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办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大豆花叶病在全世界分布及其广泛,属于系统侵染性的病毒所产生,对大豆的产量以及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大豆花叶病在我国大豆种植区普遍存在。大豆花叶病侵染性病毒主要包括了:大豆花叶病毒、花生条纹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烟草坏死病毒等。一般情况下受灾区的大豆产量减产5%-7%左右,如防治不利使的病情严重,减产可达10%-25%,更有甚者减产达95%。
一、大豆花叶病的症状
大豆刚开始感染花叶病,不仔细看不太容易分辨,叶片上会出现轻微的病斑,颜色呈黄绿相间,可以对着阳光查看,相对比较明显。随着病害的加重,病斑也会坏死,黄绿相间的也会逐渐变成黄色,叶脉也会枯死,颜色呈褐色。大豆花叶病再严重时,叶片皱缩严重、叶脉坏死,整颗大豆植株明显矮化,最终导致死亡。
据观察,大部分的大豆产区都有花叶病的发生,而在东北大豆产区,发生花叶病的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大豆花叶病的发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种子携带病毒,另外加上种子自身的抗病性不强,出现花叶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花叶病的病毒会存在于种子的胚部和子叶内,在种子里面进行越冬,等到第二年温度适宜后,开始侵染。
二、大豆花叶病的识别
大豆花叶病发病特征主要发生在病叶上,尤其在嫩叶上发病特征尤为明显,而成熟叶片上并不是非常明显。最长见病叶体现分为三种:重度花叶病型,病叶上会出现黄绿间隔的斑斓,病叶舒展正常,叶脉呈褐色且曲折,病叶上会出现暗绿色的泡状叶肉,病叶边缘向后弯曲,后期病叶的叶脉会坏死并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从而造植株高度较正常植株较矮。病叶舒展型,病叶舒展正常,病叶上会出现黄色相间的斑斓,病叶靠近叶脉处会出现泡状叶肉,病叶边缘向下侧弯曲并呈现扭歪形状,植株整体高度较正常的较矮,豆荚生长较少。轻度花叶病型,该发病特征一般会出现在抗病品种或成年植株患病后,叶片生长发育基本上正常,肉眼可发现细微的淡黄色斑斓,将病叶透过光线照射可看到明显的黄绿相间的斑斓。
大豆苗期花叶病主要体现在真叶上,病叶呈现明脉表现,后期扩展为花叶状,发病植株节间距比较短,植株较正常的比较矮;大豆种子带有病毒的,植株矮化会比较严重;后期因为蚜虫传播感染花叶病的植株高度矮化现象并不明显,与正常植株高度无显著差异。种子带有病毒体现为脐部开端处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携带有病毒的豆种所生产的植株结出的种子黑褐色斑纹比较明显,而且种子上带有病毒的机率比正常种子高。
三、大豆花叶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
大豆黄叶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种子携带病菌传播和蚜虫传播。在种植过程中,有些种植户会串种种植,或者是购买一些不符合標准的种子,这些种子很有可能携带有花叶病的病毒。蚜虫传播是大豆花叶病传播的重要方式,比如常见的大豆蚜,在花叶病流行的时候,随着田间蚜虫的数量增加,病毒病的发生也会较严重。
大豆花叶病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一般情况下蚜虫灾害比较严重的区域,花叶病的发生也会较严重。另外,如果品种不抗病或抗病性较差,感染花叶病的几率也会加大。其次,播种过晚的地块,花叶病的发生相比适期播种的地块,也有一定的增加。
四、大豆花叶病的防治
大豆花叶病毒病一旦发病,很难恢复治愈,所以,防治策略应以预防和防治蚜虫为主。
大豆花叶病的防治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技术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在生产中首先要选用抗病毒品种,目前大面积推广品种多数对大豆花叶病毒有一定抗性,发病区可以通过提纯复壮提高原有品种抗性或改种高抗品种,目前市场上大豆花叶病免疫品种有87812、85444S-1(ZDD19391)、RN-9、3481、3317、86537-6、3708、鲁黑豆2号、860509-1(ZDD19397)、齐都84(ZDD19361)、凤91-801(ZDD18144)、凤91-709(ZDD18160)、丹807(ZDD18166)、新金黄豆等。抗病品种有假黄豆、鲁豆6号、文登青黑豆、莱阳二黑豆、齐都56-7、荣城青黄豆、烟青豆1号、铁皮黄豆、丹东金黄豆、凤8501、白花油豆、丹90-702、丹90-705、刘家河黄豆、抗旱大豆、辽85009、耐阴黑豆、中品661、凤91-805、铁丰18号抗1号株系群、科系8号、诱变30抗1号、2号株系群、齐黄22号、兖黄1号等。
使用无毒种子田,选用无病毒或低毒的专用母种是防治大豆花叶病的关键。生产上种子带毒率要求控制在0.5%以下,可明显推迟发病盛期,减轻种子发病率。做为种子田的地块,前茬要保证没有种过豆科作物,因此最好建立种子无毒繁育体系。同时,良种繁殖田种子带毒率控制在0.2%以下,与其它豆科植物要保持100米以上的隔离距离,早期清除病苗,一季播种地区适当晚播。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去除田间的发病植株,要求田间病株率低于0.5%。引进种子必须隔离种植,留无病毒种子作繁殖用。南方种子带毒率高,以采用耐病品种为主,适当注意调整播种期,使苗期避开蚜虫高峰。
防蚜治蚜,蚜虫是大豆花叶病毒在田间流行的主要传播者,因此,防治病毒病必须要做好蚜虫的防治工作,发现蚜虫,及时喷施杀蚜剂,喷施时间要在蚜虫发生初期开始,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间隔7-10天,连续喷施2次。在防治时,应注意几种杀蚜药剂交替使用,防止多次使用一种药剂,使蚜虫产生抗药性。
化学防治,如果田间发生了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可使用31%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防治或用3.85%三氮唑核苷-铜-锌水乳剂500倍液喷施防治。这些病毒钝化剂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病毒的活力,控制病情继续蔓延。
大豆花叶病的传染受多种病毒的影响,该病的危害性对于大豆产品和大豆品质都有非常的影响,对大豆花叶病的防治,最根本上是切断病毒的传播,必须加强对大豆种子的检疫。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豆花叶病的防治与研究,可以有效的减少该病对我国大豆种植的影响,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466000河南省西华县农业农村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5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