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基于应用型院校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找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从教学模式、师资建设、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践能力,以达到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7.192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讲授建筑物(构筑物)在各阶段施工中所需的专业技术问题,涵盖了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及装饰工程等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施工现场所遇到问题的能力。
  1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特点
  1.1 综合性强
  本课程讲述建筑物施工全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涉及场地测量、土方开挖、基坑降水及支护、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结构、结构安装工程及材料等。对先导课程的学习情况要求较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紧紧相扣,综合性极强。
  1.2 应用实践性强
  本课程开课的目的是让即将步入建筑施工现场的学生掌握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施工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到达施工现场后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也是《土木工程施工》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点,应用性极强。
  2 《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老化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下,老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易造成学生学习情绪低迷,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多数高校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的学习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学模式单一落后。针对本课程的特点,“老师在讲台上,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很难将现场的技术及解决方法表达清楚。虽然现在有了多媒体的引入,可以借助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使效果有了一点改善,但仍有很多问题无法清晰表达。缺失了现场的实践学习,学生即使对文字性的表达有了清晰的认识,但也只有理论知识。
  2.2 理论脱离实践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但是由于校企合作的缺失,很难找到安全又可靠的建筑工地供学生实践学习。即使有条件安排学生到施工现场实践学习,但安全起见,大多数还是参观学习。虽然对现场有了直观的认识,但是由于没有实际参入到真正的施工过程,也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
  本课程是技术类知识的学习,并且包含了施工全过程的技术,内容纵多涉及面广,短时间的一次两次实践只能大概了解工程概况及个别工序的工作,无法全面完整的认识施工全过程,更不能看到施工设备的操作。这将导致理论脱离实践,使得课堂讲学变为纸上谈兵。
  2.3 教材内容落后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机械设备、材料、结构及技术等不断更新,而学生学习所用教材更新较慢,导致内容滞后,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体现在教材上的某些技术可能在施工现场早已淘汰。比如防水工程中使用的油毡,在施工中早已淘汰,但在课本上还作为重点还大篇幅的讲解。
  2.4 教师缺乏工程经验
  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在建筑行业并不占优势,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不满足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使得学校招聘的老师大多数是硕博士刚毕业的年轻学者,几乎没有现场工作经验,从学校毕业即投入另一个学校进行教学。虽然这些年轻老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由于没有工程经验,对于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及解决办法只能照本宣科,使得课堂氛围低沉,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学改革措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本职,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使命。所以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以产学结合为途徑,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下,应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为主,为本地区源源不断的输送技术性人才。此培养模式针对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 改革老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色,在讲解时应以工程应用为导向,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另外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变成开放性教学,同时丰富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邀请具有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通过讲座或学术报告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建筑行业最新的施工技术、材料、设备、方法等。如有条件,每班可以配备一个社会导师,随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点。
  通过丰富教学手段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表明:耳朵听会忘记,眼睛看会记住,而参与就能理解,所以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比如进行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
  3.2 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虽然《土木工程施工》课时具有实践环节,但是其占比较少,且多安排在学期末理论课程完成之后。首先,应通过调整教学大纲来提高实践环节的课时,并且应每学完一个章节就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打破学期末的大实习模式。毕竟任何一个工程也不是两三个月就可以完工的。实践教学配合课程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能激发学习下一章节的积极性。其次,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各阶段的实践学习提供稳定且安全的平台。
  3.3 虚拟仿真与工程实践相融合
  信息化时代,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要善于利于各种信息技术服务教学及学习。VR技术和BIM技术的问世,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能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利用虚拟技术(VR、BIM等)来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各高校的改革方向之一。   为与信息时代接轨,高校应积极建立建筑仿真模拟实验室,为社会输送新技术人员。在BIM建模时,应结合工程实例。通过BIM模型与工程实际情况的对比,可以反应中建立模型时自己的不足。同时,BIM模型能反应出施工全过程的施工组织、进度控制、各方的参与协调情况、及施工平面布置图,可以提高学生对现场的管理能力,增加学习兴趣及专业认同感。
  3.4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重视师资力量建设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知识与工程经验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为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校应鼓励教师考取土木工程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建造师、结构师、造价师等,以此达到双师型建设。另外,高校对于毕业直接来校任教且没有实际工程经验的青年教师,应提供平台并鼓励他们去工地现场锻炼学习。此外,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工程经验丰富的施工技术人员来校做专题讲座,以便无法到达施工现场锻炼学习的教师学习行业新知识。
  3.5 考核方式的改革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实践性强、案例性强的特点,传统的考核模式(笔试)已然不适用本课程的考试。笔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突击记忆也可以达到使学生较满意的成绩。但基于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的是学生的實践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故应打破传统考核模式,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动手操作能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的成绩评定。具体可以采用:课堂表现10%、作业10%、章节实践20%、理论考试30%、动手操作能力30%。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4 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作为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为应用型高校,应把学生培养成高水平技术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实践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保证授课质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也是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路娅妮.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4):21-24.
  [2]米文静.《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04).
  [3]胡登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普洱学院学报,2018,34(01):121-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