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棚芦笋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总结了大棚芦笋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采收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芦笋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芦笋;栽培技术;绿色;高产;大棚
  中图分类号    S6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6-008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芦笋又名石刁柏,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食用部位是其幼嫩莖。经培土软化的白色芦笋嫩茎称为白芦笋;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出土见光绿化的绿色芦笋嫩茎,称为绿芦笋。白芦笋多制罐头,绿芦笋多供鲜食,大棚芦笋种植一般采收绿芦笋[1]。芦笋质地细嫩,口味香郁,且营养丰富,多蛋白、无脂肪,是一种时尚的保健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萧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鲁、豫、皖经济协作区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县域耕地面积9.99万hm2,其中砂壤土面积约5.79万hm2,农业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芦笋生长。近年来,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大力推广大棚芦笋绿色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35 hm2,年产量3 000 t,产值3 000万元,产品供应早春和夏、秋季市场,销售到北京、上海、南京、合肥等地。现总结大棚芦笋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1    品种选择
  适宜选择嫩茎整齐、颜色深绿、笋尖鳞芽包裹紧密、笋头平滑光亮、无空心开裂、耐密、耐弱光、耐寒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优良杂交一代品种,例如京绿3号、荷兰全雄等品种。
  2    播种育苗
  2.1    苗地选择
  宜选砂质壤土(前茬未种植葱、韭、蒜等百合科作物)作苗床或营养土,或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育苗基质,利用穴盘育苗。一般不要选黏性土地育苗,否则株间肉质根相互黏合,起苗、分苗费工,且会损伤根系[2]。
  2.2    浸种催芽
  芦笋种子外有一层坚硬的蜡质,播种前需浸种催芽。先将晾晒后的种子用清水漂洗,除去秕籽、虫蛀籽和杂质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4 h,去除种皮表面的病菌和虫卵。捞出种子用温水清洗,沥干后用湿毛巾覆盖催芽,温度保持在25~30 ℃之间,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避免闷种。待种子有10%露白时即可播种。
  2.3    及时播种
  苗床面积大小适宜,便于操作。整畦前,苗床施入腐熟有机肥60 t/hm2,并撒施5%辛硫磷颗粒30 kg/hm2,以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播种前先灌足底水,按行株距10 cm划线,每方播种1粒,上覆过筛细土2~3 cm。也可选用10 cm×10 cm的营养钵育苗。根据栽培田面积需育苗床195~225 m2/hm2。
  按照定植时间,提前60~80 d播种育苗。冬季气温低,需要在温室中育苗,当气温稳定在15 ℃以上时即可露地育苗。一般选择春、秋季播种较好。根据移栽大棚面积,用种量为900~1 050 g/hm2。
  2.4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以温度、湿度为主。一般白天苗床温度保持在25~28 ℃之间,温度超过30 ℃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夜间最低温度保持在13~15 ℃之间。适时浇水,保持床土湿润。于第一枝幼茎展叶后,结合浇水每畦施尿素0.5 kg。开展人工中耕除草,增强土壤透气性。当苗龄60~80 d、苗高20~25 cm、单株地上茎3支以上时即可定植。
  3    定植
  3.1    定植前准备
  3.1.1    大棚构建。大棚骨架一般采用热镀锌材质搭建,坚固耐用、抗压、耐腐蚀、抗风雪能力强,以塑料薄膜为覆面材料,采光性好。大棚尺寸根据地块、地形、走向进行科学规划,一般以跨度6~8 m、长度60~80 m、高度2.6~3.2 m为宜,以便小型机械及农户生产劳动。棚头开挖排水沟,做到沟渠相通,以便排水防涝。提前10 d左右覆盖好棚膜,待栽[3]。
  3.1.2    整地施肥。平整土地,按1.5 m的行距挖定植沟,沟宽0.5 m、深0.45 m左右,挖沟时将熟土层和生土层分开放置,回填时要先将熟土填放于沟底。用充分腐熟的土杂肥60 t/hm2(或羊粪45 t/hm2)、45%三元复合肥750 kg/hm2,肥土混匀,施入定植沟内,定植沟不要填平,可低于原地面5~7 cm。
