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湖北荆门地区面积5.3 hm2的2口池塘,实施3~5 cm/尾、4 500尾/hm2、150~200 g/尾3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滤食性鳙鱼为主,混养搭配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凶猛肉食性鱼类;供试池塘投喂蛋白质含量30%的鳙鱼微颗粒饲料,结合投施少量生物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在7月前捕捞销售商品鳙鱼。2口供试池塘平均产量分别为15 105、15 435 kg/hm2,鳙鱼产量占比均超过70%;养殖经济效益分别为81 525.70、82 649.90元/hm2,投入产出比均达到1∶2.40以上。
  关键词: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池塘;规格;嵌套循环养殖
  中图分类号:S965.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24-0158-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4.03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technique of pond nesting circular culture
  with three species of Aristichthys nobilis
  SHI Yi-yuan1,ZHU Yong-fu1,LI Sheng-hua1,ZHANG Cong-yi1,LEI Xiao-zhong1,CHEN Xia1,
  ZHU Dai-hong2,XU Wei1,XING Xiang-lin1,ZHENG Xi-bao2,ZHOU Min2
  (1.Hubei 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Wuhan 430077,China;2.Jingmen Aquatic Development Center,Jingmen 448000,Hubei,China)
  Abstract: In the two ponds with an area of 5.3 hm2 in the Jingmen area of Hubei, three kinds of carp pond nesting culture techniques were carried out in 3~5 cm/tail, 4 500 tail/hm2, 150~200 g/ta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lter-eating carp was mainly mixed with herbivorous fish, omnivorous fish and ferocious carnivorous fish. The test pond was fed with 30% protein squid micro-grain feed, combin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investment. The bio-fertilizer cultivates the natural bait in the pond and catches the commercial squid before July. The average yield of the two test ponds was 15 105 and 15 435 kg/hm2 respectively, and the yield of carp was more than 70%;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breeding were 81 525.70 and 82 649.90 yuan/hm2 respectively, and the input-output ratio reached 1∶2.40 the above.
  Key words: Aristichthys nobilis; pond; size; nesting circular culture
  湖北省淡水养殖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大宗淡水鱼产量占比超过50%。由于大宗淡水鱼养殖投入品价格持续上升以及商品鱼上市集中在春节前后,造成市場供给在短期形成饱和,销售价格回落,水产养殖出现微利甚至亏损的情况较为普遍。基于此,探索大宗鱼类养殖模式,实现养殖降本增效,成为湖北省大宗鱼类养殖急需解决的课题。在大宗淡水鱼养殖中,鳙鱼一直是以配养种类进行养殖,在池塘养殖所处生态位为滤食水体中的浮游动物,进行池塘水质调节。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中国大水面水体全面“禁肥”后,商品鳙鱼市场供应比例下降,市场价格一直比较稳定且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池塘鳙鱼主养及放养比例等养殖模式,形成一定的商品鳙鱼市场供给补充机制,提升大宗鱼类养殖经济效益。张从义等[1,2]2017、2019年连续进行池塘鳙鱼主养试验及放养模式研究;徐金根等[3]、黄安翔等[4]、张耀武[5]、戴春明等[6]报道了池塘主养鳙鱼技术研究,提出了轮捕轮放的技术措施。缪凌鸿等[7]报道了鳙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研究。但在池塘中进行3种规格鳙鱼嵌套式连年循环养殖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2018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大宗鱼类技术产业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在荆门示范区进行了3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技术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1:荆门市漳河新区漳河镇荆门市辉武家庭农场,编号为1#池塘;试验地点2: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鑫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编号为2#池塘。   1.2  池塘条件
