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探讨生本教育理念对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对生本教育理念在生物课堂的实施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建议。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建立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本教育;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3.050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升本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以及先学后教的方法论。继郭思乐教授提出这一教育理念之后,张朝东等人提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是个体,教育应以个体为发展中心,应满足个体追求的目标[1];孙三勇等学者也认为,现阶段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的方式,要摒弃传统教师占据主导位置的教学模式,更多的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2]。王常海等学者经过实践教学研究后表明,构建生本教育课堂能够明显提高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3]。目前,全国已经有遍布19个省的学校开展生本教育实验。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为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积极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生本教育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
1.1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传统教学的班级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不高,偶尔需要相互之间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只是注重组长分配给自己的部分,其他部分事不关己。课后作业也只是简单地完成练习题,并不会去主动查阅额外的生物学相关知识。这样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兴趣,导致生物课堂缺乏活力,教师讲课毫无动力,学生也并不能全神贯注的听讲。
实施生本教育模式,将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小组讨论中来,有很大的热情跟大家分享自己准备的知识或者习题,并能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展示,与其积极互动点评,课后也能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因为前置性作业里有很多发散性的问题,因此学生们养成了课下额外查阅生物学相关知识的习惯,并且很多知识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学以致用,觉得生物课的学习很有意义,更加有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李炳德在他的《教学论》一书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志向是紧密联系的。学习兴趣的提高会使学习志向水平提高,其设定的学习目标也高,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值升高,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就会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习志向,从而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生本教育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这种理念下的生物教学,给学生更多课堂上参与展示的机会。并且,生本课堂中设置了很多发散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选择不同的方式尝试解决,而不是依赖于教师给出的固定答案,不但发掘学生的潜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师生关系的改变
实施生本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后,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变得像朋友一样,更加的亲近,更加的平等。让学生给学生讲题、给老师讲题,这样的展示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生物又充满了希望、好奇、求知欲。即使是在生物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在亲自讲题或讲课之后,也变得很有自信,更愿意去主动思考并学习生物了。遇到不懂的知识也经常会主动追问老师,或者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生本教育模式下形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平等、更加和谐、更加亲密,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也更有兴趣了,更愿意主动地去动脑子思考了。陈黎明等人认为,生本教育模式下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权威依附式关系,而是平等民主的,并且是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关系[4]。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既可以让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也能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1.3 生本教育对生物成绩的影响
生本教育的实施在极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生物成绩。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整理框架的能力,并不需要完全依赖教师的填鸭式教育。教师只需适当引导,为学生指明所需要探讨的方向,学生便可以依靠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交流探討,大体上得出较为标准的答案,之后教师适当梳理框架即可。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它强调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而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动手能力强,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成绩。
魏娜等对两所学校的学习成绩做了比较,采用本教育理念教学实践的学校,成绩高于另一所没有采用生本教学理念的学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5]。这说明生本教育理念对生物课堂教学具有有效性。
2 生物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的困难
2.1 生本教育理念在教学实施中受限
升本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前置任务,问题设置的是否具有研究价值,难度是否适中,既需要让学生查阅一些资料,并且认真思考、集思广益,又尽量让学生靠自己的力量找到答案,就成了生本教育能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题目给定的过难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题目设置的过易又会失去思考探究的价值。因此,教师对学生知识水平以及能力水平的把握会影响生本教育的教学效果。 其次,家长和学校对生物学科的不重视。目前在初中,生物学科依然是分值占比较小的科目,并且提前进行结课考试。学校与学生家长都认为生物是门副科,没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学校缺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所需要的一些硬件设备,使很多要学生自己验证的问题无法实施,依然停留在理论推测阶段。家长会将学生学习的中心放在主要科目上,导致有些需要学生在家中完成的前置性作业难以认真对待,使得生本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的阻力来源于学生自身。学业压力较重,学生缺乏足够的精力去思考并解决具有发散性的问题。由于给定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学生可能会存在抄袭、糊弄的现象,从而达不到生本课堂的理想状态。
2.2 学生对生本教育理念接受程度不同
学生自身条件也会影响生本教育的教学效果。在生本课堂上,组内交流与展示是最为常用的模式。在小组讨论交流的时候,成绩较好的学生主要带动其他人思考;但同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拖慢好学生的学习节奏。最终可能受益最大的是中等生群体,成绩较好的学生经常出现思考空档,不能够始终保持紧凑的学习状态;而差一点的学生可能最终依然很难接受问题中涉及的知识点;但中等生却可以因为放缓了学习速度而对知识有更好地掌握。这种学习效果不均的问题难以避免。
学生的“各司其职”,难以全面学习,且找不到课堂重点。在小组交流中,总会有明确的组内分工,这使得很多学生只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部分,遗漏其他方面的知识点。同时,每位学生负责一部分学习内容的交流与展示,会缺少详略之分,每个人都认真准备,则让其他同学难以把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从成绩分析可以看出,班级内学生成绩离散程度较大,存在很明显的断层现象,高分与低分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这样片面化、缺乏系统的学习方式,会导致学生的成绩出现来回地波动。
3 建议
教师课前要对课程进行整合,依据学生的思维基础,已有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的认知等方面进行整合,提出难度适中,较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可以设置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对知识基础扎实牢固的学生,提出一些较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力。对中等一点的学生,提出一些需要一定思考的问题,注重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对于底子差一点的学生,教师则主要夯实基础,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此提高生本课堂的教学效果。
学校方面要拒绝科目歧视,摒弃所谓主科副科的划分观念,给予生物学科足够的重视以及对生物教师的大力支持。学校完善可供学生探究使用的硬件设备,给学生创造更多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政策上学校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加强对生物学科学习效果的要求,让学生对各个科目做到一视同仁,不要有小科目的懈怠之心。
生本教育理念的实施,使学生的成绩在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不断加强,同时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更加民主。但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生本教育依然处于弱势,同时由于学校与家长支持力度不够,学生接受程度不同等一些限制因素的影响,使得生本教育的优势发挥得不够明显。因此,教师要调整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顾全大局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使生本教育教学效果最大化,让学生全部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减少题外话对自己的干扰,提高自主學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朝东.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探索[J].高考(综合版),2014(5):55.
[2]孙三勇.落实生物理性思维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基于理性思维的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1(30):111-112.
[3]王常海.生命教育理念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
[4]陈黎明.初中生物生本教育课堂中的师生关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287.
[5]魏娜.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4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