  3.2    定植方法
  按苗情分级,大小苗分开带土植于定植沟中,栽苗深度保持在12 cm左右,株距0.25 m左右,定植密度以2.7万株/hm2左右为宜,栽后覆土3~5 cm,浇适量水使土层密实,后根据笋苗生长情况,分2~3次将定植沟填平。   4    田间管理
  4.1    水肥管理
  为便于田间管理,建议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省时省工,节本增效。定植后每行安装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带,以便及时浇水施肥。
  定植后3~5 d浇缓苗水,后期根据苗情、土壤墒情和天气状况适时适量浇水。浇水宜采取“少量多次”原则,于晴天中午前后进行,浇水后注意通风散湿,防止病害发生[4-5]。
  幼苗定植后,适时追施提苗肥,促进幼苗快速抽生地上茎,一般追施尿素225 kg/hm2。幼苗定植40~50 d后追施二次发棵肥,一般追施芦笋专用硫酸钾复合水溶肥300 kg/hm2。整个生长季节需补充施用菌肥2~3次,并增施适量的微量元素。采收期间,每隔30 d追施尿素225 kg/hm2。
  4.2    温度控制
  一般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5 ℃左右,夜间保持12 ℃左右。如棚内白天温度超过30 ℃或夜间温度低于8 ℃时,要及时采取降温、保温措施。寒冷天上午则要推迟揭膜,下午提早覆盖,以确保大棚内温度适宜。夏季天气炎热,侧面通风口可长期开到最大,保留顶膜避雨栽培。
  4.3    中耕除草与培土
  杂草不仅争夺养分和水分,还影响即将出土的笋芽。及时开展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结,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通透性。在芦笋生长旺盛期结合除草,将笋垄培高15 cm左右,并整成拱形。也可在芦笋行间覆盖黑色地膜,既可减少人工成本,又可有效防除杂草。
  4.4    病虫害防治
  采取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措施,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禁用农药。芦笋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及斜纹夜蛾等,物理防治可采用性诱剂、杀虫灯、黄板、蓝板等诱杀,待虫口密度达到田间防治标准时,采用苦参碱、苏云金杆菌等低毒、生物农药防治。病害主要为茎枯病、根腐病等,可喷施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乙蒜素乳剂1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
  5    适时采收
  当地上幼茎高25~30 cm时,用采笋刀沿地面采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进行分级、包装、销售。采收期间,嫩茎的生长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因而应适当追施芦笋专用水溶肥以补接肥力,同时做好人工清除田间杂草工作。
  6    采收后管理
  6.1    合理留养母茎
  选留直径1 cm以上、无病虫斑、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母茎。一般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留春母茎,二年生每棵盘留2~3根,三至四年生每棵盘留3~4根,五年生及以上每棵盘留4~6根,棵盘大的可适当多留。秋母茎则于8月上中旬留养,每棵盘留茎8~10根。
  6.2    植株调整
  芦笋要及时进行摘心,株高控制在1.2 m以下,防止植株生长过高造成倒伏,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必要时可以用拉绳或铁丝固定防倒伏。
  6.3    中耕除草
  芦笋行距较大易生杂草,采收期间浇水易导致土壤板结。采收结束后,应适时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以不伤地下茎为度。结合中耕适当培土,一般以5 cm为宜,可减少下一年的空心率,增加产量。采用人工除草,禁止使用除草剂,以免在茎中残留,影响产品品质。
  6.4    清洁田园
  冬季要及时清园,将枯叶、杂草彻底清除后带出园外掩埋,以降低病虫基数,减少来年病虫发生概率。
  7    参考文献
  [1] 卢钢,章钢明,邹宜静,等.大棚绿芦笋两棚三膜覆盖促发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7(1):41-43.
  [2] 陳淑云.芦笋的绿色生产和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6):165-166.
  [3] 芦笋大棚栽培技术[J].农村百事通,2019(12):37-39.
  [4] 姜汉舜,程志超,王燕,等.芦笋大棚早熟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8,31(11):62-63.
  [5] 肖咏梅.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新农业,2018(21):1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8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