(干基)、粗脂肪(干基)含量分别为42.72%、20.12%,2014年分别为38.88%、22.62%,2年检测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0.80%、21.37%。经过安徽省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结果表明,lectin内标基因可以检测到,转基因成分未检测出,证明了濉科23大豆品种属于非转基因大豆新品种[3]。
  2.5    产量表现
  濉科23在田间管理条件一般的情况下,201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经过测产,平均产量为2 906.6 kg/hm2,较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为6.38%,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2014年继续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449.8 kg/hm2,较对照品种增加3.07%,差异极显著;2015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905.9 kg/hm2,较对照品种中黄13号增产11.91%。   3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期播种,控制播种密度
  濉科23大豆在淮北地区种植适宜的播种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不得迟于6月底,以6月中旬左右为最佳。播种时确保土壤中墒情充足。播种前精选种子,将其中的小粒、瘪粒、病虫粒、发霉粒、破损粒、杂质等全部除去。采取免耕机械播种的方式,播种量在67.5~75.0 kg/hm2之间,如果采取人工点播的方式,则播种量以45~60 kg/hm2为宜。等行距播种,行距为40 cm,株距为10~15 cm,也可实行宽窄行播种,宽行距、窄行距分别为40、20 cm。
  3.2    间苗定苗,合理控制密度
  出苗后及时做好查苗、补种、间苗、定苗等工作,如田间土壤肥力水平高,则留苗密度控制为18万株/hm2;如果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留苗密度控制为22.5万~27.0万株/hm2 [4]。
  3.3    肥水运筹
  在播种时施入基肥,苗期适当追肥,可施45%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25 kg/hm2,如果土壤的肥力水平差,则可在大豆刚开花时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作为初花肥。花荚期对水分需求较大,要求土壤中含水量超过80%,如果遇到长期干旱无雨要及时灌水;做好田间的防涝排渍工作,尤其是苗期;荚期至鼓粒期如果气候干旱要及时灌溉。
  3.4    病虫草害防治
  濉科23大豆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有花叶病毒病、炭疽病、霜霉病、食心虫、黑潜蝇、蚜虫、红蜘蛛、地老虎等。
  蚜虫是花叶病毒病病毒的传毒介体,因而花叶病毒病的防治可以结合灭蚜进行,灭蚜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等,也可在田间覆盖银色地膜,或者间隔插上银膜条,趋避蚜虫效果比较好。炭疽病防治,可选择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也可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进行拌种,或在大豆开花后选择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进行喷雾。霜霉病防治,可在苗期植株刚发病时将其铲除,药剂上可选择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等,也可在播种前用福美双、克霉灵等进行拌种。
  大豆幼苗期、分枝期常发的虫害有红蜘蛛、地老虎、蚜虫等,开花期、鼓粒期容易发生食心虫、黑潜蝇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在红蜘蛛防治上,可将田间的杂草清理干净,适当增加磷肥、钾肥的施用量,确保后期不发生脱肥现象,当田间红蜘蛛呈点片发生、卷叶株率达到10%左右时即可防治,药剂上可选择20%扫螨净等,每周喷1次,连续喷3次即可;在大豆食心虫防治上,可在田间释放赤眼蜂30万~45万头/hm2,或者在田间地面上撒施白僵菌粉,防治药剂上可选择80%敌敌畏乳油1 500 mL/hm2制成药棒后进行熏蒸,也可选择3%混灭威粉剂30 g/hm2、20%硫磷粉剂等进行喷粉处理,也可与适当的水混合均匀后喷雾处理;在黑潜蝇防治上,可选择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45%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40%乐果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
  3.5    适时收获
  濉科23大豆植株的叶片开始发黄、超过90%叶片脱落、晃动茎杆时可听到荚壳中大豆籽粒“哗哗”的声响时即可進行人工收获。如果实施机械收获,则收获的时间宜在大豆叶片全部脱落的完熟期进行。收获一般在没有露水的晴好天气(9:00—11:00、15:30—17:00)进行为宜。
  4    参考文献
  [1] 徐静,纪永民,张存岭.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濉科23的选育[J].大豆科技,2017(1):50-52.
  [2] 纪永民,张存岭,吴健,等.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濉科998的选育[J].中国种业,2008(10):47-48.
  [3] 纪永民,张存岭.国审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濉科998[C]//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大庆: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2012.
  [4] 纪永民,王书平,赵晋铭,等.优质高产濉科系列大豆品种选育的经验和体会[J].大豆科技,2018,155(4):28-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89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