  1#池塘面积2.7 hm2,池深3.2 m,最大蓄水深2.5 m;池底淤泥20~40 cm。池埂宽2.8 m以上,水泥护坡。1.5 kW水泵2台,3 kW增氧机3台。
  2#池塘面积2.6 hm2,池深2.5 m,最大蓄水深3.3 m;池底淤泥25~30 cm。池埂宽3.0 m以上,水泥护坡。3 kW和4 kW水泵各1台,3 kW增氧机3台。
  每个试验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交通便利,电力配备良好,网具齐全。2口试验池塘在2017年12月养殖结束后,将未达到商品规格的鳙鱼(主要为750~1 000和150~200 g/尾两种规格)留塘越冬。
  1.3  鱼种投放
  鱼种投放以鳙鱼为主,同时投放白鲢、草鱼、青鱼、鲫鱼、黄颡鱼和大口黑鲈,充分利用池塘的各个生态位置,达到控制水草和野杂鱼、提高鱼产量的目的。
  两个试验池塘的投放品种、规格及平均放养量均保持一致,各品种苗种均在同一地方购买。供试的鳙鱼、白鲢、草鱼、青鱼、鲫鱼、黄颡鱼均在试验当地购买,减少运输损伤,大口黑鲈鱼种购自武汉。鳙鱼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分两次投放,第一次投放两种规格鱼种为上一养殖年度留存,第二次投放3~5 cm/尾当年繁殖的鳙鱼苗种;配养鱼类一次性放足。鱼种投放时用3%~5%的食盐溶液进行鱼体浸泡消毒。各试验池苗种投放情况见表1、表2。
  1.4  饲养管理
  1.4.1  饲料投喂  采用投饵机投喂蛋白质含量30%的鳙鱼颗粒配合饲料,粒径3 mm。因两种大规格鳙鱼为上一年存塘,6月投放的小规格鳙鱼在达到一定规格后也能随鱼群摄食配合饲料,因此养殖期间不需进行驯食工作。饲料遵循“四定”的投喂原则,日投喂量为池塘中鳙鱼规格的3%~4%,遇连续阴雨天或气压较低的高温闷热天气时,投喂量减半或停止投喂。
  1.4.2  水位与水质调节  养殖前期保持水位1.5 m;养殖过程中利用人工加水及天然降雨的方式逐渐加深水位,在4月15日前后,将池塘水位增加至2.5 m。
  养殖前期分批投施生物有机肥,施肥总量共计5 000 kg/hm2;中后期补施少量钙、磷肥,培育池塘中的浮游动物作为鳙鱼的天然饵料生物。高温季节早、中、晚3次巡塘,视池鱼活动情况合理使用增氧机,严防泛塘。并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1.4.3  病害防控  养殖期间适时加注新水和更换部分池水,做好水質调节与管理工作,高温季节进行杀虫处理,同时全池泼撒生物制剂,对水质和底质进行调节。
  2  结果与分析
  2.1  捕捞与销售分析
  鳙鱼商品鱼采取在养殖中期轮捕的方式,将2017年养殖存塘750~1 000 g/尾的大规格鱼种全部起捕,降低池塘中鱼的密度,利于其他规格的鳙鱼生长。1#池塘轮捕时间为7月12日之前,2#池塘轮捕时间为7月19日之前。存塘鱼类中,达到上市规格的鳙鱼和配养鱼在2018年1月23、24日一次性起捕上市;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鳙鱼存塘进入下一个养殖周期进行循环养殖。各试验池塘产量与销售情况见表3和表4。
  2.2  鳙鱼产量分析
  1#池塘全年总产量40 783.50 kg,平均产量15 105.0 kg/hm2。年初规格为750~1 000 g/尾的鳙鱼7月全部起捕,产量19 217.25 kg;干池起捕两种未达到商品鱼规格鳙鱼种11 279.25 kg,鳙鱼总产量30 496.5 kg,平均产量11 295 kg/hm2;鳙鱼产量占比74.8%。
  2#池塘全年总产量40 131 kg,平均产量15 435 kg/hm2。年初规格为750~1 000 g/尾的鳙鱼7月全部起捕,产量19 071 kg;干池起捕两种未达到商品鱼规格鳙鱼种11 076 kg,鳙鱼总产量30 147 kg,平均产量11 595 kg/hm2;鳙鱼产量占比75.1%。
  2.3  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池塘养殖成本与销售收入结果见表5、表6。从表5、表6可以看出,1#池塘全年投入153 711.90元,销售收入373 831.20元,利润220 119.30元,平均利润81 525.70元/hm2,投入产出比1∶2.43。
  2#池塘全年投入152 997.20元,销售收入367 887.00元,利润214 889.80元,平均利润82 649.90元/hm2,投入产出比1∶2.40。
  3  讨论
  3.1  鳙鱼放养规格梯度选择
  3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750~1 000和150~200 g/尾的鳙鱼均为原池塘上年养殖留存鱼种,其中750~1 000 g/尾规格的鳙鱼养殖至7月即可起捕上市,为小规格鳙鱼的生长提供生长空间。150~200 g/尾规格的鳙鱼养殖至年底规格即达到750~1 000 g/尾的规格;6月投放3~5 cm/尾规格的鳙鱼,养殖至年底规格即达到150~200 g/尾的规格。3种规格鳙鱼在整个养殖周期中,除第一个养殖周期需外购三种规格的鳙鱼外,在后续的养殖周期中,只需每年投放3~5 cm/尾规格的鳙鱼,使池塘中鳙鱼规格形成梯级,处于嵌套循环状态,实现了池塘生态高效生产,简化了鱼种放养操作模式,大幅降低了养殖苗种投入成本[1,2],并适应市场需要做到了上半年淡季上市。
  3.2  控制搭配鱼类数量和规格
