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院校土木类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分析了土木类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特点及专业定位,总结并归纳了当前该课程在教学中的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授课方式、理论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江苏海洋大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木类专业  土木工程施工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c)-0122-02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类专业一门主干专业课,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内容庞杂繁多且各章内容相对独立,具有离散性、模块化、专业化的特征。该课程实践性强,以教师为主体、书本为中心,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土木类专业教学需求[1]。而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现场的施工难度的不断提升,这对工程一线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大批在工程中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改过程中要不断推进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2]。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将其他专业知识在工程中进行综合应用则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该文分析了土木类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系统教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一定层度的研究和实践,以期有效解决土木类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探索土木类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契合建筑业对土木类本科毕业生“上手快、后劲足”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提高土木类毕业生的竞争力。
  1  目前土木类《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效果不理想
  《土木工程施工》课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征使得本课程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系统化、专业化和复合化,对实际施工中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工程机械或施工技术,课堂理论教学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以版书、讲授、PPT等教学手段达不到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效果。而现行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通过现场实习等手段获取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实习时间短,只能在工程中学习1~2个工序;课程设计是将技术和组织及其他专业课的综合应用,许多高校没有安排专门的时间和教室,教师难指导、学生在应付,其效果可想而知。
  1.2 教材内容和工程实际脱节
  随着我国土木行业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涌现。虽然近几年来出版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在原有的内容基础上进行了删减和增加,但现教材中绝大部分内容仍然是多年以前比较成熟的施工工艺,而现场施工中许多已经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教材中却没有,如装配式结构、BIM技术、大跨度钢结构及特种结构等教材中没有提及或是一带而过。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授课,必然产生教学内容和工程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不可能立即投入实际工程施工,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未来发展。
  1.3 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达不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
  《土木工程施工》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授课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广博和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现场工程施工实践经验。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师资力量很强,但很多教师都是在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高校从事教育工作,缺乏现场施工经验,对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不利[3]。教师自身缺乏工程背景,无实际工程施工经验,不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并且现在部分高校缺乏对新教师进行有效培训的机制,由于师资缺乏,时间紧迫,对新教师略作培训或没有培训就上岗,没有老教师进行比较系统的传、帮、带的过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只有通过自己边教学边摸索提高。
  1.4 课程考核过于简单,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完善
  现绝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考核主是通过考试形式来实现的。考核成绩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一般情况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上课考勤,作业情况和课堂提问的表现来综合评分。由于上课时间比较紧,点名考勤只能不定时进行或由班委完成,作业主要由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在做,其他大部分学生抄袭;课堂提问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合班课),无法提问到每个学生,同时问题难度不一,考量标准难于统一,课堂表现得分形同虚设,因而平时成绩评分科学性差,存在较大偏差。期末试卷题型种类较少,形式单一,学生主要是根据课本内容和考试范围死记硬背,考试后时间不长课程内容很快也就忘了,这种考核方式没有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2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
  2.1 以实际工程的理论教学为主线,实习、课程设计为手段,专业教师一站式模块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了改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性教学难的现状,构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模块化结构特点,分散完成《土木工程施工》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环节,即在完成某一模块理论教学之后,立刻安排针对性的训练、现场实操等实践性学习环节,通过将学习内容和工程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不断强化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建设实际工程专业图纸库,对理论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进行系统化教学;所有模块教学由同一位专业教師完成,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融合和互动,由于教师对学生了解的深入,提高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教学质量。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响强烈,效果显著。   2.2 认真比选教材,结合实际更新课程内容
  现行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版本众多,授课教师应根据土木类专业方向和教学大纲精心挑选教材,尽量选用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进行相应的教材建设。在教学大纲制定和教学计划安排过程中,可根据土木类专业的特点来设置对应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范围和方向,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减。
  针对目前大多数教材内容落后于工程实际的情况,需要对教材内容及时更新。如绿色施工、装配式结构、BIM技术、大跨度钢结构及特种结构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相关章节的新技术内容并且和结合实际工程,以翻转课堂、雨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及专业认同感,让学生能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最前沿的知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最新技术。
  2.3 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多渠道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作为土木工程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施工动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学习;由资深教师实行导师制,进行工程实践和教学观摩,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实现青年教师在实践能力上的尽快提升;通过和施工企业合作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的同时也可以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提供便利,教师可以去对口的实习基地参观学习、挂职锻炼或进行产学研项目研究。这样对教师的工程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很快。还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现场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在现场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作为专业教师的补充,教学相长,只有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
  2.4 改善课程考核结构,增加实践能力考核内容,完善考核方法
  若要提高学生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必需完善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增加工程实践能力考核环节,以考促学。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来讲,可进行如下改进。
  (1)命题的试题内容中要增加足够的现场施工工程背景来结合实际施工工程内容;从试题构成方面可适当降低客观考题比重,提高主观分析题所占比重。
  (2)弱化考试笔试成绩分值,卷面成绩所占比例降低至50%甚至更低,学生课程成绩为:平时成绩×50%+卷面成绩×50%。
  (3)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在原有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能力考核方法,增加工地参观实习、案例讨论分析、课程论文等方面的考核,从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实践能力进行考量并定量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学生未来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需满足技术不断更新和工程实际变化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实现以理论讲授为主向以实践环节为中心引导课堂教学的变革,不断地强化教师自身工程实践经验建设,以课后考试为主向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转变,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为工程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勇,徐森,章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3):78.
  [2] 马杰,李同杰,柳伟续.专业认证背景下专业课程能力培养教改研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13.
  [3] 郭剑虹,李春祥.基于提高工程實践能力的施工课程教改研究[J].科技视界,2017(1):8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09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