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人工影响天气基本理论,并结合人工影响天气在抗旱减灾、保障农业和人民生产及生活中的作用,分析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包含炮站管理、作业人员管理、作业装备等,探讨了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人工影响天气发展对策,以充分发挥出人工影响天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现状;问题;发展对策;贵州黔西南州
  中图分类号    P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8-021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黔西南州位于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地处贵州省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南端,属于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整个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境内地形起伏大,地貌复杂,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热量充足、降水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终年温暖湿润。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黔西南州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其中干旱、暴雨洪涝、霜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危害强度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当地农业和工农业生产均造成了巨大影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举措,其与当地经济发展、粮食安全以及生态文明等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1-2]。基于此,本文结合人工影响天气在抗旱减灾、保障农业、林業和人民生产及生活中的作用,分析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探索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人工影响天气发展对策,以充分发挥出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实际作用。
  1    人工影响天气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改变云的微结构,从而改变云降水的发展过程,达到增加降水、防御冰雹、消云、消雾等目的[3]。云和降水的发生、发展是大气动力热力过程和云中微物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温度低于0 ℃的自然冷云中,局部过冷水多,有时缺乏自然冰晶,云滴到雨滴降水转化很不充分;在温度高于0 ℃的自然暖云中,云滴大小均匀,不易产生降水。人工影响天气常用的作业方式有飞机、火箭、高炮和地面燃烟炉。
  2    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现状
  2.1    发展历程及规模
  黔西南州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工作,经历了80年代初高炮防雹、21世纪初火箭增雨的发展阶段,目前黔西南州进入了防雹与增雨并重阶段。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贵州省气象局的业务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各县(市)政府的支持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人影规模逐渐扩大,从最初的2门“三七”高炮发展到现在的54门高炮、8部WR-98型车载火箭、5部WR-1D型低空火箭、6部WR-1A自动化火箭、5部天气雷达(其中,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1部、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1部、TWR-01型天气雷达3部),人工增雨防雹保护面积达3 138 km2(占全州总面积的18%)。初步建成了州、县、炮站三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和近300人的人工影响天气从业队伍,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增雨联动、冰雹联防、科学作业”工作模式。近年来,黔西南州在人工增雨抗旱、人工防雹减灾、重大社会活动保障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效。例如,2011年8月上中旬黔西南州降水稀少,降水量为历史同期降雨平均值的10%左右,气象干旱等级达到特重,给当地农业生产以及人畜饮水带来不利影响。旱情发生后,黔西南州人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积极实行联动机制,上下联动,内部联动。相关工作人员24 h值班,及时监测天气情况,加强对适合人工降雨的天气条件监测,抢抓有利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8月在全州组织开展高炮、火箭增雨作业101次,发射人雨弹989发、火箭弹46枚,在有利的气候条件和人工增雨作业的共同作用下,降雨效果比较明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2    地方机构设置
  2013年,黔西南州本级、各县(市)人民政府相继成立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全州解决人员编制29个,实际到位数24个,占总数的83%。
  2.3    作业设施、装备情况
  截至目前,黔西南州共建有人影固定作业站点55个,全部安装监控设备,基本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共有高炮54门(其中双管35门,14门已实施自动化改造、单管19门)、火箭发射系统19套(其中WR-98车载火箭8套、WR-1D低空火箭5套、WR-1A自动化火箭6套)、天气雷达5部(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1部、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1部、TWR-01型天气雷达3部)。
  2.4    人员队伍
  州、县(市)级管理人员34人,州级管理人员年龄偏大,50岁的占1/2以上,随着人影现代化的需要,急需补充年轻化、专业化技术人才。县(市)级管理人员由地方编制和聘用人员组成,由于职称晋升、台站津贴等问题与中央编制存在差异,造成地方编制部分人员通过公务员考试、辞职等离职现象时有发生,管理人员的职称普遍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仅1人。   基层作业人员256人,由乡镇招聘,大多数为农民工,均购买了保额不低于10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养老保险等五险大部分未解决。18~30岁的有34人,占总人数的13%;31~40岁的有71人,占总人数的28%;41~50岁的有89人,占总人数的35%;51~60岁的有62人,占总人数的24%。在乡镇或村兼职的有64人,占总人数的25%,兼职收入在1 000~3 600元之间。
  3    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尽管黔西南州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人工影响天气离社会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
