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辽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森林植被覆盖率不高。为了改善本地生态和经济,提高森林覆盖率必不可少。本文对辽西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高本地区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造林成活率;影响因素;改进措施;辽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6-0142-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辽西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降雨少、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生态脆弱。因此,造林对改善当地生态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造成干旱的原因不仅与大气环流有关,还受到植被覆盖率的影响,通过植被可以缓解水分蒸发,起到涵养水分的作用,从而减少干旱地区面积。因此,对于干旱少雨的地区,只有通过造林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故而造林成活率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文对辽西干旱半干旱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进行讨论,以供当地林业工作人员参考。
1 影响因素
1.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包括降水、蒸发、养分及土质等。首先是干旱地区降水量少,造成水分供给不充足;其次是水分蒸发,干旱地区处于内陆,其温差较大,致使水分蒸发量随之变大,影响树木生长;再次是养分供给,干旱地区由于长期缺水,造成土层中养分贫瘠,对树木的养分供给不足;最后是干旱地区因长期被阳光曝晒,加之岩石裸露,不利于树木扎根,增加了成活难度[1]。
1.2 技术因素
除自然因素外,造林技术也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高水平的造林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树木成活率,反之则降低。造成造林技术不到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没有根据实际选用造林技术,导致造林工程设计及施工与实际不符且缺乏规范性,导致林木生长困难;二是造林技术的应用过程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及管理,部分技术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技术应用,导致造林技术应用违背自然发展规律,造林成活率降低;三是造林过程中没有进行实地勘察,也没有遵循国家林业栽种规程,只是按照栽种者意愿进行造林,降低了林木种植质量,加之林业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导致造林成活难以提高[2]。
1.3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影响着造林的进度、后期管理及造林积极性等。首先是造林进度,干旱地区造林难度大,只有靠国家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撑,才能使人力物力技术被应用于造林上,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二是后期管护,一些地区林业管理费用长期缺乏,导致用于林业发展的资金难以到位,致使造林缺乏资金支持,造林后期抚育措施等难以维持,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三是造林积极性,林业本身属公益性事业,很多经营者都不能通过市场获取经济效益,而是通过政府补贴形式得到补偿,由于资金短缺补偿不到位,影响了造林的积极性甚至增加了对林木的破坏,降低了林木的成活率。
2 改进措施
2.1 选择适宜树种
根据辽西地区干旱少雨和气候寒冷的特点,尽可能选择耐寒、耐旱、耐贫瘠的树种,以保证树木在本地区能够存活,例如沙棘、油松和侧柏等抗旱能力强的树种。同时,由于本地区地形复杂、山高路难,难以及时进行管理,所以这些树种还要兼具抵御对外界病虫害的能力[3]。也可选择对栽培技术要求不高、只需简单的种植方法和很少的水量就能成活的树种,如山杏、五角枫等。
2.2 推广容器育苗造林
近年来,随着对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的探索,容器育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容器育苗具有很强的保水性,还能简化林业作业程序、保肥效果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同时,容器育苗能够实现对树种的集中培育,降低各种病害发生,避免因春旱等导致造林时机延误等问题的发生。
2.3 选择适宜整地方法
根据树种栽种地立地条件、地形及气候等选择整地方法,例如缓坡地形需要选择水平沟整地、梯田整地、水平阶整地等方法;大坡地形,则选择鱼鳞坑整地方法;退耕地则选择开沟帶状整地方法,以促进林木根系更好、更健康的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4]。同时,保证水分供应,建立蓄水池,以实现蓄水,保证足够水分的同时,改善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
2.4 选择适宜造林密度
林木生产离不开水分和养分的供给,合理的造林密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林木质量和提高成活率。根据辽西地区土壤养分实际和降水量分析,在本地区造林规格为密度1 500~1 800株/hm2,间距2 m×3 m或3 m×4 m,并进行生根剂处理,保障树木健康生长。
3 参考文献
[1] 孙涛,田媛.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分析[J].南方农业,2015(27):115.
[2] 陈建国.加强营林造林工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园艺,2017(24):224.
[3] 王丽娜.探究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201-203.
[4] 王利宏.国有林场抚育间伐技术及施工作业流程[J].中国林业,2012(12):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8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