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消费观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心理的差异影响着中职学生不同消费观的形成,正确消费观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该文重点研究差异消费观背景下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以期推动中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 消费观 影响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a)-0225-02
中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宽松的学习环境、浮躁的消费心态,使其消费观异于普通学生,呈现出消费种类多样性的特征,高消费、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现象频现,不同个体的消费差异显著。
1 中职学生差异消费现象形成的原因
1.1 社会环境的变化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差异消费观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全球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颖物品充斥市场,整体收入水平提高,购买力自然增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东西方思想交流碰撞,必然导致消费观念的变化。传统的勤俭节约、节俭消费与攀比消费、过度消费之间糅合混杂,包括一些商家、银行、信贷机构充斥其间,整个社会消费群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差异化消费,势必影响着中职学生的消费观。
1.2 家庭背景的差异
家庭背景的差异可分为硬件差异和软件差异。硬件差异是指家庭整体收入的不同,富裕家庭对于消费自然走在前列,消费额度较高;中产和小康家庭一般崇尚合理消费;一般家庭及相对贫困家庭通常以节俭消费为主。软件差异涵盖了家庭成员的消费观念、教育程度、年龄结构、文化认知等,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理性消费的认知度越强,反之亦然。硬件和软件差异下的原生家庭对中职学生差异消费观的形成是不言而喻的。
1.3 个人心理的不同
所谓“花开百种各有不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喜好和消费习惯。个人心理原因造成的不同消费观念大致可以分为科学理性、务实合理、虚荣攀比、从众跟风、标新立异。中职学生大多心智还不成熟,偏偏又向往成年生活,极度希望被社会认可,很容易受到不同消费心理的影响,容易在生活上、着装上、消费上过度“包装”自己。
2 差异消费观对中职学生多方面的影响
消费是社会经济必不可少的环节,正确的消费观对个人、家庭乃至全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成长中的中职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合理消费、健康环保、勤俭节约这些都是当代中职学生应当恪守的正确消费观念,做好这些正确的消费观对中职学生们的家庭、身体、心理、学习都具有积极意义。膜拜虚荣攀比、盲目跟风、过度消费、及时享乐等不良的消费观,对广大中职学生来讲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最终只会害人害己,对社会、家庭、个人等都起到“负能量”作用。
2.1 对社会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技术类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中职学生们正是这支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益于学生身体健康、体魄强健,有益于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而错误的消费观会让其变得虚荣享乐、不思进取,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形成负面影响。
2.2 对家庭的影响
不论怎样的家庭,要获得财富都是要通过家庭成员不断地劳动才能取得的。“一针一线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1]。”只有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正确消费观才能让广大中职学生们更加理解父辈工作的辛劳,更加珍惜现有的时光和财物,更有利于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体谅,增进家庭情感。反之,错误的消费观导致中职学生过度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不仅无法体会父母的辛劳和付出,反而会对父母怨声载道,对家庭情感造成严重伤害,增加家庭负担。
2.3 对身心的影响
中职学生正值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青春期,中职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思想引领、价值导向,这对于学生在日益复杂的消费浪潮中形成正确的三观至关重要。反之,若一味地追求高端的消费,盲目崇拜外表的光鲜亮丽,忽略精神追求与心理健康,势必对其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最终只会沦为贪慕虚荣、毫无主见、碌碌无为的人。
2.4 对学业的影响
中职学生是学生中的一份子,主要精力是学习,中职院校也是培养国家技术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必须拥有优秀的学术沉淀和良好的学风、校风。正确的消费观可以让学生将重心放到学习用品、专业书籍、课外资料等消费上,更加注重学习成绩,引导学生们在学习上不断竞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摒弃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攀比消费,反之,错误的消费观的扩散,必然会导致校风学风的败坏和学业成绩的下降。
3 差异消费观背景下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健康教育
3.1 夯实德育教育,引导正确三观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对三观的认识尚不成熟,形成的三观也未必正确,教师成为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人物,德育教育在培育学生养成正确三观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夯实德育教育并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是“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情激情,以行导行”,是新时代教师的情操素养,是事业心、责任心、良心和爱心的集中体现,既涵盖了教育说服、情感陶冶、实践锻炼、榜样模仿的教育过程,也彰显了教书育人、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的园丁风采。
中职院校可建立和完善德育教学工作体系,积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对学生实施切实有效的德育渗透,树立正确三观。中职校园应重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相互衔接,建立“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教育体制,实现健康校园文化与主流社会消费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进而夯实正确三观。
3.2 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心理疏导
中职教师应不断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扎实钻研教材,潜心探讨教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职业道德实训,实现中职学生与具体职业道德行为的零距离接触,以深化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中职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摒弃攀比虚荣享乐主义。
消费观念的形成基于我们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认识、了解和领悟,并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中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与生活上已经有了三观的雏形,由于比大专生和本科生的学历级别低,部分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极端心理,将会扭曲正确消费观。教师要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之余,重视对此类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品行,了解学生的家庭,关爱学生的心理。中职教师通过挖掘典型案例,潜移默化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对不同消费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既严格要求,又区别对待。
3.3 倡导理性消费,传递时代精神
从经济学角度看,过度节约消费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个人角度看,过于节俭也容易让人产生自卑感,缺少幸福感的心理问题。反之,攀比消费观是中职学生对其他人的消费行为感到心理不平衡,还不“认输”而产生的观念。中职教师应引導中职学生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教育学生正视原生家境的经济现状,引导正确的消费行为,倡导理性的消费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的传承、价值的引领与心灵的充实,中职应用技术性人才已成为国家技术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合理的消费必不可少,但消费之余应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去,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为传递时代精神做出表率。
参考文献
[1] 马文刚.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视角下的新时期高中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9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