  人影工作经费虽纳入各县(市)财政预算,但缺口较大、到位较慢,人影作业站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化建设程度低。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炮站作业能力建设。
  3.2    人员队伍不稳定
  基层人影作业队伍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人影现代化作业模式的推广,限制和约束了人影现代化装备的作用发挥。乡镇用人不规范,人影作业队伍待遇低、养老保险未全部解决,造成队伍不稳定,技术和经验流失大,对作业效果和安全有一定影响,也存在劳动纠纷隐患。因此,需要通过提高作业人员待遇、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进一步稳定人员队伍。
  3.3    科技含量不高
  现有队伍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即便有现代化装备,实现科学指挥、科学作业的难度仍较大。大多数炮站仍采用传统操作模式,以科技应用为引领的人影工作滞后。在新技术推广应用上,科技支撑能力薄弱,作业较粗放、精准度不高,精细化服务能力不强。
  3.4    人影安全监管压力大
  一是人影作业站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作业站点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多,需要更新升级更安全、更高效的新型作业装备;二是随着城镇建设发展,炮站周围作业环境进一步恶化,安全风险明显增高;三是人影弹药的存储和运输不符合民爆物资管理规范要求,需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支持帮助。
  4    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发展对策
  4.1    加大人影经费投入力度
  各县(市)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政策扶持,将人影天气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年度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稳定增加相关资金投入。加大人影天气工程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黔西南州人工增雨防雹减灾跨区域联防协同作业体系等重点工程建设,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设一批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项目。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推动建立农业、烟草、水利等主要受益行业的投入机制。要尽可能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经费管理,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经费使用效益。
  4.2    加强人影作业队伍建设
  应积极引进以及培养人影技术较高的作业人才,加强对人影作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及在职培训,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建设一支专业强、业务精、素质高的人影作业队伍。要建立健全基层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逐渐将其纳入公益性岗位或基层实用型人才管理,积极推进民兵和预备役人员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基层人影作业人员聘用、培训、考核、补贴、奖励以及社会保障配套政策,进一步提升基层人影作业队伍的稳定性。
  4.3    加强人影作业技术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发展,科研人员需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进行逐步完善,使其更加科学有效。应加强和科研机构、高校等的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学科以及多领域研发工作。逐步借鉴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强化集成创新,在原有技术以及设备的基础上,对自身的发展潜力进行研究,不断提升高炮、火箭等人工影响天气设施的作业水平,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等防灾减灾工作发挥实效[4]。
  4.4    完善人影作业安全监管体系
  应不断完善人影作业安全监管体系,要求逐级负责,责任到人,有严格的制度和措施,尽可能预防人影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综合监管”的新型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体制,更好地保障基层人影岗位安全。乡镇、气象、公安、军事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对空域申请、弹药储运、操作人员安全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作业装备、弹药的安全管理,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不断优化人影作业炮站布局,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注重应急演练,提高安全问题应急处理能力[5-6]。
  5    結语
  通过对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现状的研究可以发现,黔西南州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人工影响天气投入机制不健全、作业体系不完善、作业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等问题,人工影响天气离社会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加大人影经费投入力度,提升人影经费使用效益;加强人影作业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人影作业队伍的稳定性;加强人影作业技术研究,提升人影作业水平;完善人影作业安全监管体系,提高作业应急处理能力。通过一系列可行性发展对策来进一步推动人工影响天气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为地方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6    参考文献
  [1] 郑秀琼.云南永仁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4(24):36.
  [2] 刘静,吴文婷,张俊权.浅析人工影响天气的现状及发展[J].内江科技,2015,36(9):70.
  [3] 郑国光,郭学良.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工程学,2012,14(9):21-27.
  [4] 陈伟,李晓东,米孝尉,等.浅析北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展望,2016(7):287.
  [5] 刘悦,张会,王岚,等.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3):172-173.
  [6] 张其忠.滨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4):108-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5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