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高校视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变革的加深以及党中央对于残疾人事业的热切关注,残疾人特别是其中的视力障碍人员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大学并接受高等教育的熏陶和通过高校教育提升自己。视力障碍的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院校。出于其自身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这一类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结合其特质加以重点研究并付诸实施。该文通过对于视障大学生的教学实践以及观察,结合其心理特征和成因,对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视障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  视障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c)-0186-02
  1  视障大学生的心理現状及对其分析
  这些视障大学生,他们有的是由于先天原因导致的视力低、弱或者完全失去视力的,但也有一些是后天因素诸如疾病、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视力低、弱或者完全失去视力的。这样,这些视障大学生就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生理缺陷。视力上的低弱从生理上可能影响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此外,社会特别是周围同学对他们的歧视很可能给他们带来更为加强的负面作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遇到问题,不想开口寻求他人的帮助,有的甚至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视障人士。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等心理都使得他们只呆在自己的圈子里,成为“活在套子里的人”。
  大学生本应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群体,但是对于这些视障大学生而言,很多的活动都好像与他们无缘。从笔者与视障大学生群体成员的交流来看,这些成员其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与普通大学生有着较大差异。整体而言,他们更加坚强但是自然地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的思想行为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首先,从正面角度看:
  (1)视障大学生对生活的满足感较强。作为一名能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视障大学生,他们已经是近2000万视障人群中的“幸运儿”。如果参照大多数无缘受到高等教育的视障同伴或者是其他残疾人群来说,他们很容易对自我的现状具备较高的满足感。
  (2)视障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一般都比较积极向上,富有同情心。视障大学生由于视力导致的行动力的受限,生活范围相对较小,一般仅仅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融入社会的机会较少,因此,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且狭窄,所接触的人和所感知的事件获得多来自于父母和学校教育而非社会来源,导致其内心思想世界比较单纯,价值观单一且价值取向积极向上。他们内心的正能量较多且乐于相信其他人具有同样的正能量,遇到事情容易被感动。对应地,这一群体的行为也很容易对他人产生感动。
  (3)在他们身上,有正常人和正常的大学生身上根本没有的意志力。视力的缺失使得他们不能感知健全人士能够很轻易感受到的许多感觉,同时也迫使他们发展出其他的超乎寻常的感知力,如非常敏锐的触觉和超常的非视觉的感知力。由于体验了更多的生活艰辛和生命的不易,他们愿意付出超出常人数倍的努力去实现目标和达到成功。他们比正常人更有生活的目标,当他们的目标实现的时候,他们就表现出更高的成功感。与正常的大学生相比,他们能更理性地对自己进行判断,为了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他们需要用极其顽强的毅力并付出超出正常人的努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每一个小目标并积累其成为大目标,最终体现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当他们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他们常常比普通大学生加倍努力并且宁愿牺牲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也要勤劳刻苦地去学习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从负面角度来观察:
  (1)自卑倾向时有表现。
  视障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周围老师学生包括各类教学辅助人员都是健全人,学习生活的环境又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视障大学生大多是人生第一次离开了父母,离开了亲人的呵护和照顾,独自一人来到了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独立学习和生活。这样往往会使这些视障大学生由于环境的变化,心理上产生了某些自卑。个别的由于各种不适应,甚至产生退学回家的想法。
  而由于视力上先天的不足,他们又不能像正常的学生有可能通过参与大学的活动或者课外的活动分散不快乃至找到新的兴趣点。这样他们就更加感觉大学生活烦躁不适。大多数残障学生都比较敏感,视障大学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敏感的体现。天然的,他们就尽可能减少与同学或老师的接触,一旦接触,老师或同学无意的行为或者话语就能够使得他们敏感度倍增甚至产生极大的负面反应。且大多数视障大学生又比较敏感,在与正常的大学生相接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喜欢与人交往。常常会因为老师或同学无意间的一句话语甚至一个举动,就会认为别人对自己具有某种偏见或歧视,特别是涉及视力或者眼睛或者表达视力障碍的动词的一些内容,很可能在无意之间就触动了他们的自尊心。马斯洛指出,“过度的自尊是自卑心理的外在体现。”体现在日常交往中,这种自卑心理会减弱视障大学生与普通同学和常人的正常交往,形成恶性循环。
