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绍了草莓白粉病的危害症状,概述了其发生条件,提出了包括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2个方面的防治具体措施,以期为草莓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莓白粉病;危害症状;发生条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3-0127-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 aphanis)是草莓生产上较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在草莓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1-3]。尤其是现在草莓已经成为采摘园不可或缺的水果品种,白粉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草莓产量,直接影响了草莓的经济效益。为了科学防治草莓白粉病,现将草莓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危害症状
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叶片染病,会在叶片背面长出白色菌丝层,叶缘萎缩直至焦枯;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果实染病,幼果干枯[4-5]。后期染病,果实表面覆有一层白粉,从而失去商品价值。菌丝在适宜生长条件下,一旦发病,可迅速蔓延成灾,且防治困难。有时摘果时未表现明显症状,但货架期2~3 d白粉病开始显现,导致病果无法销售,直接影响经济效益[6-7]。
2 发生条件
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的适宜温度在10~30 ℃ 之间,发病潜育期为7 d左右。如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时则发病严重。施肥与病害的发生关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发生白粉病;如果适期、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则发病较轻[8]。
3 防治措施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并且安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介绍如下。
3.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强壮苗;二是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残叶、老叶和病果,并集中销毁、深埋;三是适当轮作,保护地草莓实行轮作,可有效减少病原菌;四是保护地栽培,晴天要及时打开棚膜通风换气;五是加强肥水管理,适当控制浇水量,合理施用氮肥,多施有机肥及磷、钾肥[9-12]。
3.2 化学防治
设施草莓10—11月和翌年春季3—5月是预防白粉病的关键时期。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拜耳露娜森)、啶酰菌胺+醚菌酯(巴斯夫翠泽)、吡唑萘菌胺+嘧菌酯(先正达绿妃)、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德国巴斯夫健达)、乙嘧酚磺酸酯等药剂进行防治。三唑类杀菌剂,如三唑酮、腈菌唑、四氟醚唑等;仿生物植物源杀菌剂,如腈嘧菌酯、烯肟菌酯、醚菌酯等均对草莓果实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间隔10~15 d喷施1次。2%武夷菌素水剂、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氨基寡糖素对草莓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草莓安全、无药害[13-14]。
其他几种药剂使用方法具体如下。①小檗碱。10%小檗碱对草莓白粉病具有较强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防效与醚菌酯无明显差别。用法用量为间隔12 d左右施用1次,以稀释1 200~1 600倍为宜,并且小檗碱预防药效高于治疗药效。②硫磺熏蒸。硫磺熏蒸剂一般设在夜晚密闭熏蒸,每隔7 d熏蒸1次。③臭氧。尽量安排在傍晚或夜间施放。臭氧浓度较高时,作业人员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接触。在生产中几种农药宜交替使用,在施用化学药剂时,叶片正面与背面尽量都要喷施到位。
4 参考文献
[1] 亢菊侠,赵俊侠,康克功.设施栽培奶油草莓病虫害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9):123-126.
[2] 武哲.武夷菌素对草莓白粉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控病效果及机理[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3] 张颂函,陈秀,赵莉,等.6种杀菌荆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评价[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7,38(6):55-58.
[4] 曹春霞,龙同,程贤亮,等.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草莓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0):4188-4189.
[5] 陈英,蒋玉枝.保护地草莓白粉病的药剂防治试验[J].南方农业,2018(12):22-23.
[6] 李红霞,马志强.几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5,5(3):50-54.
[7] 张桂兰,陈华.不同生物源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8(6):29-31.
[8] 翟昌国,苏英京,江景勇,等.臭氧防治大棚草莓病虫害研究初报[J].上海蔬菜,2017(4):67-70.
[9] 王学峰,谷春艳,苏贤岩,等.几种生防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J].安徽农业科学,2016(1):214-215.
[10] 黄根元,罗浚清,方博云.大棚草莓白粉病及其防治[J].植物保护,2001,27(3):46-47.
[11] 孙鸿翔.草莓丰产栽培集成技术研究[J].栽培技术,2015(19):52-54.
[12] 付东强.大棚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学,2008(11):83.
[13] 李宝庆,李士超,鹿秀云.有机草莓白粉病防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17):115.
[14]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20部分: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药效试验:GB/T 17980.120-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1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