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界首市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麦作为全国人民的重要粮食作物,位于皖西北的界首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小麦产量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经济建设,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国家经济战略良好刺激下,小麦品牌粮食种植量逐渐加大,经济价值越来越高,小麦生产能力得到提升。本文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共同探讨。
  一、界首市小麦种植现状分析
  1、界首市现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西北部,现有耕地面积为43145.96hm2,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4666.7hm2,小麦单产连续多年在全省前列,2019年安徽小麦平均亩产量为482.23kg,比上年增加了143.99kg,增幅42.57%,属近5年中的最高产年份。新麦上市后,主产区小麦市场收购价格持续走高。基于此,首市小麦亩产量显著提高,现金收益较高,再加上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支持,全省小麦增产增收,种植收益大幅增加,为稳定粮食价格,保持物价稳定奠定了基础。
  2、界首市发展小麦种植气候基础较好,温度、阳光、水、热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小麦生长与种植。常年平均气温14.9℃,年日照时数2191.1h,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具有一定种植优势,因地势比较平坦,西北又为黄、淮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但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830.2ram,会出现多雨、干寒的现象,影响土壤中物质的生物循环周期性,为此,界首市开展农田除涝、水利灌溉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大大保证了粮食稳产、增产。
  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选择良种。为实现小麦良种良法配套和高产目的,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地力基础、灌溉情况、气候、病虫害、茬口特点,本着“安全、高产、高效”的原则,选择耐旱、丰产性、抗性强、抗倒伏品种,最大限度地发挥种子的增产潜力,引导科学栽培与种植。因此,优良种子选择一般要满足抗逆性强、经济效益高、不早衰、单株生产力更强的优质良种,常用小麦品种为淮麦22、淮麦33、皖麦52、淮麦29、皖垦麦0901等,根据市场紧缺强筋专用品种的实际情况,加强推广当地自主繁育的强筋、弱筋小麦新品种,实行良种良法配套。
  2、开沟整畦。首先,为满足畦面平整,避免有太多大土坷垃出现,墒面无暗沟,排水晒田,抢墒造田。可采用人工开沟、小机械开沟,一般50m开一道腰沟,积水较多的田块可适当增加开沟数量,保证田间无积水,为控水造墒创造条件,疏通小毛沟和以前的灌溉沟,理顺沟系,确保田块质量和播种质量。
  3、播种。为提高麦田播种质量,需适期播种,做到适时抢播,达到全苗、均苗、齐苗的目的,但很多地区播种时,受墒情和天气的影响,会出现墒情不良和雨水偏多的情况,为此,相关农业部门需大力开展抗旱造墒播种,切实落实抗旱关键技术,引进新型开沟播种一体式机械,一体式作业,播量控制在217.5kg/hm2,基本苗330万株/hm2,最高播量为330kg/hm2,基本苗424.5万株/hm2,全力推进播种进度,后采用人工撒播和机械条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播种,但这种作业方式适合较差墒情的墒沟,因此,应适当推广播种后镇压,压实土壤,以利保墒出苗。
  4、苗期管理。小麦苗期在小麦整个生长期中非常关键,对正常出苗和已经播种的田块,做好抗旱、补墒、保苗,合理间苗和补种,补种时,应全力保证小麦苗匀、植株间距和透风性良好,以获得足够的养料。
  5、施肥。综合当地土壤肥力情况,合理制定施肥计划,均衡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根据小麦的目标产量与土壤供肥量需求分析,磷、钾肥适当减少,总氮量、磷量分别为187.5kg/hm2、80kg/hm2,后期穗肥根据苗情酌情增减。
  6、田间管理
  (1)科学除草。为防止缺苗断垄现象,应及时进行灌水,促进壮根,并做好化学除草工作。常见的草害有节节麦、蜡烛草等,根据这些地区草情复杂、草量大、杂草丛生的特点清除,及时拔除或采用土壤封闭,要药剂防治上,可选用新型无公害除草剂,或选用甲基二璜隆防治阔叶草。
  (2)化学调控防倒伏。一般情况下,小麦倒伏主要以茎部倒伏为主,这是因为前期氮肥施用量较大,而导致麦田群体过大、田间郁闭,使小麦徒长过旺,发生倒伏。
  7、小麦绿色防控
  (1)赤霉病綠色防控。小麦在抽穗期、扬花期若遇到连阴雨、大雾或田间郁闭小气候、湿度较高等影响时,非常容易感染赤霉病,通过绿色防控,小麦赤霉病病田率、病穗率、病情指数可大大降低,具体措施为:
  ①建立各基层单位病虫测报点,完善田间监测网点的自动化、智能化设施,配备监测工具,提升病虫监测预警信息化装备水平,形成科学的病虫监测网络体系。
  ②加强测报技术人员培训,及时发布病虫预警信息,重大病虫发生与防治周报,做到准确发布,全面完善病虫监测预警体系。
  (2)化学防控
  ①麦锈病、小麦白粉病。选用粉锈宁粉剂和乳油均可,只是用量有所差异,粉锈宁粉剂用量为50g/667m2;粉锈宁乳油用量为40mL/667m2,兑水60kg。
  ②纹枯病。该病在小麦出苗后主要危害小麦地下茎,一般在苗期和拔节期发生严重,防治时,对发病地块,用20%粉锈宁乳油150mL/667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g/667m2,兑水60g,顺麦垄喷洒,用药量在30至45kg/667m2以上。
  8、适时收获。麦穗发黄时收割为佳收获期,但应注意小麦不可过于成熟,造成小麦籽粒脱落,影响产量。此外,小麦要分品种进行单收、单晒、单储,避免品种混杂,降低小麦的商品性和经济价值。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进步与国家利好政策的多方面支持,我国小麦的栽培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的产量,应从选择良种、整地、播种、苗期管理、施肥、田间管理、绿色防控等方面入手,开展科学技术与管理,真正实现小麦从高产到超高产的良性转折。
  (作者单位:236500安徽省界首市王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6501.htm