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前提下,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深化创新,高职院校数控加工专业也加入了智能制造的背景。教学领域的改革政策也影响到了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对于数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解决,想要满足现阶段智能制造背景下的社会需求,从而培养出更多数控领域的人才,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整。
  【关键词】智能制造;高职数控;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TG65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6-022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106
  我国社会生活水平正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在数控加工领域也应用了智能技术,智能制造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中的数控加工专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学生们的青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开拓创新,针对数控专业课程进行及时的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保证课程的专业性和合理性。
  1 数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科学,高端人才数目稀少
  高职院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数控专业是一种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培育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固化问题。传统教学背景影响下,数控加工大多数是适用于简单的机械加工,在自动化方面涉及层面也是比较简单的。目前我国機械化生产智能化普及率越来越高,所以数控加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各个领域需要高端技术人才。这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教师应该让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也要不断增加,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的智能化要求。高职院校目前对于培养高端人才的教学目标不是很明确,各个课程之间也没有具体的关联性,相对闭塞的教学环境也让学生们接收到的教学信息是比较落后的,学习的课程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也需要适应智能控制下的社会背景。
  1.2 实践课程缺少,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较弱
  数控技术对实践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都是对机械单元进行控制,所以需要学生们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对实践并不是很重视,学习内容不光没有更新还没有改进,对于实践内容没有增加。注重理论知识在课程设计角度看来就是不合理的,没办法满足学生门进入社会后的基本需求。学生们在课堂上对实践的内容都是很感兴趣的,但是没有实践课程就很难开展灵活的思维。长久下来,学生们对数控技术的兴趣会慢慢减弱,而且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会逐渐下降,没有发挥个人实力的空间。学生们未来的发展会受到实践能力的制约,只注重理论知识也不符合综合实力培养的教学要求,综合运用知识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们的主要教学任务,实践内容不增加很难实现这样的教学要求。
  1.3 教学设备和智能制造背景不符,教学方法偏向传统
  高职阶段的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都是比较重的,而且数控专业对这样的技术有很高的的要求,所以学生们大部分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这个专业的。但是数控专业当前对传统教学内容并没有进行更新,很多课堂学习的方法都是不能适应现代化数控技术设备的。现代化制造技术更新换代是比较快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一定要进行适当的结合,学生们不能获得新技术的学习在未来就业过程中就会被社会淘汰,我国的就业局面会更加紧张。对于出现在数控领域的新技术很难被及时的普及到高职院校中,教材不及时更新换代,教学设备不及时更换都会让学生们和社会慢慢脱轨。教师没有运用创新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就很难让学生们了解到最新的数控技术。
  2 智能化背景下数控专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协调课程以及教学体系,重点培养高端技术人才
  目前的智能环境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高职院校应该对自身的课程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水准及时进行更新换代,这样才能让高端人才受到最新的培养。创新的过程中对核心课程一定要及时进行更新,而且各科课程之间也要极大联系,不能让数控技术出现闭塞的情况,通过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数控技术本身和编程技术是有关联的,高职院校可以让自己院校的课程改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明确各科之间的难点才能让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实践式的教学体系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战略手段。
  2.2 加强教师培养,发挥相应的科研优势
  师资力量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战略手段,提升数控专业课程研究对象的专业程度对专业团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想要及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教材和实践内容的联系逐渐满足智能化背景下对教学新体系的要求。科研方面对数控技术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无论是设备还是教学方法都需要不断创新,开发是对教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高级教学人才可以让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2.3 数控理论升级结合实践教学
  目前智能化的背景对人才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们想要和智能化大背景相结合,需要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背景,教学教材下发之后要对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让新的教学理论得到普及,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能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整体数控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会得到提升,也就证明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上升。智能化背景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让实践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占有的比重更大,创立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见识到网络共享的好处,网络平台也是实现智能化背景和教学结合的重要手段,教师想要加强学生们实践能力就一定要运用这样的优秀平台。教学资源在之前是比较匮乏的,想要和时代的步伐接轨,教师就应该在网络平台上寻找最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养成一种运用智能系统学习的习惯可以有效加强学生们运用数控技术的实践能力。   3 数控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实践内容
  3.1 创新教学方法对专业课程的影响
  数控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创新,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行强化,学生们则主要应该对自身的核心素养和专业水平进行更新。课程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通过经验比对找出传统教学中的漏洞,运用创新的教学设备对相关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给学生们一个有全新体验的课堂。学生们则应该让自己的思维在实践中变得更加灵活,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理论知识的空缺需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弥补,创新实践内容在智能化背景下需要加强深化,学生们通过网络化的平台对自己的短板进行及时补充和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智能化背景结合创新教学内容能让教师教学的专业性得到提升,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思维和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们应该对智能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背景的影响下对加工实训领域的影响逐步正在扩大,专业教学领域中对数控技术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想要提升学生们综合能力应该不断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同时也要让学生们了解社会对于数控人才的需求,未来步入社会之前学生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培养高端人才是创新实践内容的重要目的之一,各种智能化技术贯穿在数控技术教学中,教师运用智能化设备才能和社会接轨,实现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的根本意义。
  3.2 人才培养关系定位
  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除了需要本专业的技能,还应该具备一些智能化设备运用技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对未来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进行了解,企业相关岗位对专业人才培养会有专门一套培养方案和体系,所以学生们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快地融入到企业独特的培养体系中。快速领悟到企业的发展特点,才能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对数控技术了解得更加深刻。推进互联网的信息化智能化融合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动力,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前提。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之间的关系定位一定要确定,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让高端人才自身的综合能力上升得到保证。构建出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们提升智能技术以及相关的知识储备,良好的知识储备才能为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课程设置和创新重组之间的联系
  智能制造背景下,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一定要扎实,相关知识背景也要丰富,应用技术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其他方面能力对数控技术掌握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学生们未来就业也有很多影响,企业需要专攻人才,更需要综合人才,想要提升學生们的就业率,让未来社会有更多的高端人才,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们学习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进行关系重组,让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科学,网络资源也可以应用到创新课程中,创新重组才是提升课堂效果和效率的重要法宝。
  4 结束语
  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在不断进行,教师想要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要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对学生们也要进行最专业的引导,科研优势和设备引导都是进行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学手段依赖于这样的外在设备和内在决定因素,开放式的网络平台对提升专业数控人才的素质有很重要的影响。核心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重组也是教师团队进行重新整合的关键因素。多方面的创新优化才能让数控专业教学提升自身的质量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高端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石磊.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4):90-91.
  [2]孙敏敏.智能制造技术在数控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17):99-100.
  [3]孙中柏.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学周刊,2019(15):24.
  [4]周凯,康剑梁.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10):219-2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9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