  在搭配种类选择中,白鲢、鳙鱼为滤食性,通过驯食后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起到水质调节作用;底层鱼类如黄颡鱼、鲫鱼、青鱼为杂食性,在清除残饵的同时,也能利用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增加池塘鱼产量[8,9];凶猛肉食性鱼类可控制池塘中的野杂鱼,避免其与主要养殖品种形成竞争,还可获得一定产量的高档鱼类。但肉食性鱼类的规格要么小于3~5 cm/尾规格的鳙鱼,要么在放养时间上晚于3~5 cm/尾规格的鳙鱼,防止肉食性鱼类捕食小规格鳙鱼。投喂鳙鱼专用微颗粒饲料,可有效降低草鱼、鲫鱼对饲料的争食,但要控制好草鱼、鲫鱼的放养数量和规格[4,8],只要保证养殖期结束后达到商品规格即可,不宜过度追求鱼产量而增加水体载荷。   3.3  病害防控与水质调节
  在养殖期间,发病率较高的草鱼及鳙鱼均未发生病害,与草鱼投放的规格和密度、水质调控及鳙鱼抗病力强有关[10]。本研究中投放有少量草鱼控制并利用池塘中的天然水草。3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水质调控十分关键。在保持池塘良好水质的前提下,通过投施生物肥,尽量为鳙鱼提供更多的天然饵料[5]。在水质调节过程中,不投放化学药物,只需微生物制剂和加注新水等方法进行调控,确保了商品鱼质量安全。
  3.4  模式分析
  鳙鱼在池塘养殖中的生态位主要是滤食浮游动物,起着水质调节的作用,在主养其他品种时作为搭配种类进行投放[1-3]。在养殖大宗鱼类或其他名优鱼类的池塘中,鳙鱼产量占比10%左右[11,12]。本研究利用鳙鱼病害少的优点,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养殖期间使用药物,提升鳙鱼商品质量[1,10,11]。近年来,商品鳙鱼销售价格最高时间区间在5—8月,本研究即利用这一价格区间优势,采用3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采取分批次少量施肥进行天然饵料生物培育的同时,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4,5,9],使鳙鱼的产量占比超过池塘总产量的70%以上,实现了鳙鱼主养,且商品鳙鱼全部在7月之前价格高位区间上市,使养殖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4  结论
  适宜鳙鱼嵌套循环养殖的池塘面积为2.5~3.5 hm2,池塘深度为2.5~3.8 m,淤泥深度15~40 cm。鳙鱼3种规格和放养数量分别为3~5 cm/尾、4 500尾/hm2、150~200 g/尾,4 500尾/hm2、750~1 000 g/尾、5 250尾/hm2。在养殖过程中,除购买3~5 cm/尾的鳙鱼苗种和其他搭配品種外,大规格鳙鱼均由原池上一养殖年度留存,使池塘中鳙鱼形成梯级嵌套循环状态,实现了池塘生态高效养殖,简化了鱼种放养和操作程序,降低养殖苗种投入成本,实现商品鳙鱼价格高位区间上市,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搭配种类在食性上最好是涵盖有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及凶猛肉食性鱼类,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提升水体生产力。在养殖过程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结合微生物制剂和加注新水等方法进行水质调控,确保了商品鱼质量安全。
  与其他大宗鱼类如草鱼、鲫鱼等的养殖产量相比,本研究中商品鱼的养殖产量为15 100~15 400 kg/hm2,产量并不高,这与品种搭配比例及试验方法有关,如何提升商品鳙鱼的养殖产量,仍需探索验证;但本研究两个池塘的养殖投产比均达到1∶2.40以上,显著优于其他大宗鱼类养殖。
  参考文献:
  [1] 张从义,雷晓中,李金忠,等.池塘主养鳙鱼试验[J].养殖与饲料,2017(5):12-14.
  [2] 张从义,石义元,朱勇夫,等.池塘鳙鱼主养放养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4):68-73.
  [3] 徐金根,欧阳剑峰,曹  烈,等.池塘鳙鱼健康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8(1):17-19.
  [4] 黄安翔,黎显明.浅谈鳙鱼养殖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 22(12):33.
  [5] 张耀武.池塘主养鳙鱼鱼种高产技术[J].内陆水产,2007,32(4):11-12.
  [6] 戴春明,宋长太.生态法多种水产品混养技术[J].内陆水产,2001, 26(2):19-20.
  [7] 缪凌鸿,高启平,帅  柯,等.鳙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方式探索[J].科学养鱼,2015(1):67-68.
  [8] 卢桂玲,温海深.察尔森水库池塘主养鳙鱼种高产技术总结[J]. 内陆水产,2001,26(2):18-19.
  [9] 万正义,傅雪军,银旭红.池塘主养大规格鳙鱼鱼种高产技术[J].科学养鱼,2012(5):83-84.
  [10] 罗晓华.池塘主养鳙鱼人工投饵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7(19):37.
  [11] 许建光,李春洲.鳙鱼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08(7):74-75.
  [12] 戈贤平.我国大宗淡水鱼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J].渔业致富指南,2013(14):75-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06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