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偃师市皂荚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为摸清偃师市皂荚资源情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弄清皂荚开发利用技术瓶颈,为皂荚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依据,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认真组织,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偃师市皂荚种植现状
  皂荚是我国古老的乡土树种之一,自古就有皂荚洗衣,皂刺熬药,种子食用的历史。据统计,偃师市目前挂牌古树357株,其中皂荚247株(其中一百年以上古树188株,300年以上古树50株,500年以上古树9株),占总数的69.1%,说明了皂荚在偃师适生性强,是寿命长、栽培历史久的乡土树种。只是化工洗涤用品的普及后,皂荚开发利用越来越弱化,皂荚树也失去了他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人工栽培的少了,仅存村边、地头零星分布的老树。同时受片面追求快速绿化效果和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大量采挖移植皂荚大树,导致皂荚大树越来越少。
  2012年时,药材价格特别是皂荚刺的价格居高不下,皂荚树的繁育和栽培又重新热起来。仅2012年,偃师市皂荚育苗户就有二十余个,顾县镇的一家育苗企业,皂荚育苗面积就达三百亩,出圃皂荚苗木200多万株,苗木销往四川、云南、贵州、山东等十余个省。2013年一年,偃师市就新发展皂荚3000余亩,遍布我市从南山到北岭的各个乡镇。
  由于种植面积、产量的陡增,和皂刺产品开发利用的严重不相符,2014年以后皂刺价格直线下降。大刺从130元每公斤,降到了现在的25元每公斤,小刺从75元每公斤降到了11元每公斤。群众采刺收入还不够采刺用工费用。种植户开始疏于管理,或者直接放弃种植,造成种植面积又迅速减少,保留下来的也不愿再进行投资管理,管理质量严重下降。
  偃师市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皂荚板加工的村办企业。最初主要是收购皂荚板,去壳后剥取种子,把种子卖给化工厂,用于提取印染制剂。粉碎果壳当废物扔掉。1992年后,皂荚壳粉碎加工成的皂粉被机械厂用于除锈剂开始升值,果荚加工没有了废料。但由于工艺的落后,没持续几年,皂粉销量又不行了,企业只能再次调整加工模式。伴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皂米成了新宠,化工厂开始了以剥取籽柆为主要生产目的皂米加工。95年时皂荚籽价格仅有35元每公斤,98年时已涨至80元每公斤,现在通货在100元每公斤左右。但随着成龄结果大树的减少,和新栽植没有进入结荚期等原因,质量好的皂荚越来越少。收购不到出籽率高的荚果,成了企业加工生产的新瓶颈,企业经常由于收到质量差的皂荚板而亏损。
  随着栽培管理的深入,一些种植户意识到了没有良种是不可能取得较高效益的,陆续进行了品种更新的尝试,比如大口镇宋村,今春就改接结果品种200余亩,目前生长良好,但绝大多数的种植户管理现状令人堪忧,何时才能形成产量,能不能产生效益,是个未知数。
  二、皂荚产业存在的问题
  偃师市皂荚产业的发展存在如下问题,1、盲目跟风发展。皂荚树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关注和进行深层的研究探索,在种植品种的选育,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上都还很不成熟。盲目跟风大量栽植,使皂荚产业发展进入窘境是必然的;2、是皂角品种选育滞后。多年以来并没有专业从事良种培育的机构。皂荚种子是从小贩走街串巷收购的荚果中剥取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食用或是加工化工原料,基本没有做过有育种筛捡,造成了市场上的种生苗质量低下。近几年,也有人选取刺多、刺大、早果、多果品种进行嫁接改良,但由于种源缺、成活率低等因素,进度缓慢;3、是技术支撑不够,皂荚是本地优良的乡土树种,不论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不错,可是多年以来,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缺乏对皂荚结刺,结荚的研究,盲目大面积大田栽培,忽视了雌雄比例、栽培模式、丰产措施等因素,因产量低下而栽培失败是必然的;4、是开发利用不够,皂荚浑身是宝,但是皂荚产品少之又少,甚至人们喜爱的皂米还是手工剥取,直接限制了皂荚产业的发展。
  三、皂荚产业发展的建议
  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种子可消积化食开胃,并含有一种植物胶(瓜尔胶),是重要的战略原料;皂荚刺(皂针)内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性温、味辛、无毒,主治痈肿、疮毒、病风、癣疮、胎衣不下,还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之功效,是良好的中成药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皂荚种植效益显著,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是要加强宏观引导,科学规划,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适当发展皂荚经济林或是生态林。既发挥了适生性强的优良乡土树种在国土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在荒山荒坡营造生态林,又能在条件合适的地区适度发展采刺或采荚为目的的经济林,增加林农收入;2、是建议科研部门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利用,这是皂荚产业的重中之重。除了皂米的食用保健功用外,从皂荚刺、荚中指取植物胶、皂素、植物活性剂等已经通过充分认证,但是产品开发进展缓慢,所以皂荚面积发展过大势必造成没有产品市场而走入困境。只有从多方面加强开发研究,生产出多种多样的可利用产品,才能保障皂荚产业的合理发展;3、是加强皂荚树生态习性的研究,特别是皂荚树结刺和结荚机理的研究,正确指导林农科学管理。过去的皂荚零星栽培已经满足应用,并没有丰产栽培的研究。为了取的较高收益,林农这些年作了不少尝试,但由于没有理论指导作基础,也走了不少乱路。只有对皂荚结刺、结果机理的研究取得成果,才能正确指导林农在丰产高效上有所突破;4、是加强新品种的选育,逐漸淘汰或改接一些劣质品种。过去农村皂荚的多是自用为主,虽然群众也自发做着优选,但作为采种母株来培养大田苗子用于扩大生产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技术部门在研究生物学特性的同时,根据栽培目的,培育相应的栽培良种。近年已有不少优良品种通过鉴定,逐渐淘汰改接没有栽培价值的单株,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1.471900 河南省国有偃师市山张林场;2.471900 河南省偃师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9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