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水产生态养殖中几个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长期以来,人们为实现水产养殖利益益最大化而过度追求产量和生长速度,饲料、肥料以及渔药的大量使用,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导致养殖水域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品质与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当前水产生态养殖的必然要求。
一、水产苗种问题
养殖健康不带致病病原体的水产苗种是生态养殖获得成功的基础。所以,一定要到有资质的水产原、良种场购买经过产地检疫合格的、健壮、无伤无病的苗种,尽量避免选择近亲繁殖的苗种。
二、饲料选择与投喂技术问题
1、选择优质的饲料。
好饲料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核。
(1)饲料系数。通常鱼饲料饲料系数低的质量的档次就高,质量低的鱼饲料饮料系数高。
(2)生长速度。在放养规格和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投喂一样数量的饲料,质量较好的饲料,魚攝食后易消化吸收快,生长速度快,而质量差的饲料,鱼生长的速度慢。
(3)鱼的抗病力、成活率。鱼吃到较好的饲料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鱼病发生,成活率高。
(4)养出来的鱼的体形、体色、风味和耐运输能力。好饲料养出来的鱼体形、体色、肉质风味和野生鱼相近的鱼不但更受消费者欢迎,还具有较强耐运输能力。
2、坚持“四定”“四看”原则。
(1)“四定”
①定质。优质饵料具有营养全面、配方科学合理、粒度大小适宜、水中稳定性好、饵料系数低等优点。
②定量。一般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或以80%~90%的鱼吃完游走即可。
③定位。设有固定食场,培养鱼类到食场吃食的习惯,不仅可随时的掌握鱼类的吃食、活动情况。
④定时。在通常情况下,每天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投喂两次,以提高饵料利用率,盛暑天气下午投喂可推迟到4时~5时;鱼种池投喂3~4次,最后一次吃完最好在日落前。
(2)“四看”
①看季节:冬季或早春气温低,鱼类摄食量小,应少量投饵,投饵率在1%~2%之间;夏秋季节水温稳定在28~30摄氏度左右,秋季天气转凉,水温稍有降低,投饵率在3%~4%。
②看天气:天晴多喂食,阴雨天适当投喂;天气突变,闷热无风欲下雷阵雨,可以不用喂食,以免水质变化,引起泛塘死鱼。
③看鱼吃食的情况:投饵后,鱼很快将饵料吃完,说明饵料不够,应该增加投饵量;要是喂食后较长时间没有吃完,应该减少投饵的量。
三、药物的使用问题
在水产生态养殖过程中,对于鱼类病害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要使用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已批准的水产用兽药,不能使用规定水生食品动物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要根据养殖鱼的种类规格、时间、水温、PH值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配置鱼药,精准用量,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四、水产生态养殖环境问题
1、养殖场周围环境
水源条件好,远离工业园区,以免水源被污染。
2、池塘环境
清除多余淤泥,以冷冻、曝晒、洒生石灰等方式进行杀菌,彻底杀灭底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修建池塘要配套有蓄水池、尾水处理池等设施,进、排水系统要分开。
3、养殖尾水排放问题
养殖场尾水排放必须经过尾水处理池处理,达到《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国家行业标准才能向大自然排放。
五、重点推广两个生态养殖新模式
1、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养殖水体可循环利用、可进行高密度精养、降低生态环境压力、提高成活率、减少鱼病发生;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多级轮放,多次捕捞,均匀上市;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使养殖品种多样化;减少药物的使用,保证水产品的安全。
2、集装箱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系统。该系统综合集成高效集污、尾水生态处理、质量和品质控制、绿色病害防控、专用环保型饲料、循环推水、生物净水、物联网精准控制、便捷化捕捞等关键技术,精准控制养殖环境和养殖过程,实现受控式养殖,养殖尾水生态治理和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质恶化、富营养化严重,鱼病暴发频繁,养殖尾水随意排放等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呼吁推广和应用现代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和新模式,而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系统、集装箱养殖系统技术和模式,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产养殖业的不可控问题,推动了水产养殖生态绿色发展。二是促进产业转型,促进由传统渔业向生态、生产、生活的景观渔业等融为一体式发展,加快实现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经济社会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530400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5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