  (2)心理波动较大。
  笔者观察到的现象是,在涵盖了视障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共同学习生活中,在大多数情况对正常大学生的健全视力和他们多方面的才艺是羡慕的,但偶尔有些时候也表现为嫉妒,尤其是对个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同学、谈恋爱的同学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于是,对学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在有些情况下,表现出冷漠。同时他们还会发生较大的情绪的波动,因为虽然他们更希望努力获得成功但是往往这种成功是由于受到照顾达到的。此外,他们也较为缺少正常的交流。各种因素综合使得他们的心理波动较大。
  2  针对视障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对视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用的方法
  根据视障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心理现象,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坚持对视障大学生进行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变的大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具体的思政方法。   2.1 共融的教育方法
  “共融的教育方法”就是将视障大学生与健全大学生安排在同一个校园、同一个课堂、同一个寝室学习和生活,不刻意强调其特殊性,力争做到视障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外在生活环境一样。教师和辅导员对他们不搞特殊化,不区别对待,也就是要求普通大学生完成的事情,视障大学生同样要做到。这样能够加快视障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同学、融入学校。同时,两类群体的尽可能融合能够使得他们相互促进,让视障大学生找到更为全面的集体的温暖,让普通学生具有更强的团队能力和大爱之心并提升其意志品质。
  2.2 表扬、肯定、激励的方法
  表扬、肯定、激励的方法。就是用视障人的亲身经历、对生活和人生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来影响普通大学生。例如,笔者在课上经常向学生讲授的案例,苹果工程师卡斯特(Castor)作为一个早产儿以自身经历不断努力推动了苹果产品的无障碍化。因为早产,从出生起,她便双目失明。但自童年,父母就鼓励她挑战人们对于视障人的偏见,让她成为一个爱冒险、勇于实践,拥有无限求知欲的人。后来她成为苹果工程师并用实际努力帮助了全球视障手机用戶。各种案例穿插在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们收获了感动、明确了理想、确立了更为清晰的人生规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
  2.3 积极主动沟通交流的方法
  作为高等学校中的一名从事思政工作的教师,爱心和恒心是与残障大学生特别是视障大学生正常、正确、有效沟通交流的第一要素。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如果不积极主动地沟通与交流,学生对老师不但不会产生敬重之意,反而对思政老师容易产生挤兑排外的情绪,遇到问题千方百计地回避老师。相对来说,视障大学生的内心甚至可能存在过分自谦,思政教师在与他们的沟通交流的时候应该更加耐心、更加温暖,以贴心的角度从他们的实际需求着手,通过沟通,交流和实际活动建立“信任感”和“依赖感”。这既便于对视障大学生的管理,也能让视障大学生逐渐适应大学的生活并产生幸福和快乐感。学生群体之间的沟通,特别是两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大学期间同学之间的交往时间还是最多的,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政教师,了解、引导同学之间的交际情况特别是推动促进两类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有必要且有效的。
  3  结语
  总之,目前高等学校视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值得教育者关注的领域,思政工作对视障大学生的成长将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积极寻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新途径。视障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作为高校教育的基石和必修环节,尤其承担着教学和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唯有加强和完善对于特殊群体的培育,努力使其成为“青年之光”特别是“特殊人群之光”,他们就能成功地融入社会,做出贡献,并且至少会带动同类群体的健康向上。
  参考文献
  [1] 雷江华.关于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3(5):87-91.
  [2] 刘志敏.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中国残疾人,2005(5):34-35.
  [3] 徐博,张吉俊,陈鑫婕.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0):81-82.
  [4] 赵聂.试论消除残疾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几种渠道[J].教育与职业,2009(5):100-101.
  [5]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6] 宗占国.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几方面问题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5,15(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5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