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肥西县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作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秸秆综合利用是利国利民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对农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肥西县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作现状,分析了当前秸稈综合利用提升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发展方向和规划思路。
  关键词    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作;现状;问题;对策;安徽肥西
  中图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8-0179-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推进农业绿色健康发展成为重点工作,焚烧秸秆现象受到众多关注。为保护环境、提高空气质量、避免秸秆资源浪费,更好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国家和安徽省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将秸秆综合利用提升纳入民生工程范畴。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作提供具体安排和指导;合肥市出台了《合肥市2019年秸秆综合利提升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当前肥西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效。现介绍如下,以期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1    现状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之西,现为合肥市管辖县,全县面积1 695.41 km2,辖12个乡镇、4个园区,总人口为80.6万人。2019年肥西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7.81万hm2,其中水稻5.12万hm2,小麦1.61万hm2,油菜0.42万hm2,棉花面积0.192万hm2,花生0.21万hm2,豆类0.16万hm2,玉米0.07万hm2,薯类0.02万hm2。
  2019年肥西县为有效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因地制宜制定了《肥西县2019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并在该方案的指导下落实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包联相关的一些具体实施制度。在市农业农村局的精心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效。全县在2019年全面完成各项工程任务,建设完成1处40 hm2秸秆机械化成片还田、1处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点以及6个秸秆标准化收储点。
  与此同时,肥西县继续以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产业化为主线,以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工业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多渠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2019年肥西县秸秆综合利用率、产业化利用率、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率均已达预期目标任务,分别达91.78%、39.56%、27.85%,利用量分别达35.16万、13.91万、9.80万t。与2018年的数据相比,秸秆综合利用率基本保持持平,继续保持高位,而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较上年上涨5.94%、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率也比上年上涨5.11%,提升幅度均较为明显。秸秆“五化”具体利用占比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肥料化利用占比最高,达60.44%、能源化利用次之,占比20.09%。
  2    存在的问题
  2.1    结构发展不平衡
  通过比较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工业化利用占比的数据,不难发现肥西县在“五化”利用中肥料化利用和能源化利用是主要趋势,两者占比相加达80.53%,而受现实情况和技术的制约,饲料化利用、工业原料化利用和基料化利用占比较低,不被广泛使用,导致秸秆综合利用的结构分布相对不均衡。
  2.2    综合利用技术和市场机制不成熟
  肥西县部分乡镇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比较固定和单一,综合利用技术相对滞后,新型综合利用技术应用较少,还田数量比重较大。此外,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均为中小企业,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有限,整体运作水平偏低,生产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产业链相对较短,尚不完整,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不可大规模推广,可持续发展性较小,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2.3    收储运体系不健全
  秸秆的收储运服务体系具体来说包含收、装、运、存、销等多个渠道和环节,要想建立完善标准的体系,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诸如如何解决淡旺季节性矛盾、如何合理分配资源、如何建立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如何有效提高收储运的效率和收益等众多问题成为难点和重点。目前,肥西县开始建立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操作体系尚不完善和健全,导致运行效益也不高。
  3    对策
  3.1    强化宣传引导 鼓励农民参与
  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和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组织镇、乡、村工作人员进组入户,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向企业和农民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和 重要意义,让秸秆综合利用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人们牢固树立秸秆综合利用意识,鼓励企业和广大群众参与到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建设的大队伍中来,为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2]。
  3.2    引进先进技术,培育龙头企业
  要加强政府引导,引进一批先进的秸秆综合利用新项目和发展模式,抓紧培育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代表,带头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政府应为龙头企业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鼓励技术人员研发综合利用新技术,以造就新产能,延长产业链,形成生态、高效的产业化体系,实现秸秆资源的转化升值,让秸秆综合利用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应大力培养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人才和农学专家,为企业和农民提供先进的技术指导[3]。
  3.3    加强运行维护,健全收储运体系
  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作的各项工作机制,规范技术流程,保证检查、验收等后续监管程序到位,督查巡查制度健全有效,加强每项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的后续管护和运行,安排技术人员和资金后续支持,让每项工程都能切实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5]。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入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秸秆收储点,完善各项设施设备,保证良好的运营管理,并以市场需求为引导,通过培育专业的秸秆经纪人和秸秆打捆队等第三方社会服务组织,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4    参考文献
  [1] 王之芳.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8(1):142-143.
  [2] 徐明桃,高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2):90.
  [3] 于法稳,杨果.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困境及对策[J].社会科学家,2018(2):33-39.
  [4] 李海亮,汪春,孙海天,等.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农机化研究,2017,39(8):256-262.
  [5] 薛玉华.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J].北京农业,2010(25):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5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